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民俗文化進校園 文化傳承後繼有人

人民網成都7月2日電 “我聽出來了,老師吹的這個曲子是《豬八戒背媳婦》,真有趣!”近日,由榮縣文化館組織開展的鼓樂培訓在榮縣長山小學正式開班。在長山小學的音樂教室裡來自不同年級的40餘名鼓樂愛者,圍坐在一起聽著專業老師講解鼓樂知識,教室裡傳出陣陣歡聲笑語,以及悠揚的嗩吶聲。

據悉,“長山鑼鼓”為傳統技藝,源於傳統的地方戲曲,主要是川劇鑼鼓,但又融入了地方民間音樂曲牌,組成一個完整的鑼鼓音樂體系。“長山鑼鼓”又俗稱“四大響”,一般由4個人表演(有些曲牌加入嗩吶),主要樂器為鼓、小鑼、鈸、大鑼,已傳承200餘年,現主要在節假日,特別是春節期間為龍燈、獅燈、花燈、牛兒燈、麒麟燈等民間表演形式伴奏和“打耍鑼鼓”比賽。

據榮縣文化館館長謝華君介紹,近年來,“長山鑼鼓”“留佳麒麟燈”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老藝人逐漸老去,沒有年輕傳承者“青黃不接”的情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要從娃娃抓起,學校無疑是最理想的地方。為此,縣文化館聯合長山小學,利用暑假期間,請專業老師對孩子們進行培訓,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丁文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