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盜爲子延師

「傳奇」盜為子延師

有位姓黃的私塾老師,因東家不讓他教學了,今後生計無著,不免心中淒涼,一人獨自行走在路上。

途中,一個老翁關切地問他道“先生,明年可有主顧請先生坐館?”

黃先生搖頭道“沒有!”

老翁熱情地說“老漢有個遠房親戚,正想請人教他的兒子,先生如不嫌棄,我來當個介紹人,如何?”

黃先生一聽十分高興,真是求之不得,便道“好!好!”

黃先生問老翁家住何處,老翁說道“先生不必來找我。到時候我會來請你的。”說罷拱手而別。

黃先生回到家裡,與妻子談及明年已有主顧聘請任教之事,兩夫婦都格外欣慰,因此年也過得很愉快。元宵之後,有一天聽到敲門聲,開門一看,果然是老翁來了。

他進門就說“敝戚命我前來迎接先生。”

說罷,又從袖中取出聘金,放在桌上道“一點小意思,權且作為聘禮!”黃先生一看,聘金足有紋銀百兩,大喜過望,慶幸遇到了一個富有而又慷慨的東家,窮酸日子將會改觀了。

老翁請黃先生馬上動身,黃先生便要妻子打點行裝,老翁連忙制止道“不必了,東家已經一應備妥。”

於是,黃先生別過妻子,便與老翁出門上路。來到河岸碼頭,那裡早有備好的船等候。二人登船,解纜急劃。河道彎曲,蜿蜒數百里之遙,都是黃先生從來沒有到過的地方。約行三晝夜,老翁方才說“到了。”

船靠碼頭,二人登岸續行,約走半里,即入羊腸小道,眼前樹林蓊鬱,山崗起伏。又走了裡許,方才看見房舍。但見高樓華廈,朱門雕簷,饒有大戶人家氣派。老翁引先生進門,再經過一座花園,那裡曲徑通幽,山石花木錯落有致,美不勝收。中間有屋數間,清潔雅觀,老翁告訴他說“這裡就是書館,先生請在這裡下榻。”

沒過多久,老翁從裡邊領來一個少年,對黃先生說“這孩子就是先生的學子。”說罷命他行拜師禮,跪地叩首。

黃先生看他相貌端正,服飾華貴,顯然是富家子弟。略問年齡、姓名,一一對答如流,因此感到孺子可教。旋即,僮僕擺上酒餚,款待先生。老翁殷勤地請黃上坐,恭敬地道“聊備薄酒,為先生洗塵。因主人出門在外,歸無定期,只好改日再為先生接風。”

先生面對美酒、佳餚,讚不絕口,益感此番能在如此富有的人家任教,實屬三生有幸。薄暮席散,僮僕又送上香茗。先生連日勞頓,甚是疲倦,便上床歇息,衾褥柔軟無比,更覺格外舒心。

第二天開始授課,老翁領少年來,拿出一摞書說“請先生就教他讀這些。”

先生一看,這些書乃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和一些俠義英雄方面的小說書,一本啟蒙讀本和古文、詩詞都無,更不用說四書五經之類的書了,便感到十分驚訝,問老翁道“少東家為何只讀這些閒書?”

老翁答道“先生切莫見疑,這孩子無志於功名,但求能識幾個字,明白事理,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便足夠了,先生就照我說的教吧!”

黃先生不再追究,便開始教學。從這天起,書館中除老翁不時來關照一下外,就只有僮僕前來倒茶送飯。每餐飯食均甚精美,堪稱佳餚。而這個學生也很聰明,領悟頗快,先生對他十分鐘愛,施教不遺餘力。課餘之時,詢問其家世,這孩子則秘而不告。先生感到奇怪,為了釋疑,又問僮僕,可得到的答覆仍是不知。

先生執教很久,仍未見主人露面,只是有一天從窗紙罅隙間,彷彿看見一個雄赳赳的大漢,身穿鎧甲,頭插雞羽,儼然一副草頭王的氣派,不知其何許人也。

光陰荏苒,不覺又至歲暮,東家設盛宴款待老師,以示尊崇。老翁和少年均出席作陪,禮節十分周到。席間,招來優伶演戲助興,其樂融融。首演《盜御馬》,綠林英雄竇爾墩上場,架子花臉,唱做俱工,兩眼奕奕有神。演至排道送天霸一折,竇爾墩振衣抖擻,部下健兒夾道肅立,更是威風凜凜,不可一世。少年看到此處,不禁眉飛色舞,鼓掌叫好。

演畢,老翁持戲單請老師點戲。黃先生以為他的學生愛看武打戲,便迎合其興趣,點了一出《白水灘》。這出戏演的卻是綠林豪傑青面虎先被官軍所擒,遇救後又被官軍殺敗的故事。當青面虎腳鐐手銬,狼狽狂呼上場時,少年就面呈不悅之色,及至演到青面虎失敗而逃,少年就如坐針氈,竟然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驚呼“阿爹沒命了!”

老翁當即制止少年“孩童之輩,不明事理,休要胡言亂語。”可少年無意中透露出的信息,卻使黃先生驚異萬分,頓時明白了這家主人的身份,因而心裡感到十分害怕,擔心受其連累而致禍。於是,看完戲後,便乘無人之際,偷偷地離開了東家。

黃先生尋路而返,走出十餘里,心情猶自惶恐不安。忽然,遙聞身後有馬蹄得得之聲傳來,更加感到緊張。回頭一看,果有輕騎追來,一個壯漢翻身下馬奔到面前,躬身一揖,口稱“奉主人之命,特來敬送先生!”說罷呈上一封書信。黃先生遲疑一下,啟封而視,只見上面寫道“山居簡陋,多承先生不嫌,來此設館執教,時將一載,尚未與先生謀面,實感遺憾。如今先生倉促離去,不辭而別,不知有何得罪先生?當今國事維艱,世風日下,亂臣賊子,竊據高位,貪官汙吏,屢見不鮮。此等人名為民之父母,實為以權謀私之徒。其勢力弱者如同胠篋穿窬之盜,強者則如殺人行劫之賊。先生對其為何視而不責,惟獨對敝人則恥與為伍,悄然他去呢?當然,人各有志,不能勉強。幸虧一年來小兒受教良多,先生講解明晰。小兒對其中謀略策劃頗有領會,志氣日益軒昂,毫不畏首畏尾。在下感到先生所賜良多,無以報答。僅贈白銀五百兩,以略表心意,請先生笑納!”末尾署名“心”具。

黃先生看罷,不知對來人說什麼好,遂收下贈銀,稱謝而返。

選自《清稗類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