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乎每個人的水電價格新政來了!

2020年底前,

實現城市汙水處理費標準,

與汙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

並同步開徵汙水處理費,

2020年底前,

全國城市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

關乎每個人的水電價格新政來了!

日前

發改委發佈《關於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

關乎每個人的水電價格新政來了!

提出建立有利於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

逐步將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

不低於成本水平

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

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

關乎每個人的水電價格新政來了!

明確兩大目標

意見明確兩大目標:到2020年,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並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四大舉措

舉措

01

完善汙水處理收費政策

一是建立城鎮汙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按照補償汙水處理和汙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汙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併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汙水處理費標準,並依據定期評估結果動態調整,2020年底實現城市汙水處理費標準與汙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具備汙水集中處理條件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汙水處理收費制度,並同步開徵汙水處理費

二是建立企業汙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鼓勵地方根據企業排放汙水中主要汙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企業汙水預處理和汙染物減排。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差別化收費的主要汙染物種類,合理設置汙染物濃度分檔和差價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汙染物差別化收費政策。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

三是建立與汙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支持提高汙水處理標準,汙水處理排放標準提高至一級A或更嚴格標準的城鎮和工業園區,可相應提高汙水處理費標準,長江經濟帶相關省份要率先實施。水源地保護區、地下水易受汙染地區、水汙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特別是劣Ⅴ類水體以及城市黑臭水體汙染源所在地,要實行更嚴格的汙水處理排放標準,並相應提高汙水處理費標準。

四是探索建立汙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在已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農村地區,探索建立農戶付費制度,綜合考慮村集體經濟狀況、農戶承受能力、汙水處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確定付費標準。

五是健全城鎮汙水處理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鼓勵將城鄉不同區域、規模、盈利水平的汙水處理項目打包招投標,促進城市、建制鎮和農村汙水處理均衡發展。建立汙水處理服務費收支定期報告制度。

舉措

02

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按照補償成本併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標準。2020年底,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鼓勵各地創新垃圾處理收費模式,提高收繳率。鼓勵各地制定促進垃圾協同處理的綜合性配套政策,支持水泥、有機肥等企業參與垃圾資源化利用。

二是完善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激勵機制。積極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改革,對非居民用戶推行垃圾計量收費,並實行分類垃圾與混合垃圾差別化收費等政策,提高混合垃圾收費標準;對具備條件的居民用戶,實行計量收費和差別化收費,加快推進垃圾分類。

三是探索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在已實行垃圾處理制度的農村地區,建立農村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戶承受能力、垃圾處理成本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促進鄉村環境改善。

四是完善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機制。按照補償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貯存和處置成本併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標準,提高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關乎每個人的水電價格新政來了!

舉措

03

建立有利於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

其中包括,完善城鎮供水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勵提升供水質量的價格形成和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將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不低於成本水平,非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至補償成本併合理盈利水平;進一步拉大特種用水與非居民用水的價差,缺水地區二者比價原則上不低於3:1。適時完善居民階梯水價制度。

另外,全面推行城鎮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對標先進企業,科學制定用水定額並動態調整,合理確定分檔水量和加價標準,2020年底要全面落實到位。缺水地區要從緊制定或修訂用水定額,提高加價標準,充分反映水資源稀缺程度。

建立有利於再生水利用的價格政策。按照與自來水保持競爭優勢的原則確定再生水價格,推動園林綠化、道路清掃、消防等公共領域使用再生水。具備條件的可協商定價,探索實行累退價格機制。

舉措

04

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

一是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全面清理取消對高耗能行業的優待類電價以及其他各種不合理價格優惠政策。各地應及時評估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政策執行效果,可根據實際需要擴大差別電價、階梯電價執行行業範圍,提高加價標準,促進相關行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加速淘汰落後產能。

二是完善峰谷電價形成機制。加大峰谷電價實施力度,運用價格信號引導電力削峰填谷。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可在銷售電價總水平不變的前提下,建立峰谷電價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擴大銷售側峰谷電價執行範圍,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峰谷時段,擴大高峰、低谷電價價差和浮動幅度,引導用戶錯峰用電。利用現代信息、車聯網等技術,鼓勵電動汽車提供儲能服務,並通過峰谷價差獲得收益。

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推行居民峰谷電價。

三是完善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2025年底,對實行兩部制電價的汙水處理企業用電、電動汽車集中式充換電設施用電、港口岸電運營商用電、海水淡化用電,免收需量(容量)電費。

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

生態環境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

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

不斷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

促進全社會集約節約

加快綠色環保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綜合中國政府網、十堰發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