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藏古籍 當重版本

集藏古籍 当重版本

集藏古籍 当重版本

筆者素喜藏書。南京的朝天宮、北京的潘家園、蘇州上海的舊書攤,都曾“雪泥鴻爪”留足跡,隨心隨緣“交學費”。數年辛勤,集得古籍舊書百十種,也曾沾沾自喜,直至近年,偶得魏隱儒等人編著的《古籍版本鑑定叢談》,方知“魯魚亥豕”,孤陋寡聞。整理舊藏,總結以往,幾點感悟,呈奉同好共鑑。

一、版本不同,價值差異甚大,購藏需知懸殊。所見線裝古籍,有初刻本、重刊本、影印本及石印、鉛印等版本。年代不同、形式不同的版本,即使不殘不缺,完整如初,價值差異也較大。如《康熙字典》,最初刻印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距今300年,歷代有印行。現在,道光七年重刊本(40冊)網上售價3萬元;民國石印本(6冊)網上售價3000元;而仿古新版僅有200元左右。差異何以如此之大?蓋因年版不同,稀缺的緣故。因此,購藏必須注意版本差異,掌握價值懸殊。

二、完整性與品相十分重要,但也有例外。一套線裝舊籍,常因損壞或缺少一二,令人遺憾,因其殘缺,價值就大打折扣。有的雖然完整,但因保存不善,破爛不堪,閱之難展、賞之敗興,藏者不多。因此購藏欣賞,既要注重完整,更要注重品相,力求盡善盡美。當然,亦有例外,如“宋版以頁論價”,關鍵還是稀罕程度。

三、抄本古籍的名款不可疏忽,內容亦當注意。常見抄本,有寒士無錢購書而抄之,有珍賞內容,抄而存之,各為所珍,不一而足。這類書冊,字跡工整,書寫一絲不苟,有的還附有名人序跋及相關款印,其中不乏罕見珍品。幸得存者,應當注意所抄內容,鑑其序跋款印。如非孤珍,亦可把玩。

四、珍本新印,價值日趨凸現,集藏必須把握時機。長期以來,珍稀古籍善本常為後世官方或名儒翻刻重印,即使現代某些重要新著,印行者也常常不計成本,精湛印行。由於印刷精良,裝幀典雅、印量較少等原因,常為有識之人珍藏,隨著時間推移,價值日趨凸現。民國初年,上海諸多書局利用當時的先進技術,影印、石印過諸多名著珍本,如仿殿本司馬遷《史記》、《宣和畫譜》、著名碑帖石刻等,當時隨手可得,現在卻難得一見;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的宣紙線裝本《毛澤東選集》,由於發行限量,如今為世所珍;揚州古籍刻印社初期印行的《揚州叢刻》、《毛主席詩詞》等書,都因印刷精良,印量較少而價值日趨凸現。集藏者,常懊悔過去,而少研究現在,若能把握時機,低價購藏,即使現代所印,只要優勢可見,均有購藏意義。

五、有盈利即有作偽,需防市場仿品。偽制古籍、碑帖、畫冊抑或名人手札,各地可見,但其用紙用墨,粗視無異,細鑑即知其偽。觀其紙張多為染色而非宣棉質地,審其墨跡,大多飄浮而不甚入骨,難與舊籍相比,購藏也無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