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崇禧和李宗仁二人的關係?

大不列顛的帝王

20世紀20年代,革命形勢如火如荼,新軍閥取代舊軍閥,新勢力取代舊勢力變成十分正常的事情,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人形成的新桂系軍閥取代舊桂系陸榮廷,成為代表廣西的新勢力。

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也因此成為新桂系的三巨頭,後來黃紹竑從政,新桂系實際上更多的是李宗仁與白崇禧的合作,二人合作的相得益彰,互為補充,外界稱之為“李白”。

攜手共進

1922年李宗仁和黃紹竑聯合起來對付廣西舊軍閥陸榮廷和沈鴻英,白崇禧作為黃紹竑的參謀與李宗仁第一次見面,但是李宗仁對白崇禧印象很深刻,評價道:“他身穿整潔的西服,談吐彬彬有禮,頭腦清楚,見解卓著。”

二人攜手共進在1924年到1925年間不僅打敗了舊桂系,還打敗了幾倍於己的滇軍唐繼堯部,因此統一廣西。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桂系的第七軍一馬當先,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成為國民政府中實力最強的地方軍閥。

在外人看來,白崇禧這個人很傲氣,恃才傲物,但是唯獨對李宗仁很客氣,雖然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對李宗仁卻是十分佩服,在外界看來,新桂系之所以強大,就在於李宗仁和白崇禧二人之間關係密切就像一個人一樣,雖然二人沒有像蔣介石到處拜把子一樣結為異性兄弟,然而二人的關係早已超越兄弟之情。

風雨同舟

北伐實際上是一次南方新式軍閥取代老式軍閥的過程,不僅是老蔣實力強大,就是桂系也變得異常強大,但是雙方互不信任,其實,老蔣是對所有的軍閥都不相信,不管好的壞的,只要有機會,就會被老蔣收歸中央,罷官或者驅逐,唯獨桂系的“李白”二人,老蔣從來沒有擺平,其中更是兩次被李宗仁和白崇禧逼下野。

最後蔣桂之間的矛盾逐漸擴大,以致1929年爆發蔣桂大戰,後來桂系大敗,李宗仁通電下野,與白崇禧一同逃往香港,後折返回廣西。

二人並沒有被蔣介石所分化瓦解,反而是選擇了風雨同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經過幾年的發展,桂系重新崛起,但是當時九一八事變發生,蔣介石也剛剛經歷中原大戰,為了大局,老蔣和李宗仁、白崇禧達成共識,握手言和,共同抗日。

不同的抉擇

1948年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選舉中當選總統,並且為了削弱新桂系的勢力,想讓孫科當副總統,但是李宗仁並沒有放棄,而是與其相爭,最後獲得選舉勝利,蔣介石是大發雷霆,但是依舊拿新桂系沒有辦法,當時正是需要新桂系幫助中央軍的時候。

在1949年蔣介石第三次被逼迫下野,就出自李白的手筆,李宗仁出任國民政府代總統,老蔣也是氣的沒辦法,“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下野到臺灣的蔣介石拉攏白崇禧,意思是讓李宗仁以大局為重,請求蔣介石復職,然後蔣桂攜手,再創輝煌,白崇禧想明白了,但是李宗仁不幹,就是不把代總統的職位讓出去,弄得老蔣只能弄個總裁的職位。

白崇禧也就失去了作用,並且說:“德鄰投匪,我今後在臺灣,更沒有臉見人了。”第二年,白崇禧就離奇死亡,至今充滿疑團。

李白之間合作了27年的關係,最終毀於對歷史的抉擇。


史論縱橫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曾經被認為是新桂系的三巨頭,黃後來逐漸轉入政界,不再參與軍事,所以李白二人的合作更多一些,在世人的眼中,李白二人後來就是桂系的代表人物,也是國民黨內蔣介石集團最大的反對派,李白二人的關係在數十年當中都被認為是親密無間的,但是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垮臺後,二人卻選擇了不一樣的出路,這是不是表面二人的關係實際上也並沒有世人所想象的那樣鐵?

