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生之敌,险些干掉洪武皇帝的乱世枭雄,最后脑袋被射穿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元朝末年崛起,他一生扫平诸侯,北伐蒙元,建立了明帝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呢?是蒙元?是王保保?是红巾军?是开国功臣?

都不是,朱元璋一生最危险最致命的敌人是陈友谅。

朱元璋一生之敌,险些干掉洪武皇帝的乱世枭雄,最后脑袋被射穿

陈友谅乃沔阳渔家之子,他自幼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读了几年书,做了一个地方小吏,他颇有气力,又有野心,而且在他周围有一批忠勇之将,大多是他老家的故人,比如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

陈友谅的顽强颇像汉高祖刘邦,只是他没有刘邦的气度,也没有刘邦的运气,他遇到的不是有勇无谋的项羽,他遇到的是同样老辣多智的朱元璋。

陈友谅在元末动乱中加入了徐寿辉势力倪文俊手下,后来倪文俊叛变杀徐寿辉失败,陈友谅趁机以辅佐徐寿辉的名义干掉了倪文俊,夺取了起义军部队。

陈友谅崛起后,南下扫平湖北湖南江西等大片地区,成为长江流域的强大割据势力。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以南京为根据地开始扩张,两位乱世枭雄的矛盾不可避免,大战一触即发。

朱元璋一生之敌,险些干掉洪武皇帝的乱世枭雄,最后脑袋被射穿

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犯了很多错误,比如杀死自己手下猛将赵普胜,自断臂膀;比如杀徐寿辉擅自称帝失去内部人的支持;比如在战术上被朱元璋引诱,大败于江东桥;比如在最后的决战中,忽视了大船不易转向的弱点,被朱元璋火攻击败。

所有这些都是造成陈友谅最后失败的原因。

但是,我们回看那段历史,陈友谅作为元末除了朱元璋以外最有竞争力的枭雄,可不是一个草包,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就是朱元璋和陈友谅双雄争霸,谁赢谁就能取代元朝统治中国,假如陈友谅赢了,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会多一个“汉朝”(陈友谅称帝国号为汉,史称“陈汉”),就没有后来的明朝了。

朱元璋自己都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朱元璋一生之敌,险些干掉洪武皇帝的乱世枭雄,最后脑袋被射穿

陈友谅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策略和战术失败的累计,但这里面还是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虽然陈友谅之前对朱元璋有过江东桥之败的失误,但陈友谅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百折不挠”,他之后重整旗鼓和朱元璋决战,实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以楼船为核心占尽了上风。

陈友谅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中,陈友谅是六十万大军楼船战舰无数,而朱元璋只有二十多万人,还都是小船。

最初陈友谅差点干掉朱元璋,陈友谅麾下头号猛将张定边甚至都杀到朱元璋眼前了,朱元璋已经闭目待死,可惜张定边却被射了一箭,导致功亏一篑。

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候,鄱阳湖上发生了过去三国时代赤壁一战的一幕——风向变了!

东风忽起,朱元璋立刻命人以火攻陈友谅大船,大船调转不及,导致火势蔓延,陈友谅这才大败。

陈友谅在混战中被射中头颅而死,至此,陈汉政权群龙无首,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朱元璋灭陈友谅,并灭其盟友张士诚,统一江南,实力大振,遂挥师北伐,逐走蒙元,一统天下。

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朱元璋没有杀他,封他归德侯,后来将其安置在高丽,善终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