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多跑一次”到“审批不见面”,深圳政务放大招啦!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近年来,中国积极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重点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而作为年年全国信息化考核名列前茅的深圳,自然不甘人后,力图更进一步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推动深圳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干脆不见面"

过去人们经常说,"要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现在进入不见面时代后,办理有些事项人民群众都"不用跑路"了。

从“最多跑一次”到“审批不见面”,深圳政务放大招啦!

但是对于政府来说,这个要求将会更高,因为不见面意味着核实的责任加大,政府要多担责、群众才能少麻烦。

过去人们强调得比较多、关注得比较多的是一个"减"字,希望政府的审批事项减下来,一些地方为此提出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目标和口号。今后,不仅政府要继续做好减法,继续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而且还要对自己工作进行加法,只有对自己的加法做好了,才能实现"不见面审批"。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见面网上审批"、政务服务"不见面",对政府自身的要求会更高。

从“最多跑一次”到“审批不见面”,深圳政务放大招啦!

深圳近日发布的首批100个"不见面审批"项目,主要集中于日常业务量大、市民期望快速办理的高频服务事项。比如,小汽车摇号、网约车申请、商事登记、港澳通行证、应届毕业生接收、留学回国人员引进等11个类别。今后,这些服务事项在深圳全部实现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

深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公布的首批100个"不见面审批"只是开始,下半年还将陆续发布"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围绕市民和企业办事堵点难点问题,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更多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实现"零跑路、不见面"审批,让改革成果惠及面更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如果政务服务能够进入"不见面时代",不仅方便群众,还有衍生效应,直观来看,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对城市交通拥堵状况都会有明显缓解。

从“最多跑一次”到“审批不见面”,深圳政务放大招啦!

短短几年内,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手段给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只带一部手机便可"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着眼未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对城市营商环境和市民生活生活的影响,更加不可低估。一般来说,智慧政府就是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智能化社会正在向深圳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