碧江:駐村幹部讓一縷縷和煦的陽光溫暖貧困山鄉

脫貧攻堅暖山鄉

——碧江區駐村幹部卯足幹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今年來,碧江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決策部署,把握好農村農業革命“八要素”,紮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十項行動”,全區300餘名駐村幹部沉在基層、卯足幹勁,以民心為導向,真情服務群眾、完善基礎設施、謀劃產業發展、整治環境衛生,助力全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讓一縷縷和煦的陽光溫暖貧困山鄉。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真情服務群眾 真心融入百姓

“不沉下村走訪調查,就把握不準村情民意,融入不了民心,更推動不了發展。”這是碧江區六龍山鄉駐興龍社區幹部楊通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足跡訪遍興龍社區每家每戶,村民的基本情況、所需、所盼、所想他都如數家珍,總能有針對性的幫助群眾解決生活難題。

“楊通海知道我家窮,閨女上學生活費都沒著落,他就幫我到處跑資助,他是個好乾部啊!”該社區村民黃紹剛感慨到。

駐村以來,楊通海先後有針對性的聯繫銅仁陽光志願者協會、銅城仁者協會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對村裡的困難群眾結對幫扶,為貧困學生提供教育資助、捐贈生產生活物資、提供就業創業支持。

“艾書記經常上門和我拉家常,宣傳一些政策,幫我劈柴、挑水,他真的太好了。”瓦屋鄉黃家溪組貧困戶姚紹漢豎起大拇指說道。艾林是黃家溪組的包組幹部,但這裡的群眾都尊稱他為“艾書記”。

為了做好群眾工作,不管是晴天雨天,艾林每天騎著他的“小電驢”到組到戶開展工作,幫助群眾幹農活做家務,和群眾交心談心,瞭解他們所需、所求。在他的眼裡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有困難,他耐心傾聽,協調解決;群眾之間有矛盾,他不急不躁,處理得當。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在發放貧困戶生活必需品時,考慮組上交通不便,他主動借車子把床、衣櫃、電視機等物資統一配送至貧困戶家中;在冬春救助評議會中,他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公平公正,讓真正困難的群眾享受到國家的救助。因為名額有限,對於未評上困難群眾的,他主動對接自己的派出單位、愛心企業,為群眾爭取生活物資。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據瞭解,該區進一步壓實幹部責任,全區2900餘名幹部按照“54321”的幫扶機制,結對幫扶7090戶貧困戶,集中在村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活動,與貧困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幹實實在在的實事好事,進一步拉近幹群距離,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凝聚黨心民心。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人居環境

“八村是個深度貧困村,交通閉塞,一些群眾的房子跑風漏雨、沒有像樣的廚房、沒有衛生廁所,人居生活壞境差。”八村第一書記羅明星說。

近年來,碧江區狠抓“十大全覆蓋”“五改一化一維”等民生民心工程,著力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如何落實好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改善群眾人居生活壞境,成為擺在八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面前的一道難題。

按“鄉級統籌、村級實施”的原則,該村駐村工作隊多渠道尋找“五改一化一維”施工隊進場,全覆蓋實施以改廁、改灶、改水、改圈、改電、庭院硬化、房屋修繕為主要內容的“五改一化一維”工程。以戶為單位,由駐村幹部等幫扶責任人包乾負責,根據農戶房屋結構和農戶意願,制定“一戶一策”,全程跟蹤管理,確保“五改一化一維”改出的效果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在施工隊伍人手不夠的時候,駐村幹部、村兩委幹部齊上陣施工,帶動群眾投工投勞參與建設,推動工程高質量快速完成。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以前我家廚房和圈舍隔得近,人畜共居,房間地面坑窪不平。幸得羅書記他們帶人幫我‘五改一化一維’,居住環境煥然一新,住起來舒服多了。”該村貧困戶楊大爺高興的說道。目前,全村已完成“五改一化一維”520戶。

在推動“五改一化一維”工程中,該村同步推進村莊聯戶路建設,解決村民“行路難”問題。在聯戶路項目建設中,駐村幹部、村兩委幹部蹲點聯戶路建設點,嚴把施工質量關,確保工程順利推進、質量過硬、群眾長期受益。目前,該村實現聯戶路網的全覆蓋,群眾出門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同時,駐村“三支隊伍”全力配合區直相關部門完善“十大全覆蓋”工程,紮實推進全村組組通工程建設,通組聯戶路已通往群眾家門口。全村已安裝太陽能路燈261盞、新建環保垃圾池13個、安裝公共垃圾箱50個,新建汙水處理工程4處,開工實施4個村民組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謀劃產業發展 助推群眾增收

