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无对比,不营销!

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印钞的速度,想要不被世界抛弃,关注金融是快速获取财富的最佳途径;本账号以时事热点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资本实践经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论述其中的金融思维,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习金融。

现实中我们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总喜欢拿自己的东西去跟别人进行对比,比如说工资,你之前在一家公司的月薪是5000元,然后跳槽到另外一个公司薪酬达到了10000元,你感觉很满意,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半年后,你的工资又涨了5000,达到15000元,更是高兴。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公司其他人月薪至少都是20000万元,而你只拿到了15000元,即使你赚了比之前很多的钱,但是你还是不开心,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在判断自己值钱多少的时候,其实很不理性的,大多数会受到参照物的影响,而这个参照物呢,常常就是自己身边的人。

还有比如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因为买了10元钱的东西而跟商家去讨价还价半天,而对于一件10000元价格的物品,能够给我们优惠50元钱,我们似乎也是不太在意,那么为什么明明50元比1元钱要高50倍的差距,而我们却不怎么在意呢?

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对比优惠额这个本质的东西,而是把优惠和产品本身价格做了对比,从而判断它的价值,现对于10元,1元是它的1/10,他是有价值的;而50元是10000元的1/200,那么他看起来就没有那么高了。

所以,人在判断价值的时候一般都是相对的,我们天生就很喜欢去进行对比,而这个对比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影响了我们的各种决策。这是人类的一个原始本能,如果能够应用到营销运营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你的内心是否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了呢?

企业运营:无对比,不营销!

下面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跟各位分享下运营中如何来放大任性的这项本能。

1.善用锚点:

锚点效应前面的内容我介绍过,今天在此处再跟各位详细介绍下,锚点效应就是现实中,我们的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记,之后我们判断某一事物的时候会受到整个印记的影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感受深深的固定在某处。

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不要998、不要598、只要98就是这个意思,998是一个锚定价格,商家用它来提升用户对于这个产品的价值感知,这个产品质量好,值998,如果没有这个锚点,只有现价的98,那就会让用户觉得产品很廉价,而不是现在打折的惊喜了。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消费者分成两组,分别问一种药物的价钱。

第一组:你觉得这盒消炎药值多少钱呢?结果得到的价格估价为50元左右。

第二组:你觉得这盒消炎药的价格是高于还是低于500元呢?结果第二组所有人可能都不认为这盒药高于或是低于500元,但是最后仍然给出了200元左右的估价。

第二组中刚开始被问到500元的时候就在他们心中定了一个锚点,他会让消费者心中对产品的估值提高,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当中就产生了。这也是为啥随便一个东西放到高端品牌店里面价格就高很多,因为我们在心中对高端品牌价格有了一个定位,认为他一定比地摊货要高很多,所以说消费者是没有一个内部估值系统的,都是通过对比来进行估值的,而这个锚就是一个隐形对比项,他会直接影响消费者价值的判断。

2.找准参照物:

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参照物,这样能够让消费者很快的了解产品,理解产品核心价值。

曾经南孚出了一个迷你充电宝,相比于其他的充电宝更加的小巧方便,那么怎么去突出这个卖点呢?

最常见的方法可能是直接写出这个充电宝的尺寸,比如9cm*3cm,然后再加上一堆形容词,形容怎么怎么的小巧。

但是从我们自身感受来说,根本就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到怎么迷你,那么南孚是怎么进行宣传的呢?他们选择了一个很常见的参照物,口红。

他们将充电宝和口红放到一张图片上进行对比,让人们一目了然,非常形象直观,这还没有完,我们知道充电宝一般和手机是放在一起的,为了加深印象,他们又选择了当时高大上的苹果iphone6s手机作为参照,我们马上知道这个充电宝只有苹果iphone6s手机三分之二那么大,这比直接放个数据在那里好太多太多了。

参照物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够对你想要传达的信息迅速get到,它比大量的形容词、数据、理论都要更加实用。

之前罗永浩在做老罗英语培训的时候,有一个1元试听8次课程的活动,非常的经典。

1元能听8次课,这已经是相当便宜了,一般的文案或者再加上几句“超级优惠”、“震惊”之类的形容词也就结束了,其实这大部分人都能做。

但是老罗不一样,他们在广告中加入了玉米、包子、大蒜、打火机、棒棒糖、避孕套等一系列参照物,一下子就让一个常规的广告瞬间活了起来,画面感都出来了。

企业运营:无对比,不营销!

企业运营:无对比,不营销!

1元钱、一个包子的价钱,一个打火机的价钱,现在连一颗玉米都买不起的价钱,竟然能够听8次课,突出产品价格优惠,而且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参照,拿包子作为对比,突出产品价值,促使用户购买,想想看,你是要买1个包子,还是挺8次课呢?

还有小米手机推广市场的时候,打着性价比高的口号,但是用户没有概念啊,性价比高,高在哪里啊,他们也不懂什么性能什么的。

这时候呢,小米就引入各种机型的数据进行参考,结果就是哪怕你什么也不说,消费者经过对比后都觉得:性价比确实高,这钱花的值得。

还有,我们在推销一款新产品的时候,你可能跟客户说了一大堆数据啊、性能什么的东西客户还是存在重重顾虑,但是你要是拿人们所熟知的品牌进行参照,比如我们这款空调是和美的同一个厂家生产的,那么客户的顾虑就会打消很多,随后再以价格的优惠,就很容易促成单了。

总之,用好参照物这个妙招,你会发现营销运营很多东西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