李白二人1924年第一次見面,二人在合作驅逐陸榮廷、與蔣介石對峙、參加抗戰的過程中,都展現了親密無間的合作,以至於世人有一種李白實系一人的感覺。二人的最為絕妙的合作是在1949年聯合迫使蔣介石下臺,其後李宗仁出任代理總統,白崇禧出任國防部長,不過歷史的大潮很快就宣佈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瓦解。

二人在離開中國大陸後,李宗仁去了美國,白崇禧去了臺灣,二人的人生軌跡也因此發生巨大改變。李宗仁在去了美國之後依然表示要維護憲法的權威,批判蔣介石的專斷,在蔣介石1950年初宣佈復行視事的時候,李宗仁公開表達了自己的反對之意。

但是白崇禧去了臺灣之後則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因為行動受到約束,白崇禧頻頻向蔣介石表示忠心,不過白崇禧的忠心卻沒有換來蔣介石的寬恕。一直到白崇禧去世都處於蔣介石的嚴密監控之中。

不同的出路也代表了二人在危難之際的不同心態,或許曾經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但是在危難關頭二人卻沒有各自的打算,也宣告著二人的親密關係在1949年實際上已經終結了。


青年史學家

李宗仁,白祟禧兩人從小一起上廣西陸軍小學堂,二人關係比較好,親於兄弟,後來兩人一起考上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在軍校他們認識了同為廣西人的黃紹竑,因為老鄉關係,三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吃吃喝喝。

軍校畢業後,三個都參加了廣東國民革命軍,後帶兵回廣西,打敗了沈鴻英,陸榮廷為首的舊桂軍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人成了新的桂系軍閥首領,後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軍長,黃紹竑付軍長,白祟禧參謀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後來桂系與蔣介石產生矛盾,一九三零年李宗仁等聯合馮玉祥,閻錫山發動了一起反蔣戰爭失利。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帶著部分殘兵逃回廣西,由於反蔣軍事失利,白祟禧與黃紹竑互相指責,兩人失和,黃紹竑離開了,桂系進入李白時代。

黃紹竑走後,兩人精承團結,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雖然未義結金蘭,但情同手足,戮力齊心,共進共退,是民國時期軍隊中最好一對搭襠,蔣介石多次派人以高官,金錢收買白崇禧離開李宗仁,白崇禧不為的動,一意追隨李宗仁。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為代理大總統,白崇禧為國防部長,由於兩人對時局看法不同,再加上桂系被解放軍殲滅,李宗仁和白祟禧產生矛盾,李宗仁去了美國,白祟禧去了臺灣,兩個人徹底分開,後李宗仁從美國回了大陸。


蔡哥談

民國時期桂系軍閥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李宗仁居長,為三巨頭之首。後黃紹竑脫離桂系,桂系進入李白時代。

在桂系軍閥中,白崇禧有小諸葛之稱,善於打仗,且為人精明。李宗仁較為忠厚,有長者之風。兩人長期合作期間,白崇禧自侍聰明常常架空李宗仁而越俎代庖,不把李宗仁放在眼裡。只是李宗仁性格敦厚,不與計較,才保持了近二十年的合作關係。


其實在桂系中,白崇禧較為忌憚黃紹竑,黃紹竑性格耿直,且是個政軍皆通的人物,在北伐中黃白常因戰法不同而發生爭執,每到此時,黃就以我是總指揮,你必須聽從我的命令,而白崇禧也無奈,只得遵命從事。而李白之間發生矛盾,往往是以李宗仁妥協而結束。黃紹竑離開桂系以後,白崇禧更加囂張,常常凌駕於李宗仁之上。儘管如此,白崇禧始終都遵從李宗仁這個老大的位置,也從未徹底背叛過桂系和李宗仁。