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攻堅戰打響以來,該區按照“一鄉一特、一村一品”要求,堅持“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發展思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佈局,調減傳統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種植等“短平快”產業。

“這些苗栽下去就是我們的搖錢樹了,兩年掛果,第四年就豐產了,到時候我們村有2000多畝柚子,將來就是川硐富裕村了。”川硐街道小江口村村民萬勇華一邊栽苗一邊談笑。

今年春耕時節,川硐街道小江口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幹部群眾一起栽種冰糖柚樹苗的身影。該村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種玉米,種果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的作用,動員全村群眾搶抓柚苗栽植好時節,努力實現全村種植2340畝冰糖柚的目標。

“我們採取了長短結合的發展方式,將在香柚種植適合的區域套種辣椒和蔬菜,以短補長。”小江口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楊興昌告訴筆者。在項目運營中,由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基地建設和運營管理,創新產銷對接,做大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拓寬利益鏈。同時,群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降低投入成本,掛果後將參與分紅,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矮龍村水域廣闊,環境條件非常適宜食用菌的生產,村裡的稻杆、麥桔、穀殼等是食用菌生長的天然溫床,為發展食用菌提供了條件。”該村駐村工作組組長劉天晴介紹到。

產業發展方向已定,該村駐村工作隊、工作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致富帶頭人+農戶”的模式,走上發展食用菌的特色產業路。

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扶持下,返鄉致富帶頭人雷文芳整合資金539.12萬元創建矮龍村食用菌基地。新生產食用菌10萬棒,大球蓋鮮菇2000公斤,年收入可達61.6萬元,項目覆蓋貧困戶41戶,每年年終進行產業分紅。據悉,2017年年終為41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500元。在駐村工作隊、工作組的幫扶下,該村先後發展了食用菌、製衣廠、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實現產業100%覆蓋貧困戶,預計戶均增收3000元。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整治環境衛生 煥發文明風貌

該區充分發揮駐村幹部“先鋒兵”作用,緊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打造要求,狠抓環境衛生整治提振脫貧攻堅精氣神,把農村建設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筆者走進川硐街道板栗園村“環保銀行”兌換點,工作人員正在幫前來用“廢品”兌換生活物資的村民登記、稱秤。“自環保銀行成立以來,村民們就將家裡的璃瓶、紙殼、鐵、塑料等10餘種用不著的“廢品”送到這裡累積積分,再用積分換取需要的生活用品。”工作人員邊工作邊跟筆者介紹。

“我們結合村情,制定科學的村規民約,探索成立環保銀行,引導廣大村民增強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意識,養成低碳、環保、文明的生產生活習慣。”該村駐村幹部黃偉介紹道。駐村幫扶幹部在走訪過程中,強化垃圾分類處理宣傳,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有效分類回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垃圾處置難的問題。

昔日人們給和平鄉遙山溝村的定義是“窮山惡水、窮鄉僻壤,垃圾靠風颳、汙水靠蒸發”。今日的遙山溝村,文明之花遍地開。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2017年來,該村駐村工作隊依託“五改一化一維”工程,圍繞“家園、水源、田園”保潔工作,從整治村莊環境衛生開始破題,瞄準村莊髒亂差治理,建造垃圾集中池,清理陳年垃圾。由黨員家庭戶帶頭,劃定門前包乾區,動員全村村民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不斷完善村規民約,明確村組衛生保潔員,實行清潔測評制度,引導村民參與保護環境衛生。

在整治村莊壞境衛生過程中,該區各村還組織開展“最美家庭”家庭系列評選活動,每月評定一次“最清潔之家”,頒發“最清潔之家”的獎牌,鼓勵村民們學先進、爭先進。同時,全體駐村幫扶責任人自帶工具到群眾家帶著群眾打掃環境衛生,幫助群眾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好習慣,推動實現物品堆放整齊美、衛生清潔環境美、身心健康生活美的“三美”目標。

精彩推薦

黨建直播間第十五期,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中共

銅仁市委組織部向全市共產黨員和黨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

這個“七一”不一般,銅仁黨員幹部這樣為黨慶生

仕剛,一個“不懂規矩”的駐村小夥子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碧江:驻村干部让一缕缕和煦的阳光温暖贫困山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