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的“宫心计”:历史远比电视剧精彩

还原真实的“宫心计”:历史远比电视剧精彩

父亲就是旗帜

旗帜是什么?旗帜是一种精神号召力量,是一个名义,也是一个幌子。无论是何种含义,李旦在他与儿子李隆基的组合中,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旗帜。

如果把李旦——李隆基团体当做一个集团的话,我们就能看到,李旦虽然是董事长,只是挂名,李隆基既担任总经理,事实上也肩负着董事长的职能。

草创阶段,李隆基发现,李旦除了生他养他之外,其实什么也没有给他。楚王的身份是武则天封的,临淄王也是武则天封的,李旦虽然曾经坐上了那个宝座,但也不过是傀儡而已。武则天称帝后,李旦作为皇嗣多年幽居东宫,其两个妃子被秘密处决,自己险些不保,好不容易盼来母亲年老,有机会再次上位,却被母亲换成远在房州的哥哥李显。李显即位后,李旦被封为安国相王,事实上还是被监视的对象,没有实际的权力。

没有现成的队伍,没有实际的权力,但是李隆基仍然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那就是身份带来的隐形号召力。因此,李隆基的资本都是自己在潞州和长安经营出来的。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李隆基做事,是不需要向父亲汇报的,只是事后通报而已。

还原真实的“宫心计”:历史远比电视剧精彩

▲年少轻狂

关键的反水

在李隆基的努力下,可以利用的队伍有了,基础的班子有了,但是如何掌握敌方动向让他犯了难。他没有在宫里布局,知己不知彼可是要命的。恰在此时,对方阵营有人主动反水,表示愿意担当卧底,随时传递重要情报,这可把李隆基乐坏了。

这个人叫崔日用,在大唐官场上称得上是个人精。他虽进士及第,却不死读书,初入官场就游刃有余,仿佛天生的政客。崔日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陕州辖下的芮城担任县尉,说白了就是县令的助手。有一天,武则天在陕州视察工作,当时陕州刺史是宗楚客,具体负责接待饮食的是崔日用。为了完成这次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崔日用四处搜罗美食、器具送给武则天随从官员,并说是宗楚客的意思。这样上下极大欢喜,宗楚客很高兴,就把崔日用推荐给武则天,先任新丰尉,后升监察御史。

还原真实的“宫心计”:历史远比电视剧精彩

宗楚客又是武三思一伙的,武三思又是和韦后、安乐公主在一条战线上,崔日用通过宗楚客暗通武三思,做的极为低调,没过几年就升为兵部侍郎了。

中宗被毒死后,韦后、安乐公主与李旦、李隆基两党之间斗争趋于白热化。崔日用又一次审时度势,得出结论,认为未来将是李隆基的天下。鉴于自己是韦后一党的人,他走间接路线,将韦后即将有所行动的重要情报通报给李隆基的朋友——普润和尚,并建议李隆基、太平公主先下手为强。

有惊有险的胜利

有时候,机会只在一霎,抓住了就成功,抓不住就成仁。

李隆基作为卓越的领导人和果敢的创业者,自然很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一得到这个情报,他就紧急与太平公主等人商议。现在最要紧的是,怎么把禁军三大军之一的万骑彻底争取过来?李隆基又一次犯难了。他虽然与葛福顺等人关系不错,但是只是一般交往,能不能为己所用还很难说。怎么才能找机会把这支队伍拉倒自己的旗帜下呢?

正在这时候,猪一样的对手给他破解了难题。掌管羽林营的韦氏子弟韦播等人与万骑不和,多次找他们晦气,引起了万骑众怒。葛福顺、陈玄礼两人主动去找李隆基寻求帮助,李隆基乐得简直下巴都掉了,他趁机向二人说出自己的计划,一劳永逸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葛福顺等赌咒发誓,表示坚决拥护。

李隆基把起兵的日期定在了六月二十日夜,指挥部放在钟绍京家里。然而,到了那天,出问题了。当夜,李隆基带着刘幽求,和尚普润和保镖李昌德偷偷溜到禁苑总管钟绍京家门口,叩门求入。钟绍京一脸懵懂,他只知道要起事,但是不清楚什么时候,更不清楚自己家竟然还是指挥部,一时进退失措,犹豫不敢开门。还是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为了国家,神会保佑你的。况且你与他们同谋已久,现在即使不实行,你以为能免罪吗?”钟绍京茅塞顿开,赶紧把李隆基等迎进来。不久,葛福顺等也如约前来。

还原真实的“宫心计”:历史远比电视剧精彩

▲钟绍京的《灵飞经》当为一绝

当夜二更,天空中划过长长的流星,大家都抬头仰望,顿时愣了神,自己此时的命运可不就跟流星一样吗?还是刘幽求机灵,他趁机说:“天意如此,时不可失!”大家顿时群情激昂,杀气腾腾,收服了羽林营,闯入玄德门、白兽门和玄武门,一鼓作气杀掉韦后、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

