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淨土梵淨山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梵天淨土梵淨山

李正良

梵淨山素有“貴州屋脊”之稱,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之處,江口為正門,印江、松桃為後門。鳳凰山主峰海拔為2572米。不僅是貴州省的第一大山,更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屹立於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的巨人,被譽為“武陵正源,名嶽之宗”。

景區距湖南省隆回縣約386公里,距貴陽305公里,是貴陽至隆回的中間點。系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國家AAAA級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旅遊區。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這裡留下了10至14億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觀:狐峰突兀,斷崖陡絕,溝谷深遂,瀑流跌巖,億萬斯年的風雨侵蝕,雕啄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

2018年5月11日,我與家人一道去貴州走親訪友,在回來的路上,興趣來潮,旅遊了道教聖地梵淨山。這天雨過天晴,景色分明,空氣新鮮。梵淨山下,春意盎然,一派生機。剛剛下車,一顆急著的心,驅駛著我們向景區前行。

我們一路乘坐纜車來到索道站,再坐20分鐘的索道,才到達半山腰上。山腰距山頂還有1000多米,近8000節臺階。隨著對景點的穿織,梵淨山的奇觀奇景,隨處可見,數不勝數。我們步步為營,步步登攀,步步遊覽:

淨心池——位於觀鳳亭下方。此地為一面懸崖絕壁,崖壁有泉水冒出,如無數珍珠般紛紛流落,四季不絕,奇異無比。有道是山旺人丁水旺財,梵淨山高而水富,是丁財兩旺的福地。自古以來,人們朝山,多有在此以泉水沾指拂面,淨心洗塵,以虔誠之心,繼續登山禮佛之旅。在這崖壁的左側為一天然壁窖,供奉著淨水蓮臺漢白玉觀音,是為佛山第一接引,乃祈求富貴安康之願窖。

拜佛臺——古時候朝山信眾也常沿西線進山,首先抵達的就是這拜佛臺。它背朝月鏡山,面朝紅雲金頂,是朝山禮佛之寶地。拜佛臺左有奇景鳳求凰,右立大勢至菩薩石,上為萬民洞老金頂,對望雲海瀑布,紅雲金頂巍然屹立,是梵淨觀景絕佳之地。

鳳求凰——傳說中梵淨山這對鳳凰,情真意切,相伴到天荒地老。拜佛臺這個位置是觀賞鳳求凰的最佳地點。在此處回望,可以看到老金頂上,有兩塊突起的長條形巨石,其形態尤其像一對鳳凰。

永恩寺——

始建於明朝初年,位於金頂山的左側,正殿面闊13.7米,進深9米,石牆厚0.5米,殘牆高2米,殿門至今尚好,門額陰鐫“敕賜承恩寺”字樣。兩側配殿八間,僅存部分殘牆,建築面積佔地1250平方米。

敕賜碑——離滴水巖不遠,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嶽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十三地方行省,吸引五公大臣及黎民百姓,紛紛湧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現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蘑菇石——緊鄰萬卷書,一方岩石屹立於崖邊,高十餘米,上大下小,形如蘑菇,因此得名。觀其狀,此巨石有一觸即傾之勢,奇險異常,然而它卻頂天立地,穩穩地站立了若千萬年。從遠古的碧浪淨海,慢慢地爬到海拔2000多米的仙境雲端。光陰萬千,滄海桑田,卻從未放手。面對年月深淵,堅貞不渝。猶如一塊愛情之石。

九皇洞——距蘑菇石十餘米,稍往下走,進入石拱門,便到九皇洞。是兩崖間一寬闊石穴。石穴前後壘石為壁,上覆石板為瓦,下方以石坎為龕,供奉九皇娘神像。據傳,明代有一位皇帝的九妃子李氏,看破紅塵世道,遠來梵淨山修行悟道,終於功果圓滿,飛昇成聖。後人為了紀念她,在這洞口修了兩重殿宇,取名“九皇洞”。

