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傳

時間,從未改變前行的腳步。在威海這片沐浴紅色文化的革命熱土上,刻下了一個個永恆的印記——

國殤之地劉公島,見證了甲午戰爭的滾滾硝煙,激發了仁人志士的覺醒;

風光秀美的天福山,訴說著那場點燃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烽火的起義故事;

幽深寂靜的成山林場深處,“把一生交給黨安排”的錚錚誓言久久迴盪;

幸福威海展館內,一張張笑臉記錄著百姓的幸福瞬間,詮釋著“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蹟,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傳承紅色基因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紅色基因薪火相傳,信仰之火熊熊不息。如今的威海,紅色基因源源不斷植入黨員幹部群眾心中、融入他們的血脈,從歷史中追悟初心、到群眾中擔當使命,黨的旗幟正在威海大地上高高飄揚。

红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传

補精神之鈣——

築牢信念,堅守信仰,忠誠擦亮黨員“名片”

“殷殷為民情,樹德如山寫青史。拳拳赤子心,情深似海耀齊魯。”5月25日晚,山東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演播廳內,一組組精彩的短片、一個個感人的畫面、一份份真切的評價,生動再現了殷樹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

“12萬元黨費,對於生活極其簡樸的老人來說,是一筆鉅款,但對於奉獻了一生的殷樹山老人來說,只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表達。”市委老幹部局工作人員王燕講述著她的回憶,感動了現場的每一個人。

1990年離休之後,殷樹山和老伴劉綵鳳,懷著共同的堅定信念,以身許黨許國無私奉獻。他們心繫社會,捐資助學,60年捐款100多萬元;他們紮根社區,溫暖百姓,30多年做了無數好事;他們活得純粹,奉獻徹底,在生命的盡頭雙雙捐獻出遺體;他們用一生的堅韌和堅守,用生前身後的行動,詮釋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對人民的一腔摯愛,兌現了“黨員永不退休,活一天就要奉獻一天”的莊嚴誓言。

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如何補好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腳下有力量。

去年10月,被歷史銘記的那個金秋,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堅持學懂、弄通、做實,讓這一光輝思想在威海落地生根、紮實實踐。

威海市舉辦專題學習班,分期分批對1600多名市管幹部集中培訓,通過專題授課、研討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黨員幹部築靈魂、強黨性、增本領。十九大代表、黨員領導幹部、專家學者、身邊黨員廣泛宣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覆蓋到每個黨支部。

大學習武裝頭腦、大培訓深化理解、大宣講凝聚共識……全市黨員把這一光輝思想作為首課、主課、必修課,作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作為緊跟看齊的政治準繩,作為共產黨人的“心學”經典,作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銳利武器,作為指導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針,堅持不懈地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信仰是光,足以照亮一座城市的奮鬥之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猶如春風化雨,融入廣大黨員靈魂深處。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成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紅色是共產黨人的底色。對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牢記總書記的深切叮囑,威海充分挖掘獨特的歷史資源,自覺扛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

天福山麓,夏日炎炎,遊人如織。

拾階而上,來自文登區文登營鎮張皮村的退伍軍人王夕忠,帶著年邁的父母來到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儘管步履蹣跚,眼神卻透著一股堅毅。“老人來多少次都不嫌累,我每次來都受教育。沒有共產黨,哪有今天的好日子!”王夕忠說。

理琪、於得水、林一山、宋澄、谷牧……步入紀念館,一個個響亮的共產黨員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催人淚下,發人深思。

榮成成山大道北側,郭永懷事蹟陳列館迎來了一撥又一撥學習參觀者。“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忘九霄不愧中華英魂。”兩側柱子上的嵌名對聯,正是對郭永懷輝煌一生最生動的註腳。生命最後一刻,郭永懷想到的依舊是保護絕密資料,用生命詮釋了責任擔當。

大到導彈、機械,小到一塊破損的懷錶複製品,一份舊得發黃的信件……一張張照片,一幕幕場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將歷史的記憶鐫刻成為永恆,點燃了愛國熱情。

觀者或佇立凝視,或埋頭沉思,或側耳傾聽,循著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當年的崢嶸歲月。“在這裡能切身感受我國國防事業開拓者篳路藍縷的艱辛,真實感受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優秀品格。”一位參觀的黨員幹部說。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時時回望,才能初心不改。近千公里海岸線上,10餘個黨性教育基地教學點串珠成鏈,濃縮了自甲午戰爭以來120年的滄桑歷史……

