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发动机技术到底是什么水平?

熊爸天下啊啊啊

中国现代航空用发动机技术还狠落后!



主要靠引进复制再开发!



欧美封锁,中国只能高价购买俄罗斯产品,



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电控落后,虽然动力彪悍,但综合性能不佳。



乌克兰给中国提供了大量与俄罗斯技术水平相当的航空发动机技术。



但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计算机芯片基础落后,中国现在的航空用发动机的制造水平还不及欧洲。



盈博天宇

太行发动机

以太行发动机核心机技术研发的涡扇-20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伊尔-76上测试

中国从乌克兰引进的原装GT-25000燃气轮机

舰用燃气轮机方面,中国目前没有自主研发的燃气轮机投入运行,但是从乌克兰引进了GT-25000燃气轮机的技术,国产型号为QC-280,并且借鉴了一些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的技术进行了优化改进。目前QC-280已经大批量生产,国产的052C/D,以及最新的055型万吨驱逐舰都使用的QC-280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正因为解决了心脏病,中国近些年造舰艇才能像下饺子一样造。虽然QC-280也是用的诞生于几十年前的技术,相对于美国和英国的同类产品还有差距,但目前世界上能自行制造舰用燃气轮机的国家屈指可数,俄罗斯此前都一直依靠乌克兰,两国闹翻后俄罗斯只能自行研制舰用燃气轮机,但至今没有搞定,许多建造中的军舰不得不停工等发动机。所以,中国舰用发动机领域与欧美国家的差距反而不像航空发动机那样大。


军车研究社

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的末端水平。第一梯队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四个国家。我国处于大概第三的位置上。第二梯队是法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

图为我国目前最好的航空发动机,太行WS10发动机。

发动机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包括船用的动力、航空动力、车辆动力、火箭动力、导弹动力、潜艇动力等。世界上可以集齐以上多种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俄中英四个国家。其他国家都在以上几种动力系统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空白领域,比如日本在导弹动力、潜艇动力、航空动力上存在空白或者短板,比如没有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没有潜艇AIP动力技术、没有超燃冲压加燃气舵导弹动力等。

飞豹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就是我国国产的涡扇9(WS-9)发动机。

我国自主研发的舰用高速柴油机,不但供应了自己的054A和056型护卫舰使用,还随舰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及俄罗斯等国都装备了我国的舰用柴油机,其中巴基斯坦的4艘F22P和即将引进的4艘054A采用我国柴油机,孟加拉国4艘056外贸型护卫舰和数艘即将进口的053H3使用了我国的柴油机,而俄罗斯直接引进了我国河柴生产的20缸高速舰用柴油机,装备在其新一代的21631型小型导弹舰上,成为俄罗斯开始从我国进口装备的一个典型例子。

歼20战斗机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国产发动机。

我国目前拥有舰用燃气轮机QC280、CGT25000、QC-185、QC70等,还拥有航空燃气轮机整个系列型号,包括涡喷发动机、涡轴发动机、涡扇发动机等。在代表世界发动机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星的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上,我国有全系列的小推力发动机、中推力发动机(WS13)、大推力发动机(WS10A)和小涵道比发动机(WS9、WS10等)、中等涵道比发动机(WS18)、大涵道比发动机(WS20)等全部型号和系列,非常完整。这一点需要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的支撑,要知道很多国家都没有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比如英国和法国、日本等国,作为一个在航发领域起步较晚的国家,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我们应该感到骄傲。


海事先锋

中国目前航空发动机技术,军用方面,和美国相比较的话,处于落后追赶状态,和俄罗斯比较的话,处于超越阶段。重要材料方面,和日本的第五代单晶叶片比较的话,处于共同领先世界的状态。总体来说,和除过美国以外的国家相比,中国军用发动机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当然,军用大飞机里的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中国全面落后,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品,但是有几款定型试飞的产品,还算可以啦。

民用方面,活塞发动机中国是第一,中航收购了美国大陆公司,赛西飞机系列非常先进,世界上第一个全复合材料的飞机。大推力发动机方面,世界就美国两家英国一家在,总共三家。非要说四家的话,就加上法国赛风和通用电气合作的这一家,赛风的燃烧技术和点火技术独步全球,通用的可靠性领先世界,强强联合的产品,那是中国梦里都想得到的。ARJ飞机发动机和C919都是用的这个。在商用大发动机里面中国全面落后有几款都在定型阶段。总的来说,非常落后。当然是落后美国和英国。在世界上还是灰常牛逼的,至少有钱砸出来发动机,俄罗斯是有技术没钱。估计再过十年,就会全面比肩美国啦。