萬卷書——登上山頂,“萬卷書崖”便赫然映入眼簾。整座山體都是層層疊疊,堆砌有序的頁岩,勢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冊,齊天堆放,氣勢雄偉,人稱“萬卷書”。是梵淨山的六大奇觀之一,早已聞名於世。古人有詩讚曰“牙讖玉軸是誰儲,萬卷堆來混代初,遍地縱遭秦火劫,名山還有未燒書”,賦予此景人文的光輝。

萬寶巖——這是普通卻不簡單的石頭。它和梵淨山的頁岩完全不同。這塊岩石是在14億年前,由海底抬升所形成的原石。正是有它的存在,才知道了14億年以前,這裡是汪洋大海,它是梵淨山滄海桑田的最有力見證。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老金頂——古稱月鏡山,是因為此山岩石有“月鏡”現象產生。據史書記載,風清月白之夜,人們在老金頂,每取一塊石板,都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影像。後人雖無驗證者,但老金頂岩石的化學成份純淨,石質堅硬而細膩,在特定的空氣和光線條件下,產生“月鏡”現象,是可以理解的。“月鏡”為梵淨山所特有,便讓人不得不對梵淨山的靈異而無比地崇敬和欽佩。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老金頂燃燈殿——放眼四顧,身邊遠遠近近的石林出露無遺,千奇百怪,且各具魅力,而巍峨起伏的群山,茫茫無際的林莽,似乎就微縮成眼前一面波光盪漾的碧海,就連氣勢雄偉的新金頂,此時也不過是腳下一落千丈座石磴而已。

紅雲金頂——又稱新金頂,屹立雲宵天外天,無限風光在險峰。是梵淨山的第一奇景。峰體雄深高昂,一柱擎天,峰頂海拔2336米,可360度俯覽梵淨山壯麗風景及海佛光層巒疊嶂。靈山雄奇盡在紅雲金頂,遊客至此,深感世間難逢,若在此許諾立願,每每願成。

金刀峽——新金頂孤峰高聳,直刺雲天。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峰頂至山腰劈為兩半,唯有一線峽谷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立足峰頂,時而千里風煙,一覽無餘;時而云瀑籠罩,佛光環繞,變幻萬千,神秘莫測。架於金刀峽之上的是座石拱橋,名為天橋,凌空千尺,極為壯觀。橋面寬0.86米,長5.41米,都是用石塊砌成。左有釋迦殿,右為彌勒殿,分別供奉釋迦佛和彌勒佛。若如一對情侶,相互愛戀守候。中間天橋,喻義連接現在和未來。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越往上的路,越是陡峭,越是狹窄,越是艱難。金刀峽處,又高又陡,又狹又窄。峽谷深處,過道不足米寬,極為險峻。由於過度的攀登徒勞,導致空氣稀薄,人體呼吸過快,時而缺氧。

越過一坎又一坎,不辭艱辛到頂峰。這時候的我,欣慰之情,激動之心,不由自我地朗然起來:“世事如雲雲海千變澤梵淨,巔峰有我我心萬丈仰青天”。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千里之行,日落歸宿。下午5點,路上不時響起了回家的腳步聲。我與親人們不得不見好就收。這時的強抑之心,很不情願地辭別了這裡的眼福。回來之後,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難忘這次聖地之旅,開心之遊。梵淨山梵天淨土,壯觀是它,清秀是它,奇蹟是它,神奇是它,禪意是它,仙境是它,不得不去的地方也是它。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梵淨山更是一部學而不倦、看而不厭的大自然奇偉傑作。我們雖然帶不走這裡的山山水水,但是這裡的奇觀奇景,在我們的腦海裡回味盪漾,留下著卿卿我我、留戀忘返的深刻印象。今天,我把它烙印在我的筆尖之下,格為永恆的記憶……

再見了,貴州!

再見吧,梵淨山!

再見吧,貴州的親人和朋友!

隆回民間文藝/梵天淨土梵淨山

李正良,《邵陽日報》、《湖南日報》通訊員,隆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巖口鎮馬頭山人,現在灘頭經營液化氣。業餘愛好寫作20餘年,2002年在《邵陽晚報》工作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