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培训市场该管管了!

对于近年来少儿培训市场乱象频出的情况,不少教育专家都把矛头指向了家长,认为是家长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心态下“有病乱投医”,导致少儿培训市场出现野蛮生长。不可否认,近几年少儿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的确有市场需求的刺激作用,但实际上,市场利益驱动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门槛低、投入少、回报率高成为少儿培训市场的关键词,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早教班、英语班、少儿特长班、运动体能班等疯狂蔓延。多数培训机构宣称“一切为了孩子”,利用家长们“为了孩子教育舍得花钱”的心理,不断给家长灌输“必须要上纯英美外教课”“英语是孩子未来的必备技能”“绘画可以激发孩子创造力”等观点,让家长觉得,如果不报某某培训班,孩子就要落后于人甚至低人一等。在机构的成功忽悠下,家长们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热情持续高涨,最终家长们的口袋扁了,而培训机构却赚得盆满钵满。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供给势必就要让市场赚钱,只有这样才能持续满足需求并让市场获得长远发展,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在掏空了家长的口袋后,这些培训机构真正能提供物有所值的课程和服务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了解,目前做少儿培训的机构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才成立的,由于准备不足、匆忙进入,很多机构还没来得及获得相关资质就开门迎客了。老师的来源更是杂七杂八,很多没有教学资格,培训一两个月就上岗,更别提有经验了。最重要的是,少儿培训作为教育行业,却很少有机构是本着教育的理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很多人只是觉得这个行业来钱快,想赚一笔就走。因此,想让这些“动机不纯”的机构真正对家长和孩子们负责,基本上成为天方夜谭。

课程与描述不符、只管收钱不管后续服务质量、野蛮对待孩子和家长甚至卷款跑路……面对不良商家一再挑战消费者底线的行为,相关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在哪里呢?

据了解,在《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修订之前,社会上有很多少儿培训机构只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并不需要从教育主管部门领取办学许可证,实质上处于监管真空状态。而且,即便按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少儿培训机构需要先领取办学许可证后才能进行工商登记,但少儿培训机构在教学管理、教材、师资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标准。

在监管存在漏洞的情况下,不少机构打“擦边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家长们遇到利益受损时经常被“踢皮球”,导致“有冤无处申”,这在打击家长们消费信心的同时,也更加助长了不良机构的嚣张气焰,如此恶性循环往复。

“幼儿教育太需要良心和理想了!不要让某些商人将教育发展成盈利的工具,更不应该让市场乱象污染了孩子们的眼睛。”这是一位家长的心声,也是少儿培训市场监管方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提醒家长们加强理性消费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加强对少儿培训机构的监管已势在必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不仅要对少儿培训机构从办学许可、设施条件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更要通过信用体系等来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增加不良商家的违法成本,让少儿培训市场回归理性,还教育一方净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