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钱家窑村村民讲述幸福生活

“现在的生活,做梦也能笑出声”

听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钱家窑村村民讲述幸福生活

听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钱家窑村村民讲述幸福生活

贫困村民在开隆合作社修剪花卉

听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钱家窑村村民讲述幸福生活

老师给三年级仅有的11名学生上课名学生上课

高山村为56岁村民朱武祖补贴1万元修缮的房子已经完工,老汉激动地说:“从没有想过政府这么好。”朱翠兰在院子里盛了一桶自来水进屋做饭,半年前才入户的自来水让她从此告别了吃窖水的历史;贫困户朱宗贤早上刚批发了850斤辣椒,兜里又变鼓了;钱家窑村村民王道明卖掉了接近2000斤菜花,69岁了说起高兴事儿却显得很有劲儿;几十名贫困村民正在开隆、丰隆、荣富源3个合作社打工,或是修剪花卉,或是采摘瓜菜……6月的最后一天,高山村和钱家窑村的村民们和往常一样忙碌着,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他们多少年来都在向往的幸福生活。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像高山、钱家窑这样山大沟深的偏远山村,在政策的强劲指引下变得生机勃勃,让每户村民都触到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过上了新时代最亮眼的好日子。这些幸福的农家故事,是任何剧本都描绘不出来的惊艳、饱满、生动、持久。

这里有一所“明星”小学

山大沟深,加之历史欠账,高山村是九合镇的贫困村。2013年,高山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5.8%(如今已降低至0.68%)。

听皋兰县九合镇高山村、钱家窑村村民讲述幸福生活

“撤点并校”时,高山村以“学生上学太远”为由保住了村小学,并争取到了学校升级改造项目。原有的破旧平房摇身一变成了3层小楼,学校占地面积达到533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06平方米,绿化面积则达到524平方米。

这个学校的“亮点”在于,学校目前只有21名学生,其中学前班8名、一年级2名、二年级6名、三年级1名、四年级4名、五年级没有学生,六年级5名学生已毕业,教师则达到13名。这种师生配比及学校面积、建筑面积、绿化面积的配比远远高于全国均值。在高山,这种之于教育的倾情指数“无人能敌”了。

“我们村412户1484人,也不算太小。以前校舍差,很多孩子都去外地上学了,村子里‘好冷清’。现在学校有了根本上的变化,就是为了让村里的孩子都回到家门口上学。孩子的教育问题解决了,也能从侧面留住村民的心。只要这样良性循环下去,我们村就会越来越有活力。”高山村党总支书记朱宗江说。

这里有幸福的农家故事

多少年来,高山人的生活用水一直是窖水,直到2017年秋天,自来水才通到了家家户户。朱翠兰至今还能想到当时的兴奋劲儿,“来水的那一天,有人直接用手接着就喝了!”

一次暴雨后,朱武祖的房子地基下陷,政府补贴1万元为其修缮。“活了56年了,都没有想过政府能对我们这么好!”朱武祖说得有些动情。

朱宗贤家有3个孩子上学,属贫困户,要不是政府支持种植两亩露天蔬菜、3个蔬菜大棚,他的好日子肯定会来得更迟些。

这些生动活泼的缩影还不够,用心的高山人还做了细致总结:一出门就走上了硬化的红砖路,夜晚出门有路灯,收入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危改、教育、医疗、产业扶贫等惠农政策的落实,让我们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加上今年实施的“三化”工程,农户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前我们住的是土坯房,喝的是窖水,现在住的是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以前老百姓对村干部工作不配合,情绪上有抵触,现在不一样了,村干部心里想的是如何帮助贫困户脱贫,贫困户也有了脱贫动力,和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上还修建了4座塘坝,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农技部门经常来村上给我们手把手指导,免费发地膜、农药、黄板。我们掌握了种植技术,产量和质量也有了提高,质量好了,价格就高了,还不愁卖,自然收益就高了。

看着村民们总结得这么好,朱宗江也表起态来:“村上制定了产业帮扶计划,要帮助贫困户把旧的大棚全部换成双杆四膜的新型大棚,要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都有一座大棚,发展高效种植业。我们高山村不仅要靠特色种植业脱贫,还要致富奔小康。”

这里的贫困户都在家门口挣钱

这是钱家窑村丰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现有社员110户,共有300多个大棚,政府为其中的200个大棚每个补贴5000元。政府的补贴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种植管理积极性,生产的青根松花、西红柿、辣椒远销重庆双福农贸国际市场和安徽蚌埠,年销量达到8000吨,销售收入超过1500万元。理事长王龙国说:“我们还准备吸引部分城市人到农村租菜园,种蔬菜,感受农耕文化,体味劳动乐趣。”

离开丰隆合作社,驱车不一会儿就抵达村瓜菜交易市场,王道明正从自家的三马子上搬卸菜花。

“今天我用三马子已经拉了5回了,快要2000斤,1斤4毛钱……”69岁已不算年轻,王道明说起话来却很是有劲儿,黝黑的脸配着微笑时露出的两排牙显得很有感染力。当天,村里的采购商将4000斤菜花拉到红古统一包装后,准备销往广州。

就这样,130多户参与种植的蔬菜产业成了钱家窑精准脱贫的产业支柱。据统计,钱家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00多亩,1亩年收益达到3000元;建有新型钢结构高架大棚415座,每个大棚年收益达到8000元。

“我们村的另一大亮点是,50多个贫困户都在村里的3个合作社打工,每年每户收入最少2万元。”钱家窑村党总支书记朱宗其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