一夜之间,乾坤倒转,待天明,大局已定。

此时,李隆基方才禀报了父亲李旦。在起兵前,就有人劝李隆基提前将计划报告给父亲,但李隆基不同意,他认为假如告诉了父亲,父亲同意,等于把自己置于险地;父亲若不同意,计划就得黄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不告诉,大不了事情败了只是给自己带来祸患而已。而真正的原因是,李隆基太了解自己的这个父亲了,十几年的隐忍和苟且偷生,早就磨灭了李旦的斗志,他只会坐享其成,而没有胆量去担风险。

旗帜只能发挥旗帜的作用。

果然,李旦看到儿子已经控制大局,哪里还怪他先斩后奏,边哭边抱着儿子说,都是你的功劳啊!当即升李隆基为平王。当天,韦氏一族被屠戮殆尽,连婴儿都没放过。太平公主在宫内配合,逼少帝将皇位让与李旦。李旦很快即位,是为唐睿宗。所有参与政变的刘幽求、钟绍京等都得以封官。

难切的蛋糕

政变成功,挂名的李旦成为实权的董事长,却没有显示出董事长应有的能力来,在最重要的两件事上,他都没有很好的处理。

第一件事就是选接班人上。

本来,他这个皇位是李隆基打下来的,自己没有出什么力。按理说,太子之位应该是李隆基的。但是李旦却犯浑了,他想按照立长立嫡的传统,立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

李旦的理由表面上无可厚非。但他打的是另一个算盘:李隆基功劳太大,也太能干,一旦当上太子,会认为这个位置本来就是自己争取的,不会对自己这个父亲感恩戴德,自然也不会听话。而李成器就不同了,他没有功劳,一个天大的殊荣给他,自然唯父亲马首是瞻。当年母亲就是这么对付自己的,自己也这么对付儿子。

李旦傻,李成器一点也不傻,他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迟早会被夺走。因此,在李旦向他表达要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他要死要活,坚决不同意,理由同样大义凛然:国家和平时期,当立嫡长子。国家危难时期,当立有功之子。刘幽求趁机也向李旦进言,力数李隆基的功劳,李旦这才同意。

第二件事情是领导班子成员权力分配上。

主要是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太平公主此次唐隆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旦对她言听计从,每次宰相奏事,往往就会问:“问过太平公主了吗?”“问过三郎了吗?”自己永远也不拿主意。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无论是武则天、李显还是李旦在位,她都拥有可以左右政局的力量。尤其是李旦即位之后,她的权力空前扩张,“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馀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不仅如此,作为创业合伙人的太平公主把手伸到了总经理李隆基头上了。

说到底,她没有把这个年轻又缺少资历的侄子放在眼里,而凭借多年处在政治漩涡中练就的敏锐洞察力,她又感觉李隆基终究对她是个威胁。与其日后成为祸患,还不如趁早下手出去,另选听话的代言人。于是,太平公主派人四处散播流言,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当成为太子。又在李隆基周围安插卧底和密探,针尖大的事情都要汇报给李旦。太平公主还多次在公开场合散布废黜太子的言论,引起朝堂震动。

李隆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他深知无论实力、威望都不足以与姑姑抗衡,此时一动不如一静,只有静静等待机会。

自知之明能救命

太平公主逐渐加紧行动,她指使术士对李旦说:“天象有变,皇太子当为天子!”本意是想让李旦忌惮太子,没想到李旦很有自知之明,一听到这样的话,当即决定让位于太子。这下轮到太平公主慌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她赶紧劝哥哥收回成命。李隆基不明白父亲是真心还是假意,也赶紧前来推辞。李旦主意已定,任谁说也不听。

于是,李旦退位,李隆基即位。太平公主曾建议李旦不要把所有权力一次交出去,李旦也不同意,除三品以上官员任命自己过问之外,其他事情一概交予新领导。太平公主仍不知收敛,继续与李隆基对着干,密谋要将他的皇位拿下。李隆基感受到危险已经迫在眉睫,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手下七个宰相,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满朝文武,大半都是她的人,一旦太平公主有所行动,自己胜负难料。

李隆基认为必须立即有个了断。他联络了自己的兄弟李隆范、李隆业和死党郭元振、王仲毛等人,准备先发制人。同样是没有提前汇报李旦,李隆基派王毛仲率三百兵四处抓捕太平一党,众人四散奔逃,被各个歼灭。太平公主跑到山上躲避,三天后被赐死家中。李旦经此一役,彻底厌倦了政治,干脆把全部权力都交出去,自己安心坐太上皇去了,直到善终。

李隆基彻底掌握了朝政,改年号景云为开元,寓意开创新的纪元。这一年是公元713年,距李渊登基95年,距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86年,距武则天退位8年,距安史之乱爆发42年。

这42年,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