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仪点穴拳的基础劲法

修练两仪拳,主要是练习劲法,因为劲法是两仪拳的核心和精髓,不练劲法,练习两仪拳意义不大,四大老劲是基础。但练出正确的劲法,难度比较大点。俗话说得好:千招好寻,一劲难求。

论两仪点穴拳的基础劲法

就一般内家拳来说,修炼者不外乎上盘的胸腔硬劲和松柔的整体的内劲。两仪拳也一样。两仪拳的劲法按整个身体来讲,也是松柔整体的内劲和局部的上盘硬劲。

局部胸腔硬劲,容易上手,出劲快,修炼者2-3个月,就能练出咚咚响的劲,十几岁小孩,上来可以用这个练法来练,练一段时间就出劲了,但练到最后也得练上下盘相合的整体劲。这样练到刚至极时,才能能变柔。否则这样长期练上盘容易伤害身体。因为小孩身体气血强拙劲少。短时间这样猛练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成年修炼者,最好不要这样练,长时间这样的猛发猛练上盘劲,练的呼呼直喘。对内脏不好,特别是对心脏不利,有些下功夫大的修炼者,会出现头晕,心里不舒服,血压高等症状。所以成年修炼者还是以松柔练比较好。再者上下不合的上盘劲,练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极限,就不会再涨功了。怎么练就感觉不长功了。点人穴位时,有时能点住,有时点不住。也没有两仪拳那种点进去爆炸的感觉。所以练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练,不同的年龄要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得不偿失。

对于年龄大的修炼者来讲,最好按照松软柔的整体内劲来修炼。这样练劲,既不伤害身体,又能把劲练出来了,一举两得。那么什么是松软柔整体的内劲呢?两仪拳是内家拳,内家拳就要按照内家拳的规矩来练。不按照拳理规矩来练,就练不出这种劲法。首先拳架要符合拳理,内里要符合心法。外形基本要做到,挂着顶劲,砸着腰劲,塌肩沉肘,松垮屈膝,挺翘叠腹,气沉小腹。再者,上下要合,左右相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合,手与手合,肩与肩合,胯与胯合,膝与膝合,足与足合。周身上下无一处不合。再求内里身心意。

论两仪点穴拳的基础劲法

初练时,要松慢柔的来练,其主要目的要先把每个劲的线路和动作要领作对,把手法做正确。这样做很重要,为以后打靶和发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些练功者不重视,到打靶时,手腕和肘部经常受伤。再者,手法和线路动作要领没有掌握的情况下,你那么快的错练,还不如慢慢的正确的练一下。这样慢练练一下是一下。积柔成刚,坚持不久正确的劲法就出来了,劲出来之后,可以使力猛练,往外抽抽劲,也就是拔拔劲,这个阶段还是以柔练多,刚猛发力少些,但每次练功,必须要发劲练一部分,基本上二八分,柔占八分,猛发劲占二分,这个阶段,感觉就好像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其原因是,一是没有合住劲合的不好,二是没有彻底松下来。处在换劲的阶段。还要坚持每天练习,不坚持的话,又回去了,前期的功夫白练了。

出劲的阶段最难熬的,要把原来的僵劲和后天的拙劲,通过训练,换成松柔的内劲,让这种内劲慢慢的变强大,让身体习惯用这种发力方式,最后练成一种习惯,出手就有,在这个阶段一定不要着急,要慢慢练,静下心来细心体悟,不断的坚持重复练习,这样才有感觉,才能找到劲。

好多两仪拳习练者坚持不了这一关,练练找不到就烦了,最终放弃练习,半途而废,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快,人心静不下来。浮躁占据了内心。劲法是慢慢练出来的,不是三两天练练就成了。这个阶段的练习,最好不要去打靶,也不要去点人,好多习练者还没练两天,就感觉自己很厉害,去点这个点那个,到处展示自己,感觉自己能耐很大,其实啥也不是,点住了沾沾自喜,点不住怨天尤人,浮躁的一种表现。沉下心来,静静的练习,才是一个练功者的心态。

论两仪点穴拳的基础劲法

等到空练内劲出了,感觉腰跨能发出劲了,才可以尝试着去打靶,初开始打靶也要慢些打,不要发蛮力,打了一段时间的靶了,感觉手松下来了,腰跨和手配合的协调了,再用发力大劲去打,这个阶段打什么样的靶也重要,一般情况下,要打些软靶比较合适,等能发出大劲了,再打硬一些的靶。因为初开始打硬靶,劲松不下来,发出多少力量,基本上反弹到自己身上多少力量,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容易把自己练伤害。要一步一步来,急不得。两仪拳练劲是基础,也是一辈子练的功,基础练扎实,才能越练越有味道,越练越有兴趣。好像盖房打地基,地基越深越扎实,楼才能越盖越高。一样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