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机构好日子到头了?

第三方支付机构好日子到头了?

中国人民银行6月29日发布通知,自今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这是中国国务院部署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央行首次对支付机构100%集中交存备付金提出明确的时间表。

目前交存比例为50%。提高备付金的交存比例,代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被回笼到央行里,全面监管支付机构资金风险,也是央行明确监控支付机构风险的最新动作。不过,央行也对部分情况采取弹性作法。

央行网站刊登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指出,为满足支付机构特定业务需求,支付机构可以在备付金银行持有相关业务专用账户。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支付机构,可以持有一个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办理业务过程中,应遵守人民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关规定。提供基金销售支付服务的支付机构,可以持有一个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办理业务过程中,应遵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规定。

通知要求,支付机构应在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

所谓的支付准备金,即消费者日常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的货款,在收到货并且做出确认之前,一直存放在支付机构账户上的这笔钱,就是所谓的“客户备付金”。因为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时间差,其间会形成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占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

去年央行首次宣布启动支付准备金措施,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今年调至50%左右,央行表示,客户备付金的规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且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同时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已造成金融监管隐忧。

第三方支付机构好日子到头了?

第三方支付机构躺赚的好日子到头了

财新网报道,这也代表支付机构以往依赖沉淀的客户备付金,吃利差的盈利模式彻底终结,也结束了监管套利的野蛮生长时代。

央行新规意味着消费者以后在网上购物,买家付出去的钱都将统一存在中国央行指定的帐户,由央行帮忙看着,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更不准偷偷吃利息;过去靠备付金利息过日子的支付机构,得“另谋生路”了。

搜狐财经、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年来客户备付金规模快速增长、存放分散,风险事件频发,不少机构违规挪用,甚至为了提高备付金的收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参与过桥贷款,甚至投资高风险证券类专案等。

此前,包括西安银信商通电子支付、长沙商联电子商务等公司,因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备付金缺口等重大违规事件,于2017年7月被吊销支付牌照;甚至有支付机构成为洗钱等犯罪活动的通道,迫使央行加强监管。

第三方支付机构好日子到头了?

防洗钱,第三方支付接入网联

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8月下发通知,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帐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透过网联平台处理。分析称,此举旨在防洗钱,并让央行获得更多金融大数据。

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

新政上路后,付款流程发生了巨变,支付宝上用银行卡付款消费后,交易类型变成了“网联协议支付”。未来第三方支付将由网联作为管理平台,处理付款与支付请求,而非像过去由行动支付机构直连银行。

分析认为,先前的“直连模式”使中国央行看不到第三方支付的完整资金转移链条,在网联介入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每笔转账交易,都将被中国央行看清楚,此举有利监控洗钱、行贿、逃漏税等行为。

此外,中国央行设立网联,等于在支付宝和用户间放了一个数据引流器,所有的支付清算数据,最终都透过网联汇整到中国央行,形同让官方获得更多的金融大数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