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01

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最近,有个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很火,他为了给学生们增加对高考的自信,特意在微博上发文,解析“上清华和中500万,到底哪个更难?”

首先,李永乐老师先算出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大概为1/1772万;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紧接着他计算清华的录取率,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得出结论:大概为3/10000。

也就是说,对于全国考生来说,考上清华的概率是中500万的概率的5000倍!!!

当然,这种计算方法纯粹只是娱乐性质,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和可比性,只是我看到这里,突然想到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如果上天准备让你从中500万的机会和能上清华的学识能力里二选一,你会怎么选呢?

网友们热议纷纷:

@几乎能歌:当然是考清华啦,人又不能回到过去,彩票还是天天能买的。

@我是天使:钱不是万能的,清华带来的知识与人脉不是钱能比的

@泪如歌:知识改变命运,500万也有花完的时候,知识是永远的,所以我选择500万。

这些支持选择上清华的网友,他们都觉得相比500万的金钱,上清华显然更加重要。

还有支持选择拿500万的网友:

@里惟:读完清华北大不还是要奔挣500万去吗?当然选500万了。

@优质懒癌患者:果断第500万啊。考上好大学不就是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有更好的生活吗

@陈皮皮是我师兄:当然500万了,清华毕业,觉得哪怕到了退休,都不一定能挣到500万。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其实这个题目说白了,就是看你努力读书上大学(名校)是为了什么?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择去清华,因为500万只是给了我一些生活的下限,而上清华则能提高我的人生上限,让一个人的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我先说个严肃的话题: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但是“找工作难”是相对而言的。有些人拼尽全力也难以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而有些人却轻而易举地走出自己完美的第一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因为学历,因为有些人只是普通本科,而有些人却是带着标签的“985/211”.

曾有热门新闻:武大女博士因第一学历是二本,而屡遭用人单位拒绝。

而作为用人单位,理由则是: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要第一学历非名校的,但是因为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肯定是优中选优,所以按条件筛选下来就只能先淘汰本科非名校的学生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要拼命地上名校的意义所在。

02

学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网上永远有一群人在那儿编各种段子:

高考那年,我考了200分,而妈妈朋友的孩子考了680分,那个孩子去了重点大学,而我只能去打工,九年后,那孩子的妈妈向我和妈妈炫耀他儿子又应聘了一个月薪过万的项目经理… 而我,却在想:该不该聘用他。

段子永远只是段子,考两百分却逆袭的人有多少呢?我相信大多数考680分都能在社会上混个不差的工作和薪资,境况会比200分的好很多。

这个社会的现实是:考名校的大多数人比普通大学出身的在社会上好混太多。“读书无用论”这种话,自谦起来说说也就算了,千万不要当真。

央视之前曾拍过一部纪录片叫《高三》,里面记录了福建省武平一中一些高三学生的故事。

武平是一个很穷的地方,那里的老师和家长都有普遍的共识:高考考得好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这个小县城。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班主任王锦春常常对孩子说:“读书不会读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

就像我们平常经历的高中一样,有的学生铭记老师的教诲“读不死就往死里读”,而有的学生则受不了题海战术和没日没夜的苦读,叛逆逃跑,想出外打工。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毫不犹豫地回答:相信,高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他们有的上了名校,有的是普通二本,有的是考落榜出来打工。他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差距和分别。

高考所导致的学历差异,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影响着他们未来走的每一步。

03

学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职业选择。

曾经有个采访,询问一个人名校的求职毕业生,问她高考对她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她说: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明白,好的学校能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例如求职时,一些公司明确列了条件非985/211不要,幸好我的学校属于211,让我不至于被这个条件筛掉。

还有清华毕业生曾说过自己的工作经历:

他通过面试进入了五百强公司工作,和同事闲聊发现很多同事或者领导都是校友,经常都能聊到一起。他感慨地说了一句话:“名校的学历也许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让你混的很差也是挺难。”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这就是现实:在求职的时候,学历就像一张通行证,让我们有机会选择到达不同的入口,并被准许进入。

想起微博上有一条评论:“知名企业的HR都会把简历丢给实习生,并告诉他们:把非211、985院校的简历筛出来。

当你以为自己的简历特别好看特别牛掰,可事实却是,那份‘牛掰’的简历甚至连被HR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我想告诉你,人生最无力的时候,就是明明已经做好了全力冲锋的准备,却发现根本没有参加比赛的资格,有的时候,学历就是最基本的准入资格证。

在很多人叫嚣着“读书无用论”的时候,低学历的人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恶意。

04

学校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羊群效应,说的就是个人行为受到周围群体影响后所产生的从众反应。

不受环境影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才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人尽皆知的名言。

而名校的环境带给一名学生的就是不一样的视野和格局,不一样的努力程度和人际关系。

曾经看过一句话: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先晒一张之前网络很火爆的照片: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这是之前乌镇饭局的一张照片,火遍整个朋友圈!整个中国互联网届最有权势的大佬们都来聚餐了。

乍一看这照片没啥看点,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他们每一个无一不是重点大学、名校出身的,他们一路走来,你可以说他们有点运气,但他们的自身实力也早已经甩开无数个普通人了。

三毛说:“没有根基的人,将来走任何一条路,都比那些基础深厚的人来得辛苦和单薄。”

虽然名校也不是万金油,上了就能一定变成“刘强东”“李彦宏”,但还是要承认,名校学历是大多数成功的起点。

从概率的角度说,读好书、上个好学校还是能让你有更大的机会成为一个精英。

因为在一个好的大学里,能够大大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见识,让你亲眼看到,牛人到底是什么样子,让你知道这世界上优秀的人到底有多优秀,让你更有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05

学历的门当户对,决定了下一代人的原生家庭。

这个时代,大部分交友都讲究门当户对、三观相合。毕竟,谁也不会和一些说不上话、聊不了天的人交友、甚至结婚。

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正如网上的段子说:“大学决定了你的朋友圈,朋友圈中暗藏着你的男女朋友。”“你是谁,就会嫁给谁”。

它揭示了一个很普遍的道理:拥有相同知识水平的人更容易交朋友和产生共同话题。而两个同样名校出生的男女组成的原生家庭将会改变下一代人的命运。

中国校友网曾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2007-2016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

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

这种现象,就如同之前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说的:

“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状元身份的背后,也一定是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和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他外交官身份的父母。

而外交官的父母从哪里来?都是从名校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甚至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

我们那么努力上名校,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能在罗马。

06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你,为什么要拼命地努力,去考取一个名校。

因为读书是大部分人的捷径。

前不久,湖南大学的90后副教授陈少威上了微博热搜。他出生于1991年,本科就读于厦门大学,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直博资格,毕业后,被湖南大学法学院聘任为副教授。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90后美女老师杨树,也曾在微博上引起大家关注。她20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客座助理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是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

看看这些顶尖牛逼的90后们,他们通过读书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了令世人侧目的成绩,这些青年才俊也不过二十几岁,因为读书读得好、上了名校,已经稳稳地领跑于同龄人,对于未来,更有无可限量的发展和前途。

首批00后今天参加高考:上清华和中500万,你会怎么选?

“读书改变命运”,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并且越会读书的人,越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要再说读书无用,更不要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高考是大多数的出路,努力上名校更是我们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所以,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有什么理由放弃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