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创”时代,出路在哪

  想起了《双城记》中那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确实,时代给机会主义者以更多的选择,但是你要承认的是绝大多数人已经不自觉成为了“炮灰”,从最近不断爆出的P2P公司一个又一个的“雷”。今天又听说OFO天津的办事处资金链断裂了,恐怕要配上一手《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才更加匹配……时代变了,变得更快了。曾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似乎已经有些尴尬,“互联网+”和“+互联网”已经摇曳于风中。我们在一方面感叹着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之外,在“后双创”时代,中国的青年应该何去何从?

后“双创”时代,出路在哪

“懒就业”谁之过?

  今年我们的《人民日报》专门就820万应届毕业生的“懒就业”甚至“不就业”的情况展开了痛批,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某省的一位领带说,“年轻人找家里借钱买房不算啃老……笔者其实在今年年初就曾预言过,“应届毕业生已经从慢就业向懒就业,直至未来的不就业转向了。”当时有人说是危言耸听,甚至还是用了那种“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的惯有思路处理此事。然后其实各级部门都是本着这样的思路处理问题的。反正是“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咬”。就业难是吧?这么多就业难的基数是吧——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在基数上做做文章呢?数据造假?这是不可能的。

大学改革的另一种解读

  前一段时间我们伟大的教育部长多次提出,“大学未来一定要宽进严出”,确实,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那么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宽出”吗?显然不完全。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说学生没毕业,就有可能被延缓毕业。从学校的角度说,可以继续收学费,从社会的角度说,一定意义上可以“调整”数字——这是根源

“编外”带来了什么?

  “编外”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编外让很多人圆了梦想,比如你年轻时梦想“仗剑走天涯”或者“当一名警察”,这是给你足够的面子了。很多的编外人员其实工资低,休息时间少,真有了问题恐怕你就是要背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