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司馬炎?

震禮

提起開國之君,人們通常聯想到英明神武、英雄了得,是當世的俊傑。但在歷史上卻有一些開國之君,卻並不是憑自身能力,而是靠其父祖打下的基業而成為開國之君的。如魏文帝曹丕、晉武帝司馬炎等等。所以,在這些開國之君中也就不乏“浪得虛名”的庸碌之輩。若論誰最浪得虛名,那非晉武帝司馬炎莫屬了。

司馬氏經司馬懿、司馬師父子兩代的經營再到司馬昭當政,弒殺魏帝曹髦,立傀儡曹奐為帝,遣兵滅蜀漢,進爵晉王,已經徹底架空了曹魏政權。當正如魏帝曹髦所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為顧及點顏面,以示自己還是位“忠臣”。所以,司馬昭並沒有受魏禪,這就便宜了其子司馬炎成了晉朝的開國之君。

但是,司馬昭在世時,對其長子司馬炎並不怎麼滿意,司馬炎比較浮誇、庸常。而其次子司馬攸卻聰慧好學(幼時即受到其祖父司馬懿的器重),在政治上頗多建樹,很得民心,在當時極有名望,遠遠超過了其兄司馬炎,朝廷內外要求立司馬攸為世子(繼承人)的呼籲很高。而據史載:初,文帝(司馬昭)以景帝(司馬師)既宣帝(司馬懿)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司馬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於攸。

也就是說司馬師無子,司馬昭將其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並表明司馬師一系才是司馬氏的嫡脈正支,自己只是替司馬師一系暫時看護江山。其實就是變個花樣,想傳位給其次子司馬攸。但最終遭到何曾等人的堅決反對,而司馬昭本人也怕會引起司馬炎、司馬攸兄弟的內鬥。所以,還是了立司馬炎為世子。

有人將晉朝後來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歸罪於白痴皇帝司馬衷,但司馬衷又何能當其罪?當其罪者,其父司馬炎也。其時晉朝的江山也是剛從曹魏那裡偷來不久,其根基還未穩,而司馬炎竟白痴地以為一位智力殘缺的君主也能駕馭群臣、治理好國家。

而司馬炎窮奢極欲,後宮妃嬪近萬,竟靠“羊車望幸”。上樑不正下樑歪,其舅王愷與石崇鬥富,司馬炎不但不禁止奢靡之風,反而相助王愷與石崇鬥富。司馬炎在國政上也極其地糊塗,賣官鬻爵,錢入私庫。司馬炎曾問劉毅(漢朱虛侯劉章之後),我可以跟漢朝的哪位皇帝相比呀?劉毅說:可以跟漢桓帝、漢靈帝(著名的昏君)相比。司馬炎又道:我不會那麼差吧?劉毅說:“桓、靈兩帝,賣官鬻爵,錢入官庫;而陛下賣官,錢入私庫。以此觀之,還不如桓、靈兩帝呢!”

司馬炎為了對抗士族,大封宗室為藩王,其結果卻遭釀成“八王之亂”。其時,晉朝經歷了漢末三國的長期動亂,漢族人口大量銳減,尤其在北方地區,出現了大量的人口空洞地區。值此時,邊疆諸多遊牧民族趁此空虛紛紛越過長城內附,而在北方很多州郡已經此出現戎狄居半的情況,邊疆的民族爭奪事件也頻頻發生。而這其中又屬幷州胡(今山西境內的匈奴、羯等)的潛在威脅最大,司馬攸就曾建言司馬炎殺掉匈奴貴族劉淵,司馬炎不但沒聽,卻也沒作出任何防範措施。後來的“五胡亂華”,司馬炎也難辭其咎。

唐朝虞世南對司馬炎評價道:武帝(司馬炎)平一天下,誰曰不然,至於創業垂統,其道則闕矣。夫帝王者,必立德立功,可大可久,經之以仁義,緯之以文武,深根固蒂,貽厥子孫,一言一行,以為軌範,垂之萬代,為不可易。武帝平吳之後,怠於政事,蔽惑邪佞,留心內寵,用馮紞之讒言,拒和嶠之正諫,智士永嘆,有識寒心。以此國風,傳之庸子,遂使墳土未乾,四海鼎沸,衣冠殄滅,縣宇星分,何曾之言,於是信矣。其去明主,不亦遠乎?

這晉武帝司馬炎後來平吳的功業,其實也都是靠其父祖而攢下的資本,而並非其本人的神武所致。晉武帝司馬炎的自身能力低下,其實不過是位盛名掩蓋下的昏君而已。


歷史聞知社

身份:典型官二代上位 功績:完成了三國的最後統一 結束了戰亂;稱帝前幾年對朝政還算稱職 並採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 逐漸恢復了三國戰亂造成的負面影響 劣跡:執政後期 怠政嚴重 好色 放著知道的政治矛盾 門閥矛盾 得過且過;最嚴重的錯誤是 對國家命運影響最大的接班人問題採取了賭博式交接 為了讓聰明的孫子司馬僪接班 而讓大家都知道的傻子司馬衷當了過度皇帝 在輔政大臣選人和權力給予上 也沒有達到平衡和制約的作用 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如果說秦始皇統一六國是中國政治道路的轉折點 那麼八王之亂就是中國人文思想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