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今天,高考早不再是衡量人生成敗的唯一標準,更不是決定你未來能否成才、成功的唯一因素。

2018 年高考落幕,第一批走進考場的 00 後,終於自由了。連同他們的青春一起被放飛的,還有父母 " 揪著 " 的心,及一干 " 吃瓜群眾 " 的聲音。

1 讀書有用?讀書沒用?

自 1977 年高考制度恢復以後,高考一直被視為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佳途徑。大學畢業後,前有國家包分配工作,後有單位福利分房,這些都使得 " 一考定命運 " 之說毫不誇張。

41 年後的今天,隨著高校擴招、錄取率攀升及包分配工作制度成為歷史,曾經金榜題名後 "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的快意,變成了 " 畢業即失業 " 的惆悵,及名校畢業買不起房的憂傷。

從此,"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 的聲音銷聲匿跡," 讀書無用論 " 的聲音此起彼伏 ……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禁要問:高考還能改變命運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這 4 個場景:

鏡頭 1

2017 年,一則 " 女子人大畢業生育六子淪為赤貧 " 的新聞刷爆網絡。

這位名為伍繼紅的女子,也曾是妥妥的學霸,她於 1998 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現為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畢業 20 年,她先是因工作不順而放棄職場,持續無業狀態 17 年;後又因被第一任丈夫拋棄而出現精神問題,生活難以自理。

被媒體曝光前,她與現任老公、5 個孩子及公公婆婆,一家 9 口人蝸居在江西贛州山區,全家人依靠低保及老公一人打工、種地度日。

伍繼紅,成為高考和教育難以改變命運的典型代表。

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鏡頭 2

2017 年刷爆朋友圈的,還有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場飯局。

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飯局上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大佬,下圖從騰訊馬化騰開始順時針念起,依次為京東劉強東、高瓴資本張磊、滴滴程維、快手宿華、摩拜王曉峰、美團王慧文、知乎周源、58 姚勁波、金沙江朱嘯虎(ofo 投資人)、京東金融陳生強、聯想楊元慶、紅杉資本沈南鵬、 今日頭條張一鳴、小米雷軍和美團王興。

這 16 位大佬清一色全是學霸,他們也曾經和很多人一樣 "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從而才有了今天的傳說。

名校出身的互聯網大佬們,向我們證明,高考和教育還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鏡頭 3

十多年前,一名學渣以體育特長生身份,被上海松江二中破格錄取,但他卻因兩次留級,7 門功課 " 亮紅燈 ",而面臨被學校勸退的危險。

最後,對應試教育無力的他,決定退學。這一退,意味著他一併放棄了高考和高等教育。

此後,他賽車、出書、辦雜誌、進軍演藝圈,於 2010 年被《時代週刊》評選為 100 名影響世界人物之一。他就是影響 80 一代的社會公知——韓寒。

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輟學少年韓寒的逆襲,讓我們認識到,沒有高考的人生也可以過得很好。

高考失敗不會怎樣,但缺乏這 3 種能力真的會OUT

鏡頭 4

一部名為《高考》的紀錄片,記錄了這樣一個鏡頭:一群自小跟著父母來滬打工的孩子,因為當時的政策規定無法在滬參加高考。

因此初中畢業後,他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留在上海讀中專,二是回到原籍地,成為留守兒童,讀高中參加高考。

一名叫劉燕霞的女孩為了能和父母待在一起,她選擇留在上海讀中專,中專畢業後,她去了一家知名醫藥廠實習。

儘管轉正後月薪只有 4K 和社保,但對於這份工作,她卻很滿意,因為她的母親月薪只有 900 塊錢。但最終她卻沒有被錄用,對著鏡頭,她哭著發出疑問:" 我是不是選錯了 ……"

對於很多類似於劉燕霞的孩子而言,沒有高考的人生似乎顯得有點殘酷無情。

2 人生不可或缺的 3 大能力

當有的學霸成為改變一個時代的互聯網大佬,還有一些學霸,墜落為幫扶對象;

當有的學渣選擇主動退出高考,最終逆襲成為人生贏家;還有一些放棄高考的人,依舊是無路可走。

有人說,人生就像玩遊戲,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升級打怪,才能一路闖關。

如果你在攻佔 " 高考 " 這道關口時,可以輕鬆贏過,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幸運地繼續前行,但這並不代表,從此以後你可以高枕無憂;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適合讀書,也不喜歡讀書,也可以選擇放棄。

雖然放棄意味著你未來的人生路會比他人多一些艱辛,但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此毀於一旦。

毫無疑問,高考對很多人的人生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它卻再也不是衡量人生成敗的唯一標準,更不是決定你未來能否成才、成功的唯一因素。

那麼,如果不是高考,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可以走得更遠?