在发动机生产管理方面,赛风的六西格玛管理,独步全球。中国通过和赛风的直升机合作,全面学会了这个管理模式。设备方面呢,也不存在问题,而且全都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没有之一。粉末叶盘的挤压机,八万顿压机,激光技术。当然最强大的技术,就是最近的超级激光分析技术,全光谱分析合金成分,是中国赶超美国的超级作弊器


风中的叹息90129571

战斗机的发动机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发动机的最高水平。没有比较就没有区别。为了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我们就把美国、俄罗斯、中国战斗机的发动机放在一块进行比较,而后再看中国发动机的水平。

  • 先看美国F-35战斗机,该战斗机使用的是F135发动机,其推比10.5,加力推力为18吨级别,军推为13吨级别。可以说,它当前18吨的加力推力目前还没有任何实际装备战斗机的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能够企及。

  • 再看俄罗斯的苏-35战斗机,该机装备的是117S发动机,采用了轴对称矢量喷口,最大推力为14.5吨,不开加力时推力达到8.8吨,全寿命周期为4000小时。

  • 最后,再看中国的歼-20战斗机。据媒体报道,歼-20正使用了涡扇-10B,该发动机是由中航工业动力所研制成功的,其加力推力达到了14.5吨(142.1千牛),且使用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系统(FADEC)。


综合来看,美F-35的发动机确实比较强大,而中国的歼-20与俄罗斯的苏-35却处于同等水平。然而,值得可喜的是,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中国已经研制出世界上最强大的离子喷气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加速度可达30公里/秒,并称还可再提高至少30%。这将对中国航空发展有重大意义。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武器风暴眼

总体说来,船舶用发动机(燃气或活塞柴油机)已经进入了第一梯队;航空发动机基本迈进了先进的门槛!起码比现在的俄罗斯不相上下,但距离欧美先进国家还有一段距离,主要体现在推重比、稳定可靠性与寿命上!我们的发动机技术主要脱胎于乌克兰与俄罗斯!

上述两种发动机的原理,我们与先进国家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差距在:

材料方面---发动机在高温、高转速的条件下,抗腐蚀、耐摩擦的能力。它影响了发动机的寿命、可靠性;

燃烧效率---均值燃烧的质量以及热效率。这个指标显示的是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燃油燃烧后可获得多少热功率。它对航程的远近和航速的高低有影响;

加工与装备工艺的精度与成品率---这个指标与寿命、稳定性、噪音指标和经济性有关;

台架或风动试验水平高低---这个是检验设计、材料、加工以及装配的总体综合试验,通俗滴说若把上述所有过程分为100环节,其中1个环节的失误势必造成其余99个环节的的功效归零!而为了验证或查找这失误的1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成本,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比100个环节的独立分布总和还要高!因此台架试验的水平高低与监控系统,甚至比发动机本身价值高出许多!

而这些“罗马城”都不是一天就可以建成的,需要集所有的国力、财力、人力、技术,长年累月地慢慢积攒,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才可以达到一个小台阶!所以说发动机工业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准的标尺和皇冠!而航空、航海发动机是又是这个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因此,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搞成的,是国力与技术的综合实力的体现!


野渡自渡人70256867

总得来说坐三忘二吧 其实军用发动机真正产品化的国家就英美 军用产品追求的不是先进 而是试用 比如一些极限条件下的推力等情况下的飞行包线 关键指标上法国不太达标 没看出比tg强在哪 其次是耐用 这点老毛也不咋地 同一批次发动机有时号称个个是“绝版” 在我看来合格的军用发动机尤其是航空发动机 产品化的就是英美 刨去舰船坦克发动机的话老毛可能暂时比tg强 至于日本 印度 德国 乌克兰 怎么说呢 发动机设计不是最难的 关键是考虑生产的设计 也就是定型难 日本在军用发动机这方面是不够看的验证机是看不出水平的(同样道理也存在在核武器 穿甲弹 装甲上) 印度不说 没理由排进前7 德国 乌克兰偏科 但是比前两个要好 个人看法 喷子勿回 理性发帖


xchyoshiki33796669

客观的说,我们的发动机技术还十分落后,我们和世界发动机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巨大的、隔代的,也就是说是有代差的。