從抗戰開始到解放戰爭,白崇禧一直在李宗仁和蔣之間搖擺不定。白崇禧多次出任蔣政的高官,曾任防部長,參謀總長,以及華中剿匪總司令等職。其人格上遜李宗仁一籌,被罵為再嫁的寡婦。這也說明李白之間存在矛盾,尤其在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期間,白崇禧不能視李宗仁馬首是瞻,常常與李宗仁的主張相悖,極力反對李宗仁的和談主張。後又被蔣承諾國防部長一職所誘惑,徹底與李宗仁分道揚鑣。李宗仁被迫扔掉代總統帽子,隻身去了美國,而白崇禧懷著對蔣的一線希望,去了臺灣,最後不明不白的死於自己的寓所。

總的來說,李白之間的合作關係較為穩定密切,成就了桂系的壯大和發展,曾幾次成功逼迫蔣下野。而李宗仁終於登上了總統的寶座。但好景不長,終歸還是敗在了蔣的手下。


無奈且向上

新桂系“三雄”,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個人因為事業而由到一起,最後又因為事業而分道揚鑣。

軍閥混戰年代,李宗仁的軍隊和黃紹竑,白崇禧的軍隊合作,擊敗了廣西內舊有的勢力,並打敗了要染指廣西的軍閥。這兩支軍隊合併後,也成就日後北伐時期的桂系的“鋼七軍”。

三人各有所長,緊密合作。李宗仁寬和的性格和大度,白崇禧的軍事能力,黃紹竑的政務運作都是一時之選,這在當時的軍閥林立的時代,算是很突出的。

中間,三人也因為蔣桂戰爭的失敗而爭吵,致使黃紹竑出走。不過,後來三人又在南京通力合作,李宗仁當上了“代總統”,讓新桂繫到達了巔峰。

最後,三個還是因為時局的看法,桂軍的覆滅,產生了裂痕,特別是李和白。最終,三人還是分道揚鑣了。

(新桂系三巨頭)


大飛熊ヽ騎士

怎麼說呢?作為桂系軍閥的兩個代表,他們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關係。李宗仁在新桂系中就是靈魂,白崇禧則是大腦,離開誰也玩不轉。他們是在倒桂系舊軍閥陸榮廷、沈鴻英時開始的合作。也是在倒沈鴻英中,白崇禧展示出了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先克沈鴻英,再破唐繼堯、熊克武,終於使得廣西得以統一。鋒芒小試,並獲得了“小諸葛”的稱號。

廣西統一後,廣西的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而此時的白崇禧並沒有自己的直系部隊,廣西“討賊”(倒陸榮廷、沈鴻英)時,是給自己的老同學(武昌陸軍中學、保安軍校)黃紹竑當參謀長。這時黃紹竑已經脫離了李宗仁,“討賊軍”和李宗仁的“定桂軍”是合作關係。白崇禧想獨立帶兵要求兼第一團團長,黃紹竑沒有答應。所謂“新桂系三巨頭”他只能排老三,任第七軍的參謀長。

廣西軍整編為第七軍時,白崇禧又提出兼任部隊主官的要求,黃紹竑仍然反對。不過這時,黃紹竑的上面有個李宗仁。李宗仁與黃紹竑不同,知道白崇禧能打仗,很欣賞他,就給了他一個帶兵的機會,讓他兼任第一旅旅長。從此白崇禧完全靠攏了李宗仁,開始他們之間三十多年的合作。

白崇禧的軍事才能,不只是李宗仁欣賞,蔣介石也十分欣賞。北伐時又軟磨硬泡,調白崇禧去北伐軍總部當了副總參謀長,三個月後讓他兼代第二路軍總指揮。但白崇禧並不滿意於“第二陸軍總指揮”的位子,因為他知道,這不是他的“新桂系的部隊”,於是他利用兼任淞滬衛戍司令之機,從第七軍抽調了幾個團編成一個師,後又從第七軍擴編的第十五軍那裡弄了幾個團又編了一個師。這兩個師編為第十三軍,白自任軍長。