在今天,決定一個人一生命運走勢的,包括個人努力、社會環境、運氣等綜合因素。也就是要具備天時、地利和人和,成功幾率才能更高。

當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環境,難以被幸運之神砸中,那麼,我們只能努力提升個人綜合素養。

通過觀察大多數職場人士的生存狀況,菜導和眾多小夥伴認為,社會這所大學需要的核心能力有 3 點,這也是一個人終身都要修煉的能力。

1. 不斷學習的能力

知識很重要,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你的學習能力。因為人生不止考試,還需要掌握很多生存所需的能力。

一個人會考試,不代表他可以把所學知識轉化到工作中以產生好的經濟效益,更不代表他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也不代表他擅長處理婚戀問題,可以與他人和諧相處。

因此,當一個人踏入社會,除去學校所學的知識,他還需要掌握很多生存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包括工作、人際關係及戀愛婚姻、養育孩子所需要的能力。

同時,互聯網時代,日新月異,很多在學校裡所掌握的知識都過時了,無論你是學霸還是學渣,都要努力接觸新生事物,保持與時代接軌。

"36 歲收費員哭訴自己只會收費與 83 歲老太被阿里 40 萬年薪爭搶 ",就是有學習能力與沒有學習能力之間的較量。

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無數變數,只有掌握學習能力的人,才能在人生長河的重要節點,做出正確的選擇。

2. 良好的溝通能力

中國應試教育多年被詬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填鴨式,對知識的掌握是死記硬背。

這使得很多學生和家長視分數為唯一衡量標準,不注意培養其綜合素質,再加上學校環境單純,學生平時大多數時間只需要埋頭學習即可,少數不多的交流,也是與學校老師、學生溝通,這種溝通所需要的語言體系相對比較簡單。

而社會人卻不同。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他每天一睜開眼都會面對很多人,這些人包括家人、同事、客戶及一些陌生人,都需要你能與他們有個良好的溝通。

尤其在職場,同事、客戶等來自不同背景、文化,大家的語言體系、思維模式都會有差異,若想有個良好的合作,就需要你有強大的溝通能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因此,無論是你是學霸,還是學渣,都需要不斷學習溝通,掌握溝通能力。

做到良好溝通,首先要理解溝通對象的個性、說話的動機等,其次再注意傾聽對方,聽出對方的話話外之音,最後給出一個合適的回覆。

在這個過程中,要隨時換位思考,可以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謂的換位思考,簡單來講就是—— " 如果我是你,我會怎麼想,怎麼做 "。

在溝通中不斷練習這 3 步,有助於你提高溝通能力。

3. 完善心智,健全人格

很多在學校叱吒風雲的學霸,因為不適應社會,一踏入社會就變成了高智商低情商、動手能力差的人,還有些成為自私自利、狹隘的利己主義者,這些都是心智不健全的表現。

現在社會上產生的一些 " 天才少年 " 犯罪事件,還有 " 因考試壓力大跳樓自殺 " 等現象,就是典型的心智不健全的代表。

當一個個缺乏生活能力的 " 巨嬰 " 誕生,他的學習成績再好,考再高的分數也是教育的失敗。

因此,曾經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數,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健全自己的人格。

因此,在工作中,有意識地磨練心智,健全人格,非常重要。

擁有受挫能力,可以坦然面對失敗,懂得明辨是非,承認擔責,還要學會分享、尊重規則等,這些都是擁有健全人格的表現。

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腸斷。無論你的學習能力如何,你都可以從踏入社會後,通過不斷實踐來完善心智,健全人格,以創造更好的明天。

互聯網時代,機會無處不在,連豬都能飛起。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有能力的人的,認真研習這 3 大能力,當機會來臨時,你就可以牢牢地抓住。

整理:新華金典

幫您賺取收益的同時,小新會持續為您更新生活的價值資訊。

網貸投資的路上,新華金典常伴您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