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最近有一个扎心综艺《少年说》,勾起了我们心中最悲痛的童年记忆。

这个节目是让中小学生们站在高台上,面对父母、老师和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少年说》节目情节是模仿去年夏天一个爆火的日本综艺——《校园封神榜》,其中招牌栏目就是让学生在屋顶告白的『未成年主张』。

后者的出发点是“鼓励孩子们向喜欢的人去表达爱,是一场关于爱的启蒙”。

日本小学校长:表白这件事就应该当面用语言去传递,这才是真正的表白。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日本小学生们勇敢的天台表白,“虐哭”了一大波人。

一个叫木村的男孩在屋顶连喊16声“喜欢你”向女孩告白。

然后遭到了拒绝…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还有因为换座位,接受不了“远距离恋爱”,化身情话boy的小男孩,在屋顶大声告白:

同班同学兰央,曾距离我30厘米的你,现在在距离我5.5米的地方。这种远距离恋爱我已经受不了了。请和我交往吧!

然后遭到了拒绝…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中国网友纷纷表示:

-在中国校园表白?不存在的!

-只有考试在陪我…

-学校欠我一个这样的校长!

中国的中小学生们,是万万不敢这么玩的,他们似乎连说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更别说“表白”了。看芒果台《少年说》这个综艺就知道了,也是屋顶喊话“未成年主张”,只是内容实在扎心。

“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男生喊话希望家长不要再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爸爸妈妈,赚钱真的比我重要吗?”

女生喊话家长,不要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这么一看这个节目也是很有价值的,如果没有这个机会,孩子们可能永远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但更令人扎心的是,当孩子们鼓起勇气说出这些话之后,家长不但不反思,还要理直气壮的怼回去。

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初一女孩璟颐,她的妈妈总是拿全校第一和她比较。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委屈的璟颐几乎哽咽:“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为什么,你从来看不到我的努力,从来只看得到我的缺点,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比我好!”

结果台下的妈妈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又是一波鸡汤灌给女儿:“

我不打击你,你就该飘了。”

璟颐再也忍不住,转身哭着离开。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看到这,团长妈妈内心感慨万千。这样的“打压式教育”到底存在于多少家庭,伤了多少孩子的心?

《小别离》里有一首纪伯伦的诗,放在这里说特别合适: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可是这个道理,多少家长能懂呢?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是来自长辈的建议,而不是“你要这么做”、“这么做是为了你好”。

王朔在《致女儿书》里说道: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或许很多家长会跳起来反驳说:“我怎么可能把孩子当成赚钱机器呢?我从来没想过花他的钱!”

可是我们给孩子报奥数班、英语班、钢琴班各种补习班的时候,有没有问过孩子喜欢不喜欢学、学的开不开心。

有句话是:“所有人都在意你飞的高不高远不远,只有你的父母会问你飞的累不累。”而《少年说》里的孩子们,还有无数藏着心里话没说的孩子们,在他们心里,他们的父母并不在乎他们累不累,不在乎他们开不开心,只在乎结果。

原本,父母应该是最懂他们的人啊,可是为什么夸奖都给了别人家的孩子?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其实很多人关童年的悲伤记忆,都是来自于父母的“打压式”教育。

大导演姜文曾在访谈节目中,被主持人问道自己的人生有没有什么失败,他沉默片刻后说:

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

怎么都处不好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姜文从小接受的就是典型的“打压式”教育:

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拿成绩单给妈妈看,妈妈却看了一下就丢到了一边说,“你那儿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给我聊这个”;

长大后,他成了名赚了钱,第一时间给妈妈买了房子,可是母亲不仅没有表现出一丝高兴,而且自始至终都没有住进去;

“我不知道怎么能让她看见我做的事情高兴,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幼时母亲的否定与打击,显然成了他一生的痛,使他性格里埋下了“不自信”的因子。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还有勇敢说出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想法后,却遭到妈妈的否定,从此不太敢说出内心想法的女儿: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从三四岁开始,就明白了“不能向父母要东西”、“不能有要求”,她开始变得不善于沟通: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孩子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待父母的一个道歉,父母花一辈子的时间等孩子说一声谢谢,彼此都等不到想要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陷入了死循环。

当你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和你交流,对你屏蔽了朋友圈,和你打电话聊不到5分钟,希望家长们能明白,这些疏远为何产生。父母的专制和不尊重,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少年说》里的孩子勇敢喊出她的想法时,却遭到了妈妈更加严厉的打压。一句“我是为你好”,其实并不好,它粉碎了孩子想和你交流的心,毁掉了孩子的独立人格。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插手孩子的生活,只会造成反效果。

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多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请问问孩子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让他可以做自己。

“为你好”才是对孩子最深的恶意

作者

小树老师,儿童美术教育者,一枚喜爱孩子的知心姐姐。主张: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用心倾听孩子的画,启蒙孩子艺术创想,带孩子快乐学画画。

关注黄铅笔少儿美术

获取更多创意手工、儿童绘画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