此時的新桂系,加上他利用自己手裡的權力扶持下,成立的十八軍和十九軍,已經發展到了五個軍。他和當時的第七軍軍長夏威關係密切,新桂系的五個軍,白一人就掌握了四個。但由於反蔣,新桂系也曾有過麥城,李、黃、白跑去了香港避難,後趁廣西局勢混亂隨李宗仁返回廣西。中原大戰爆發,白崇禧改任第一方面軍總參謀長,打得湘軍節節敗退。但因粵軍加入了湘軍的側翼,桂系戰敗,導致黃紹竑退出,白崇禧上位成了桂系的二號人物。


雖然中原大戰,後來局面對桂系十分不利,但白崇禧堅決抵抗的主張,使桂系避免了覆滅的噩運,其個人威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後來兩廣合作,李宗仁常駐廣州,就把桂系的大權都交給了白崇禧。白崇禧也正好利用李宗仁的威望專心發展軍隊。此時是李白合作的蜜月期。

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軍閥中,李白合作是少有而奇特的。正是因為他們的默契的合作,才使桂系軍隊在後來的抗日戰場上,為中華民族立下了赫赫戰功!


燕北林叢

李宗仁、白崇禧的關係總體來說是相輔相成,外界看來,所謂“李白”就是一個整體,代表廣西地方實力派,代表“新桂系”。當然,時間久了,兩個人在一起或多或少總會產生矛盾,無論朋友、同事、夫妻,現實生活中吵架難免。何況李、白性格差異很大,白崇禧這個人很傲,有時候軟硬不吃,李宗仁也是忍讓為國吧。不!確切地說,忍讓為“桂”。

李、白矛盾主要集中在1949年。蔣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原本計劃居正組閣,白崇禧擔任國防部長,結果居正以一票之差未通過。李宗仁不得己轉而尋求蔣介石諒解、妥協,商定由閻錫山組閣併兼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十分不爽,在廣州寓所的一次家宴中批評李宗仁:“德公這個人沒有氣魄,不知延攬人才,抓不起,放不下,爛泥巴糊不上牆!”



1949年盛夏,蔣介石打算把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往重慶,特地晤會白崇禧尋求支持。“有沒有搞錯!不是白崇禧逼蔣下野的嗎?畫面太違和了吧!”稍安勿躁,什麼叫政治曉得嗎?蔣介石開口就說:“德鄰是不行的,不能讓他再搞下去了。過去我們兩人合作,完成了北伐事業,現在我們再度合作,一定可以完成戡亂救國的任務。”白崇禧想想也有一定道理,心有所動。

不久,廣州解放,華中、華南國軍殘餘部隊紛紛撤往大西南。吳忠信、張群先後規勸李宗仁“共體時艱”,主動請蔣介石復職。白崇禧也勸,“兵權財權都在蔣手裡,既然代總統徒有虛名,不如讓蔣復職,自己還有個退步的地方”。李宗仁當然很不開心,我反正不讓,我乾脆走吧。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李宗仁遠赴美國“就醫”,白崇禧在西南終究抵擋不住解放軍,最後還是選擇了臺灣。

我是馮傑,專注民國政治軍事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說不完的“李白”,我們下次接著說。


馮傑

對於白崇禧來說,李宗仁更像是一位明主,需要他的輔佐,而對於李宗仁來說,白崇禧的軍事才華是他所需要的助臂,因而在這種情況下,白崇禧得以和李宗仁深交,並且他們在一起創業奮鬥,打拼下了桂系江山,在事業巔峰的時候,擁有著二十萬嫡系部隊,並且李宗仁官居國民政府代總統。



所以說,他們二人的關係有著很多的方面,即是生死與共的戰友,也是知己知彼的好友,他們能共進退,也會榮辱與共,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來說,有時間他們在其他人的眼裡或許就是一個人,因而他們更是有“李白”之合稱。當然了,他們關係的中間也夾雜了一個人物,他便是蔣介石。



