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文/郭方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這些作物的品質及產量直接關乎民生民計。而病害問題常常伴隨著作物的整個生長期,防治不當,不僅造成作物嚴重減產,甚至降低作物的品質,在防治過程中,農戶對病害難以區分,往往不能對症下藥,錯過最佳防治時期。

小麥田常見的病害:赤黴病、白粉病、紋枯病、鏽病、散黑穗病。小麥田的白粉病和鏽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根據病菌顏色很容易區分;紋枯病主要發生在小麥葉鞘和莖稈上,呈現雲紋花稈狀斑,較易區分;赤黴病和散黑穗病主要發生在麥穗上,氣候潮溼時,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現粉紅色膠黏黴層,小麥穗部發生散黑穗病,穗部會散出黑粉。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水稻田常見的病害: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惡苗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病是水稻田三大病害,稻瘟病主要發生在葉部和節部,葉瘟:慢性型病斑:開始在葉上產生暗綠色小斑,逐漸擴大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壞死線。病斑中央灰白色,邊緣褐色,外有淡黃色暈圈,潮溼時葉背有灰色黴層,病斑較多時連片形成不規則大斑。急性型病斑:在葉片上形成暗綠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節瘟:常在抽穗後發生,初在稻節上產生褐色小點,後漸繞節擴展,使病部變黑,易折斷。紋枯病:水稻莖稈呈現雲紋花稈狀斑。白葉枯病:常發生在葉片上,病株葉尖及邊緣初生黃綠色斑點,後沿葉脈發展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後變灰白色而枯死;惡苗病:主要表現為植株徒長、枯死等狀;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發病葉脈間擴展為暗綠至黃褐色的細條斑,發病嚴重時條斑融合成不規則黃褐至枯白大斑,與白葉枯類似,但對光看可見許多半透明條斑。病情嚴重時葉片捲曲,田間呈現一片黃白色。

玉米田主要病害:

大斑病、小斑病、莖基腐病、絲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一般發生在葉片,大斑病病斑大,呈長稜形,淡褐色或青灰色,上生黑色黴層,嚴重時匯成長條斑,葉片枯死;小斑病病斑小,呈橢圓形,中間黃褐色,邊緣褐色。發生急劇時,葉片佈滿無輪紋小斑點,迅速枯死;莖基腐病一般發生在玉米的根和莖基部,在莖基節間產生縱向擴展的不規則狀褐色病斑,隨後縊縮,變軟或變硬,後期莖內部空松,一旦發病,病株很快枯死;絲黑穗病主要在玉米穗期發生典型症狀,形成黑穗和變態畸形穗。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馬鈴薯主要病害:早疫病、晚疫病、黑痣病、瘡痂病、黑脛病。早疫病、晚疫病主要發生在葉片上,早疫病病斑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具同心輪紋,溼度大時病斑上產生黑色黴層;晚疫病病葉先從葉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迅速擴展,呈褐色,產生一層薄薄白黴,乾燥病斑變褐乾枯易裂,區別於早疫病;黑痣病主要危害幼芽、莖基部及塊莖。發病後植株下部葉片發黃,莖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莖基部常覆有灰色菌絲層,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頂部萎蔫,或葉片捲曲呈舟狀,心葉節間較長,有紫紅色色素出現。嚴重時,莖節腋芽產生紫紅色或綠色氣生塊莖,或地下莖基部產生許多無經濟價值的小馬鈴薯;瘡痂病主要危害馬鈴薯塊莖,塊莖表面出現近圓形至不定形木栓化瘡痂狀淡褐色病斑或斑塊,手摸質感粗糙;黑脛病主要侵染莖或薯塊,種薯染病腐爛成粘團狀,不發芽,或剛發芽即爛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植株矮小,節間短縮,或葉片上卷,褪綠黃化,或脛部變黑,萎蔫而死。薯塊染病始於臍部,呈放射狀向髓部擴展,病部黑褐色,橫切可見維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壓擠皮肉不分離,溼度大時,薯塊變為黑褐色,腐爛發臭,別於青枯病。

小麥病害防控主推殺菌劑品種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水稻病害防控主推殺菌劑品種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玉米病害防控主推殺菌劑品種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馬鈴薯病害防控主推殺菌劑品種

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藥劑有哪些?您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