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悖

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悖

挖鏈網7月2日報道 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爭”由來久矣。“你這個東西根本不是去中心化的”,這句話大概會成為一個區塊鏈項目中最大的“恥辱印記”。然而事實是,就目前來講,絕對去中心化是很難實現的,以加密貨幣交易所為例。

比特幣:“去中心化”最初的樣子

2008年,中本聰將密碼學、經濟學、去中心思想、分佈式共識等理論融合起來,勾畫了比特幣系統基本框架。2009年,他為該系統建立了一個開放源代碼項目(open source project)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宣告誕生。

比特幣是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需要所有用戶共同維護統一的交易記錄,這就用到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相當於一個分佈式賬本,全網所有新產生的交易都會保存在一個新的區塊中,所有的區塊串聯起來形成區塊鏈。

比特幣網絡通過“挖礦”來生成新的比特幣,“挖礦”實質上就是用計算機解決一項複雜的數學問題,參與比特幣區塊的維護,從而得到比特幣賞金。

起初,中本聰一個人在默默地“挖礦”,得到了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獎勵;之後,“挖礦”的隊伍越來越大,挖掘出的比特幣也具備了價值、被賦予了交易屬性;再往後,比特幣化身為“科技產物”,成為“數字黃金”,漲幅飆升。不僅如此,作為“虛擬幣”的元老,比特幣更是帶火了一眾新生力量,市面上各式幣種層出不窮、花樣百出,引來了大批炒幣者紛紛圍觀入局。近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就公開了一項調查數據:“目前中國的炒幣人數超過了300萬,世界炒幣人數超過1500萬”。

交易所的當下:“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悖

“炒幣”意味著想要獲利,來獲取實際的現金價值。那麼,通過“挖礦”得到的比特幣如何換成現金?這個問題是很好回答的,當然是通過平臺,參與過加密貨幣交易的人大多都用過加密貨幣交易所。說起交易所,幣圈人津津樂道的無非是幣安、火幣和OKEx這三大交易所,然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中心化交易所,也就是說,它們是一個提供信任基礎的中心化機構,旨在促成數字資產交易。

從目前幣圈的交易生態來看,中心化交易所壟斷了交易過程中的整套服務。中心化交易所和大家日常使用的股票交易所模式非常相似,包括開戶、充值、自動轉賬、交易、提現這些過程。也就是說,從我們把自己的數字貨幣打入交易所地址的那一刻起,交易所便成了我們資產的託管人。之後,它會像股票交易所那樣,用K線圖為我們提供實時流動信息,在交易完成後又自動幫助我們清算。總之,在我們提幣之前,交易所一直充當著我們數字資產的託管人。

由此,我們發現,現有的中心化代幣交易所不但沒有起到去中心化的效果,反而大大加強了中心化的程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目前主流的“中心化交易所”與“去中心化數字資產”所標榜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交易所跑路、內幕交易、黑客攻擊等侵害客戶利益的事件屢屢發生,很多的交易所都經歷過攻擊,導致大量資金損失,如MtGox、bitfinex、shapeshift和Bithumb等。由此,中心化交易所的弊端自不必言明。此外,技術的不成熟、風控意識的薄弱、內部運營風險、商業道德風險等問題也為中心化交易所增加了更多不穩定因素。

交易所的未來:“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哪個會勝出?

除卻中心化交易所的一系列弊端,單從用戶角度來講,他們關心的也許不是“交易所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有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而是交易的體驗如何,譬如:交易速度快慢、平臺交易量大小、交易價格是夠合適、操作是否便捷等。顯然,中心化交易所在這些方面具備絕對優勢。

而去中心化交易所則可以繞開“資產託管”這種方式,用戶將不再完全依賴於交易所。數字貨幣持有者可以對自己的數字資產擁有絕對的所有和控制權,保證了數字資產的安全性。這就解釋了目前為什麼不斷有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概念出現。

在區塊鏈領域,追求“去中心化”是一個美好的願景,去中心化交易所還處於早期開發階段,距離成熟的模式還需市場的探索。而要想真正做成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交易所使用方法的簡便化、區塊鏈底層技術等。然而,隨著區塊鏈應用的廣泛落地,人們會擁有越來越多的數字資產,跨幣種交易會或將高頻化。這情勢下,相信將來這些難題都能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