蔣介石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看法是很有特點的,他認為李宗仁這個人時刻得提防著,因為李宗仁對他總想取而代之,而且這種想法一直都有,直到付諸行動。而白崇禧不同,他是一名非常適合帶兵打仗的軍事將領,蔣介石也非常喜歡他的軍事才華,一直想讓他為自己服務,但白崇禧卻忠誠於李宗仁,因而這讓蔣介石很是費腦筋。



而在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上臺後,白崇禧更是有著極大的功勞,但在軍事上的失利使得李宗仁不得不合談,而白崇禧又拒絕妥協,在這一點上來說,其實李白二人還是有過矛盾的。當然了,也因為他們二人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在國民黨潰退後,一個追隨了老蔣,而另一個寧可流落他鄉也不願前去。

而此二人的結局,也因為他們的選擇產生了重大變化,而在分別之後,這二人在此後的十幾年中在未相見,結果確實令人唏噓!


書中歷史

在民國史上,出現了能量不小的新桂系。開始時的三巨頭:李宗仁、黃紹竑和白崇禧,人稱“李黃白”,後黃紹竑離桂,三巨頭就變成了兩巨頭——李白了。以後一直合稱李白,可見,二人相得之深。李宗仁字德鄰——以德為鄰,不但軍政才華突出,而且德重道厚,為新桂系的天然領袖;白崇禧則以軍事見長,人稱小諸葛,軍事才華卓絕,但政治目光稍差。絕大部份李白合作是十分默契的,要不就不會被視為一人——李白了。但在蔣共內戰後期,李白之間,出了了巨大的裂痕——新桂系在與中共的和與戰上,白沒有理會李宗仁的和。而以“廣西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的理念,徹底使新桂系滅亡。後李去美,白逃臺,李白之系,就不存在了。其實黃紹竑離桂,是新桂系的重大損失,因為後來無論是李品仙還是黃旭初,都和白並不了級,使白崇禧沒受到應有的牽制。李白關係的維繫,是和李宗仁大度忍讓分不開的。象在用人問題上,白崇禧一次又一次一也犯大錯,要是黃紹竑,尚在桂系坐第二把交椅,情況會大為改觀,至少後期,會作出站在人民一邊的正確選擇,不至於全部覆沒。


安平144796971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廣西桂林人,兩人都是戰功赫赫的抗日名將,"李白″一直合作無間。之後,李宗仁和白崇禧就被大家合稱為"李白″。二人是國民黨內具有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一直是合作得心應手,二人簡直就是一個鼻孔出氣。最初二人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李宗仁和白崇禧聯合打敗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和孫鴻英英,從而取而代之成為廣西桂系最有實力的統治者。李宗仁為桂系頭號人物,此時身為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地位僅在蔣介石之下;白崇禧為桂系二號人物,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抗戰八年中,李宗仁、白崇禧同廣西軍隊抗擊日軍,指揮多場大戰都獲得了勝利戰果,打出了中國軍隊威風,大長了國人志氣。解放戰爭後期,1948年國民黨行憲,李宗仁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為代總統。為此搞得蔣介石與桂系關係異常緊張,桂系多次逼蔣介石下臺,李宗仁和白崇禧把持的桂系,長期以來是蔣介石的眼中釘、肉中刺。

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蔣家王朝很快就敗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敗後,1949年12月30日白崇禧從海南島赴臺灣,據李宗仁說,白崇禧是受蔣介石的承諾委任國防部長而赴臺灣的。在白崇禧臨行前,李宗仁曾勸誡白崇禧,如大陸待不下去,即便去任何地方,也不能去臺灣!可是白崇禧將李宗仁的肺腑之言當作耳邊風,並還拒絕了我軍的勸降,但是白崇禧還是執迷不悟地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白崇禧到臺灣後被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等職。白崇禧在臺灣不僅是未受到重用,反而受到蔣介石派人監視及暗殺,白崇禧死後很久才被發現死於自已臺北臥室,1966年12月1日終年74歲。曾經的一代"戰神″,最終卻落得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