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幫扶「百家飯」交心 扶貧「小廣播」入心

黑龍江日報7月2日訊 六月盛夏的一天,頂著一場傾盆大雨,巴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佔龍和縣廣播電視臺臺長谷軍,按計劃趕往百公里遠的黑山鎮東勝村“走親戚”,參加一場特殊的農家聚會。

王佔龍和谷軍冒雨走訪了陳貴江、喬珍、王興玉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臨近晚飯時間,考慮到3名貧困戶年齡大了且身體不好,巴彥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國庫早早自費在工作隊駐地備好了一桌農家飯。蘸醬菜、鹹鴨蛋、燉豆角、涼菜,普通的飯菜擺滿桌,大家邊吃邊聊促膝交談起來。

王佔龍先說:縣裡提出讓扶貧幹部吃農家飯、百家飯,就是要與大家真正交心,帶著感情去真心幫扶,與貧困群眾心連心,全方位宣傳、落實政策,同時入戶幫助謀劃個性化增收項目。隨後,谷軍拿出一臺收音機接著說,縣裡發的扶貧收音機大家都人手一個了,各項扶貧政策特別是住房、健康、殘疾人、小額貸款等具體內容都錄到了裡邊,而且用的都是接地氣的老百姓能聽懂的通俗話語。小廣播裡還錄了評書和二人轉,大家還可以聽著娛樂呢。

這時大家的話匣子都打開了。70歲的陳貴江肢體殘疾,妻子智障。家裡沒有地,靠低保生活。他靦腆的說:“現在黨的扶貧政策好,去年我享受了政府2.35萬元的補貼給蓋上了新磚房。小廣播是一問一答的,聽得可清楚了。平日裡總揣著收音機,一有時間就聽上一段。不光有政策,還愛聽二人轉呢。”56歲的喬珍家中有老母親和殘疾失能的老伴,孩子在外地打工,家裡有28.9畝旱田,一年純收入9000元。談起小廣播,他興奮地說:剛給換的新卡,扶貧政策裡面講得可清楚了,我們都能聽懂。70歲的王興玉,兒子在外打工,兒媳有病在家照顧孩子。去年享受了扶貧政策,住上了新建住房,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勁頭了。

巴彥縣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國庫向大家介紹了扶貧工作隊的工作進展:今年通過企業贊助、幫扶幹部集資等方式投資29.8萬元建設6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現已併網發電,全村貧困戶都會從中受益。駐村工作隊投資15萬元為村委會辦公室更換了房蓋、門窗並做了外牆保溫,投資6萬元修建了一處文化廣場。

黑山鎮黨委書記王俊磊介紹了全鎮精準扶貧情況。全鎮6個行政村有3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09戶,貧困人口511人,去年脫貧56戶154人。今年全鎮將有2個貧困村出列、296名貧困人口脫貧。鎮黨委政府將舉全鎮之力,嚴格落實各項任務清單,把每個貧困戶、每個項目、每個政策落實到位,緊盯目標,壓實責任。

幫扶“百家飯”交心,扶貧“小廣播”入心。用小廣播錄製扶貧政策是巴彥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創新出來的,小廣播起了大作用,打通了脫貧攻堅政策入戶宣傳、講解、落實的“最後一公里”。去年底,巴彥縣針對幫扶幹部入戶在政策宣傳上對貧困戶講解不到位、扶貧政策行業術語百姓理解不明白,貧困戶有部分人不識字、記不住、記不準政策等問題提出來的。今年初,第一批小廣播免費發放到貧困戶手中。不久前,巴彥縣針對今年部分政策有新的調整,縣廣播電視臺又重新錄製了扶貧政策,新錄製的扶貧政策包括健康扶貧政策、小額扶貧貸款政策、危房改造扶貧政策、殘疾人扶貧政策和常用養殖技術講座。全縣257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政策小廣播也都免費發放到位。

巴彥縣委縣政府圍繞群眾所需所急,以及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號召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吃農家飯、百家飯,因人而異、因戶施策發展扶貧項目,此舉不僅把政策宣傳實了、活了,也拉近了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從而確保巴彥縣脫貧攻堅工作如期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