心中有了信仰,腳下才有力量。隨著轟轟烈烈的時代脈動,黨員幹部在重溫歷史中受到啟發、引發思考、接受洗禮,在思考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為什麼中國因中國共產黨而能的時代命題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

红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传

戚恩雨在社區宣傳法律知識。 資料片

红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传

強傲骨之風——

正風肅紀,強基固本,幹群齊心謀跨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勇於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

面對淨化政治生態這場攻堅戰持久戰,威海市將紅色基因深度融入黨性教育、作風建設中,使之成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過硬黨員幹部隊伍的重要力量源泉,推動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態一體淨化,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黨風政風為之一新。

從基本規矩抓起,向“制”的硬度挺進——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嚴起,下決心抓出習慣。

抓牢“牛鼻子”,向“責”的剛度推進——落實主體責任和第一責任人責任,繼續深入開展“問責年”活動,突出工作重點,失責必問、問責必嚴,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

抓住“關鍵少數”、以上率下,向整片“森林”的廣度拓展——層層傳導壓力、上下一起聯動,下決心解決“神經末梢”的問題。

一組數字反映了威海管黨治黨真正走向“嚴實硬”:今年以來,全市紀檢監察機關處置問題線索834件,立案346件,黨紀政務處分317人;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36起、處理4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0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34起、處理46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2人。

紅色,象徵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在威海,“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悄然興起,“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態勢逐步形成,紅色基因正成為威海最鮮明的底色。

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有不斷激濁揚清、強基固本,才能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

“以前黨員表現好壞全憑自覺,現在不一樣了,黨員星級管理不光列出了我們黨員應該做什麼,還劃出了紅線,不帶頭作表率就沒有評星資格。”乳山城區街道辦事處北江村黨員宋廷好不僅將自家門前堆積已久的“三大堆”清理掉了,還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整治周邊環境衛生。

宋廷好的轉變體現了“十星級”評定管理的“魔力”所在。去年,乳山在全市農村黨組織和黨員中探索推行“十星級”評定管理工作。讓黨組織管理有標尺,黨員行為有準則,衡量黨組織和黨員有刻度。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治黨管黨重在基礎。全市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就是1萬多個攻堅克難的戰鬥堡壘。基層黨建抓好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就會加強。

讓基層黨建“水流到頭”——

基層黨建工作“水流不到頭”、落實不到底,問題出在“水塔”壓力不夠大、履職盡責不到位。

“自己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抓經濟發展,對基層黨建工作投入精力不足、關注不夠。”“對基層黨建工作關注不夠的問題,你將如何解決好?”……在一年一次召開“抓基層黨建工作”為題的大考中,區市和市直部門黨(工)委書記都站到了考場前,就抓基層黨建工作進行述職,接受參會的市領導和基層黨代表評議考核。他們深有感觸地說:“要想臺上不冒汗,就得平時多流汗。”

黨員在哪裡,黨建到哪裡——

出臺加強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1+7”指導文件,區分農村、社區、機關事業、國企、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學校7個領域,明確309條標準,將黨建工作“規定動作”固化為具體流程,制定過硬支部建設29條標準,從市級領導幹部所在支部帶頭做起,形成比學趕超、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政以才治,國以人興。選用一個幹部,體現的是一項政策,反映的是一種觀念,形成的則是一種導向。

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變“少數人選人”為“多數人選人”,變“機關成才”為“一線鍛鍊”。全市風清氣正的用人導向,激發了基層幹部的幹事創業熱情,為跨越發展安裝上了強有力“引擎”——

樹立鮮明導向。出臺激勵幹部幹事創業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實施辦法,注重選拔經過基層一線、艱苦崗位磨鍊的幹部,對敢擔當有作為的幹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為銳意改革、擔當作為的幹部撐腰鼓勁,先後將9名鎮街黨委書記提拔進入縣級領導班子,對7名專職扶貧幹部、“第一書記”優先提拔使用,形成“有為才有位”的良好氛圍。

加強戰略培養。實施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薪火工程”,形成600人的年輕幹部“儲才庫”,引進100名左右重點高校優秀畢業生作為後備幹部重要來源,組織實施幹部國際化能力培養“雙百計劃”,精選113名優秀年輕幹部和114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精準培養。

注重嚴管厚愛。嚴格執行“凡提四必”要求,出臺組織人事部門提醒、函詢和誡勉實施辦法,健全“六位一體”考核監督常態化工作機制,出臺落實省關心關愛基層幹部十條意見的具體辦法,保護和激發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治國安民、經緯天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偉大斗爭、偉大事業為黨員幹部成長提供了廣闊舞臺,偉大工程、偉大夢想激勵著黨員幹部奮勇爭先。

