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独山有什么历史渊源吗?为什么有些老人经常提起这个地方?

交粗小鱼干来

贵州独山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给你一张中国地图,你半天找不到。不过呢,你给我一张同样的地图,我立马就能找到。为什么?我是做民国史的,抗战后期的独山很有名,是日军侵华最深入西南后方的地方。



当时的独山是黔桂铁路上的一个小县城,以抗战时期的公路状况而言,距离贵阳大约还有240公里以上路程。黔桂铁路虽于1944年6月修通至都匀境内,但终点站只到独山。所以呢,堆在独山的各种物资不计其数,人口也从原来的3万余人,骤增至10万余人。

1944年12月2日,日军第13师团一部从广西一路追击败逃的国军,占领了独山县城。上级命令作战目的完成,迅速按照既定计划返回。日军一看各种物资堆积如山,带又带不走,干脆放火焚城。独山北面的两个弹药仓库同时引爆,一时间火光冲天,巨响震地,小城变成一片火海。经此战乱,独山烧毁的房屋超过16000栋,沿途村镇,几成废墟。


铁路方面的损失最大,20台蒸汽机车无一幸免,交通部长的专用公务车(16节车厢)全部烧光,其中有一节还是慈禧太后的花车,车内珠宝装饰,豪华无比。日本鬼子无恶不作,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无不记忆犹新,所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历史上也称之为“黔南事变”。

12月7日,独山抗日自卫队得知日军撤退,赶在正规军之前“收复”县城。第二天拂晓,国军第91师迟到一步,为了战斗报告上面好看一些,声称“肃清残乱克复独山”,实际上日军早己无影无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是要面子,对外发表战讯:“我军将顽敌击败,于8日拂晓完全克服独山城,计毙敌及夺获战胜品甚多,正在清查数字中,残敌已向南狼狈逃窜,我军猛烈追击中。”

你们说,这叫什么事?!


冯杰

独山所以成名,盖因1944年底的“独山战役”,而独山战役又称“黔南事变”,是抗日战争中日寇对西南地区侵入最深之处,直接造成重庆震动。从2005年起贵州省独山县提出了“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说法,大抵是从此之后直到投降,日军没有再占领一寸中国土地,成为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笔者不太同意过分提高独山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但绝不抹杀黄埔一期孙元良将军的独山御敌之功。

(孙元良将军画像)

独山县,今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最南端,东守两广,西望滇黔,素有“西南门户之称”,是广西进入贵州的黔桂公路要点,当然也是屏障四川的重要门户,抗战时期由于地处大后方交通要道,成就了畸型的繁华,人称“小上海”。

独山战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千钧一发,是因为日寇第11军司令横山勇本来就是战略佯攻,并且是在抗命的情况下,指挥已经是强弩之末的日军发起的牵制性作战。但独山北踞贵阳仅200余公里,确也马虎不得,贵阳的得失对大西南后方至关重要。

(抗战时期贵阳的重要位置)

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后期,中国军队已于6月在湘西大败日寇第六方面军下辖的第20军,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5月中旬即命令深入广西的第11军收缩,第11军的作战任务是攻取桂柳和保障粤汉铁路安全,并无入侵贵州之计划。而第11军司令横山勇为了牵制国军在滇缅方向上的大反攻,同时认为贵州国军兵力空虚,擅自命令第3和第13师团各一部越过黔桂交界,以期造成进攻重庆的假象,入黔三路日军动用兵力不过6000余人。

其时贵州省主席为四川军阀出身的第27集团军司令杨森,所部主力第20军、第26军是从湖南战场撤下来整补的,仅余7000余人,正驻于贵阳,确实难以抵抗日军这两个主力师团的攻击部队。重庆方面随即命令军委会直辖的中央军第29军由川入黔,注意,这不是平津抗战中宋哲元的第29军,而是由汤恩伯集团的新编第2军改编而来,下辖第91师、第193师和新编第11师,军长正是兼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孙元良将军。



(孙元良)

1944年11月28日,冈村宁次电令第11军停止追击撤离黔桂铁路线,横山勇抗命不从;同日,国军第29军先头部队第91师王铁麟部乘车到达独山,在孙元良指挥下与日军攻城部队发生激战,由于力量薄弱,后退至深河以北建立防线。独山警备部队则于12月1日纵火撤离,次日独山失陷,“小上海”被焚成一片废墟。

独山驻有美军机场,美军炸毁仓库后于12月2日下午炸毁深河大桥,中日军队隔河对峙;与此同时,由汤恩伯统一指挥的第13军、94军和第29军主力等增援部队正兼程赶来,黔省内连同川军杨森部已达六个军的兵力,日军已知势不可为。

日寇自12月4日开始逐次反转向广西撤退,临行破坏甚巨;12月8日国军光复独山。



独山战役,国民党军队损失不大,但有近20000名无辜百姓被日军屠戮,大批铁路车辆(包括一节慈禧花车)及所载物资损毁,多处铁路桥、隧道、车站被日军破坏;独山县城大火燃烧七日七夜,惨不忍睹。横山勇因为抗命不久被冈村免职送回日本,孙元良将军因力挽狂澜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度度狼gg

很多贵州人,小时候都听老人说过:“日本人打到了贵州的独山”,这里的这个独山,其实也就是现在的独山县,贵州黔南州州府都匀市南边的一个县,距离省城贵阳仅100多公里。

在老百姓的口中,常常流传着抗战“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说法,卢沟桥大家都知道,七七事变,而深河桥,就是位于黔南州的独山县城北部9公里处,至今仍有纪念碑。

那是在1944年,日本人投降的前一年年底,日军从广西侵入贵州,沿黔桂边境北上,入侵黔南独山、荔波、三都等地,12月,开始向北推进,进驻独山县城,直到遭遇了这座神秘的“深河桥”。

独山县城北部的这座深河桥,跨度才12米,宽将近6米左右,桥下方是峡谷,足足有16米左右的深度,当时这座桥被国军下令毁桥阻敌,日军后来就真的栽在这座桥上。

1944年12月,贵州独山这场深河桥战役,是日军在中国大陆本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战”,当时战役非常惨烈,日本人遭遇到了顽强的阻击,甚至称此战斗是进入贵州境内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可以说,独山这个地方,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如果当初日本没有被阻截在这里,继续北上,那么省城贵阳以及沿线的其他市县,也将岌岌可危。

而且当时的日本人,侵略战争进行到后期,其国内很多资源已经跟不上需求了,必须速战速决,所以求胜心切,打仗也因此打得非常残酷。

1944年底,日军发起了1945年战败之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总共集结了50万军队,震动了陪都重庆方面。

日本人最初是想要以贵州为突破口,撕开一道口子,进犯整个大西南,大西南是抗日的大后方,是战略腹地,当时的“陪都”重庆就位于西南,如果贵州的防线失守,那么抗战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在黔军英勇顽强,守军誓死守卫国土,才守住了抗战的大后方,至今,独山都还有抗日文化园,以示纪念。

英烈千古,黔军威武,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