举个很明显的例子,之前我国的歼10、歼11使用的都是俄罗斯AL-31F发动机,国内军工称其为“三姨夫”,而更加先进的“四姨夫”,AL-41F改进型发动机被用在了俄罗斯四代机苏-57战机上。而此前,我国才刚刚在歼10、歼11战机上更换了国产WS-10B发动机。

日前,俄罗斯刚刚宣布最新的发动机“产品30”安装到苏-57上。简单的说就是在我们刚刚可以小规模量产三代发动机的时候,俄罗斯四代发动机已经上天了。这中间我们最少落后俄罗斯30年。

如果换成美国我们差距则更大,美国F-18上使用20多年的F404发动机,我们至今没有发动机可以与它一争高下,至于更加先进的发动机,我们尚在研发。而美国在第五代发动机已经装备的情况下,在2010年前后开始最新一代发动机的研究。

航发作为一个超级工程,涉及到设计、制造体系的各个层面,航发研发周期长、难度大、见效慢。虽然我国航发研发的时间表已经排到2030年以后,但是我们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虽然大干快上,仿制西方和苏联的航发,但实际上弯路走的太多,对困难预想不足,技术准备不够充分,整体上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尚未摆脱仿制、追赶的阶段,今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楠竹一

航海发动机,应该说是船用发动机。如果说燃气轮机。又跟航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说航空,只能说缺项太多,没法比较。如民航用航空发动机现在为零。因为C919使用的是CFM56族的发动机,我们以CFM56为座标,1979年11月9日IBM56-2型发动机获得美、法两国的适航证。到今年2017年,差距至少38年,因为WS20可以说源自CFM56。这是10000daN级的大涵道比的发动机,还有20000daN级的大涵道比的发动机,我们还没有着落。

再说战斗机用的第四代发动机。国际上有三个标杆,大推美国的F119,中推美国F414,英国罗罗的EJ200。F119批生产型推比达到11。我国的WS15目标是10,但现在还在秘密试飞,预计2019年装机。1999年12月17日首台EMD阶段的F119发动机进行首次试车,1997年9月7日装F119-Pw-100的F-22战斗机 进行了首飞,开始了长达数年的飞行试验计划。涡扇试飞一般是5年,试飞结束大约是2002年。差距2019-2002=17年。F414发动机1998年定型并交付首台生产型发动机,推比9.1。最新型F414-EPE推比已达11。EJ200发动机,1998年批产,推比10。国产先进中推是用WS15核心机缩比例研制而成的,但成机没有,有一种现有中推的改进型正在研发中,类似于F404---F414,但成机还没有公开。这样算起来是很简单粗暴的,虽然不一定正确,但可以有一个粗略的印象。从技术来看,四代发动机的生产工艺我们已经掌握,所以只要持续投入就可能有收获。综合而言,20年不算太悲观。关键是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填补。

图一

图二

国产燃气轮机,因为力量分散,曾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航空口有,航海口也有。但是都是功率较低,水平不高。直到太行成功之后,上图中的QC185,就是太行改的燃机。引进乌克兰GT25000之后生产型号为QC280,功率有所提高,就是图一中的燃机。图二中的QC400可能是QC280采用了中冷回热技术的改型,从名称可以知道功率是40MW。跟最新型的LM2500相当了。


龙骧虎贲九天游龙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说航空发动机技术,中国目前还远落后于美欧的!也落后于俄罗斯。毕竟中国这方面起步比较晚,没有核心技术。美欧等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不论是民用,还是军用,现在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就拿民用来说,美国的“波音”,欧洲的“空中客车”一直垄断世界民航市场。


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整体实力缩减了不少,但毕竟继承了苏联百分之70的军工遗产。其实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如今的俄罗斯就是缺钱,如果俄罗斯经济得到快快速发展,俄也会研制出比肩美欧的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的。
但有一点跟欣慰,中国目前经济形势良好,国家投诉重金,加大研发力度。中航的太行发动机已经列装在歼十战机上。另一款超过俄制水平的大推力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已经在试车阶段。随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的不断积累,经验的不断丰富。弯道超车,必定能研发出比肩世界的航空发动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