今年一季度,全市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實現首季“開門紅”,多數指標增幅好於預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牢牢佔據“第一方陣”。

攻堅克難,勇於創新扛大樑;銳意進取,走在前列挑重擔。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黨員幹部走企業、問需求、解難題、比干勁,他們想得最多的是幹事,談得最多的是發展,“威海速度”“威海服務”一次次讓投資者豎起大拇指。

红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传

大學生村官房廷廷在朋友圈幫果農售賣蘋果。這是她在給蘋果拍照。 資料片

红色基因在威海大地薪火相传

疏“血脈”之氣——

無私奉獻,傾情服務,實幹贏得心貼心

對信仰的忠誠和實踐,是共產黨人如磐之根;對人民的熱愛與奉獻,是共產黨員不變之魂。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共產黨人從群眾中來,就要回到群眾中去。

山東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生房廷廷,就業選擇沒有過多考慮其他工作,直接來到了最基層,考取大學生村官。文登區界石鎮板橋村成為這位90後女碩士生實踐夢想的地方。

起初,不少村民都以懷疑目光看待這個初來乍到的小姑娘。然而,如今他們對房廷廷讚不絕口。“小房來了啊……”每次看到房廷廷,村裡大爺大媽都會熱情地拉著她說說近況。

在朋友圈幫助果農售賣蘋果、用流行歌曲為小山村打call……“我就想去村裡乾點實事兒”的小房,真正幹到了村民的心坎兒上。

同樣是在基層,文登區澤頭鎮峰山村原黨支部書記譚新華,花甲之年仍以抱病之軀,履行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向全村父老鄉親莊嚴承諾:“豁出這百十斤,也要為大夥乾點事!”

孱弱的身體,經濟薄弱村,10年。面對如此艱苦的環境,譚新華舍小家顧大家、棄個人生死於不顧。從修路築壩到水電改造,從發放補助到扶貧濟困,譚新華自掏腰包每年為村裡辦一件大事,為解決群眾疾苦而奔波,並帶動兩個兒子投身其中。在他的價值座標中,為黨盡責、為民造福,是人生的最大價值、最大幸福所在,是共產黨人的初心。

去年6月12日,譚新華永遠地走了。就連半身不遂、從未進過城的老人都拄著柺杖來送他,只為看他最後一眼,再跟他拉一拉家常:“村裡一切都好,您放心歇一歇吧!”

在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實現現代化幸福威海建設新跨越的征程中,如何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持續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威海有著自己的生動詮釋。

“姜明真,忍痛舍子保乳兒”“矯月志,以命保命終無悔”……乳山市崖子鎮田家村的膠東育兒所舊址紀念館內,講解員用飽含深情的聲音敘說著乳孃精神,令參觀者們深受感動,淌下熱淚。

“在這裡,我真正理解了為什麼我們黨能贏得最終的勝利。要把黨支部打造成堅強戰鬥堡壘,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傳統發揚好,多為村裡的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崖子鎮副鎮長、田家村黨支部書記宮磊說。

眼下,宮磊正盤算著在全村推廣“水肥”一體化,把管道直接鋪設到蘋果樹下,既做到資源集約利用,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讓群眾喝上放心水,鋪設自來水管道,對水庫清淤加固;對大街小巷統一硬化美化……”宮磊的工作臺賬上,密密麻麻地記著今年要向村民兌現的承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什麼事黨員幹部都要衝在前頭,一定要讓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如今的田家村,一排排被綠樹鮮花環繞的青瓦民房,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格外美麗。優美的環境讓生活其中的群眾幸福感、自豪感倍增。田家村村民田明山說,家門口有了黨性教育基地,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更加明顯。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一往無前,未來可期。

聯繫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共產黨員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只有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黨才能不斷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在脫貧攻堅一線,百餘名“第一書記”,堅守“一戶不脫貧,堅決不撤崗”的諾言;“小巷總理”王愛花,臉上總帶著微笑,心中總裝著百姓,把社區當作自己的家,把社區居民當作自己的親人;“走”出來的片警戚恩雨,用腳步丈量社區大街小巷,用真心守護百姓安寧,成為居民身邊的“及時雨”。

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22萬黨員一馬當先、率先垂範,在威海熱土上為百姓疾苦奔波,為人民幸福奮鬥。

在這裡堅守信仰,在這裡續寫輝煌。新時代,歷史賜予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正成為威海大地上最鮮豔的底色。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威海篇,為海洋強省建設貢獻威海力量……紅色基因這一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威海大地上正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成為爭當全省走在前列排頭兵的精神支撐和不竭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