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時一斤米三分錢!

有朋友問民國時期的一個大洋或一文錢等於現在的多少錢,我覺得他的問題應該是想問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代多少錢的購買力,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先了解下民國時期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民國時期一家人的財產也就幾十大洋,那民國時期真實的經濟狀況又是如何呢?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時一斤米三分錢!

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下民國的歷史,民國時期是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算起,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先生被各省的代表推選為臨時大總統,並在南京成立臨時政。1912年元月民國成立。在1914年民國推出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貨幣,在當時通行的銀元就有10多種,像外國的銀元有鷹洋、站人、本洋等,本國的銀元有廣東江南湖北安徽等各種龍元和吉林幣、東北三省幣、奉天幣、造幣廠幣、北洋幣、大清銀幣等。後來為了整頓幣制,於1914年到1915年裡,先後由造幣總廠開鑄一元硬幣,上面印有袁世凱的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時一斤米三分錢!

袁頭幣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類型,作為古董的時候價值差別很大,但是在當時都是做銀幣用,有一元的,也有角的。一元就是10角,一角10分100釐。那民國時期的一文錢呢?一文錢就是一個銅板,不過它與銀元的不同地方換算還是有區別的,下面是當時不同地方一元銀幣換算的標準:天津1279文、奉天省城1180文、長沙1500文、太原1198文、西安1370文、肅州1235文、成都1458文、廣州1011文、貴陽1180文、雲南1500、開封1289文、福州1085文。看得出來各地的換算數量並不一樣。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時一斤米三分錢!

​ 在民國時期,教師的月薪就是十二元,而現在大城市的教師工資有的高達上萬塊,足足是1000倍!1917年也就是民國六年的時候米價是每石三元六角(折算下來一斤米三分錢),而現在市場的米價是一斤3塊錢,是當時的100倍。民國17年衛生局幹部的工資就三十元。另外當時在北大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毛主席工資是每月8元。

民國時期一塊大洋或一文錢相當於現在多少錢?那時一斤米三分錢!

根據上面的數據估算的話,民國時期的一元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100元的購買力,不過我們也應該考慮到當時社會經濟薄弱,當時物資非常少,物品的價格也是昂貴的,所以當時一元的購買力應該大大超過了現在100元的購買力,可能相當於現在的500元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