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頭名勝碧雲岩

作者 李正良!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灘頭名勝碧雲巖

文/李正良

有關灘頭“三絕”的事例,不少媒體已經作過頻繁的報道,現在可謂眾所周知,家喻戶曉。除此以外,再說灘頭名勝,轄內景點很多,碧雲泉村的碧雲巖,洞闊水富,獨特的地形地貌和名勝美譽,當數其首。很多老人如此說,碧雲巖又叫碧雲庵,又稱碧雲泉。從前,這裡山清水秀,古樹參天,曾建有寺廟庵堂,辦過學校,地靈人傑,神佛顯靈,香火盛行,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據《三塘村志》記載,九十高齡的劉建中老師,在碧雲巖念過書,又在這裡任過教,對這裡身有感觸,曾作過詳細記錄:碧雲巖洞口上有青藤下垂,齊至水面,約兩丈許,如青羅門簾,終年不萎。洞口外邊不遠處,有座8.5米長的踏水石板橋,橫臥溪上。橋端上石級數步,乃進洞寺大門,上刻“碧雲洞天”四個金碧輝煌的大字。兩旁有一石刻草書門聯“碧浪金波恍惚桃洞,雲光霞彩絕妙花天”。傳說是仙人呂洞賓所題。門上有戲曲、八仙等雕塑人物,顯得精美壯觀。從洞門進去,有個約30米長、近9米寬的大廳,可容500-600人。後面是賀(大鵬)公真神佛殿,這裡神佛顯靈,有求必應。周邊新邵、巖口鋪、周旺、雨山、灘頭等地香客絡繹不絕。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清朝時期,隨著香客的不斷增多,當地一些鄉村紳士賢達,在洞口的右邊,組織修建了一幢四扇三間的兩層木製大殿,名曰關公殿,兩邊各建矮房一間,後有天井,內設伙房、住所,供眾僧和遠近香客遊人上香誦經、休閒歇腳,可容上百人共餐。正因為這裡成了佛地,所以人們也把這裡稱為碧雲庵。庵堂的左邊是水巖,故門聯為“碧江涵月色,雲樓度鐘聲”。右邊是幹巖,故門聯為“碧落凝無地,雲崖別有天”。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到了民國,當地人們受到了新思想潮流的進步影響,提高了知識改變命運的認識,陸續興起了重視教育,故把碧雲巖利用作為學校。醫學留洋生劉言、國際著名的政治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李劍農、國民黨高級將領劉建章和劉鎮越等歷史名人,曾在這裡受過教育,成名成家後,又返回家鄉,支持這裡辦學,使家鄉無數優秀兒女從這裡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解放初期,碧雲巖這所學校因為辦在龍口中的石巖裡,故取名為龍中學校,是灘頭境內3所完全小學之一。學校規模有4個班100多人。巖洞大廳為一個優秀班,庵堂殿為3個普通班。1955年,當地政府把這所學校搬遷到三塘村。1961年5月,三塘、泉塘、大坡、荷葉、洞頭、木瓜、慄山、響古等村,在這裡成立了碧雲巖人民公社。當年12月被合併到塘市。後來,灘頭區公所將這裡設為水利指揮部。1963年,撤回灘頭辦公。此後,破四舊、立四新,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這裡成了一片廢墟。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日前,筆者憑著一種追尋先跡的好奇心,實地考察了碧雲巖。雖然過去的風華正茂,現在風光不再,成為歷史,但是,洞闊水富依舊,名副其實,勝景感人。走近巖邊,兩個天然巖口擺在眼前。上面是座高大的幹巖,巖前有塊約160平方米的空坪。巖口前寬12米,高7米許;正洞內分為大廳、佛殿和內洞3個部分。大廳內伸長28米,寬8米,高5米;佛殿後面是奇形怪狀的小洞。一位在巖邊放牛的老人告訴我,這座幹巖進去不遠的地方,有個洞與下面的水巖相通。從前有些人進去探險,從響古劉家那邊出來的。後來這裡辦起了私塾學校,怕不安全,就把裡面的小洞堵住了。現在,新邵、巖口鋪、周旺、雨山等地,還有人說這裡的神佛顯靈,經常在這裡祭祀朝拜。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任憑老人的嚮導,我們又來到外面的空坪前,左下角8米處,是一座水巖,巖口低矮,呈橫長口形,海拔262米,盛水季節,時有2-3立方米的流水量從巖口溢出,是資江河流上游的主要幹流源泉水之一。當地人們也把這座水巖稱為碧雲泉。2016年6月,灘頭鎮並村成功,原慄山、大坡、泉塘3個村順理成章合併為碧雲泉村。

水巖左邊的岩石上,尚存茶盤大的“放生潭及涵文”石刻。相傳,以前這裡的道僧及周邊的民間信士,每年都要在這裡“放生”。曾經這裡還有很多陰河裡的烏草魚、花鯉魚、鬍鬚魚及鯽魚、長鞭魚,和放生魚類一起,在洞口徘徊暢遊。後來,隨著捕魚、電魚、藥魚、炸魚的興起,一出場這裡就是首選,各種魚類慢慢地絕跡。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站在巖前溪流的踏水橋上,再往下30米,是一座4米長的攔河壩,壩內水深1.7米,水清見底。泱泱清水,象一幅大自然的巨畫,倒映著這裡的天然屏障,盪漾著歲月的春夏秋冬,印記著人來人往的風年殘月。也宛如大自然的一冊歷史書,記載這裡的歷史風雲。謳歌這裡的人間美德,敘述這裡的酸甜苦辣,訴說這裡的悲歡離合。只要是知情者,你也許會抽空到此一遊,飽你眼福。此時此刻,不禁會想,這麼好的風水寶地和旅遊資源還是盲區,深藏不露,應該會感到遺憾。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筆者對民間文藝,是一位情有獨鍾的追尋者和愛好者。出於對家鄉地形地貌和民俗風情的好奇,從內心深處,對碧雲巖有種愛慕之心,仰慕之情。當今社會,國強民富,大家追求的是避暑休閒、旅遊消費。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後,重點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會議精神,大快人心,深得民心。民俗也好,休閒也行,旅遊也罷,灘頭鎮有碧雲巖這處珍貴的旅遊資源,但暫未得到很好地開發,應該發人深省,引人關注,希望能夠得到發展。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通過這次對碧雲巖的考察,我沿著過去的古道,踏著先人的足跡來到這裡。返程時,巖洞右邊一條新修的寬莊車路為我領航,我踏上這條夢想的路,在這裡看到了碧雲巖現在驚世駭俗的變化,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曙光。如果這裡曾經顯靈的神佛真的尚在,應該是“神佛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碧雲巖隨記:

洞闊水富碧雲巖,凝是天宮落凡間。

神仙得道留佛殿,行人到此忘往返。

隆回民間文藝/灘頭名勝碧雲巖

李正良,隆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巖口鎮馬頭山人,現在灘頭經營液化氣。業餘愛好寫作20餘年,2002年在《邵陽晚報》工作一年。

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之後,可分享更多精彩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