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恐吓,中方仍然坚定支持伊朗,印度却当了叛徒

美国又开辟一个“新战场”:逼迫各国封杀伊朗的石油出口。白宫的通知类似“最后通牒”,哪个国家不在11月4日前遵守美国的决定,美国就要采取措施,还宣称这就是“零容忍”。赤裸裸的恐吓,大喇喇的威胁。

面对美国的恐吓,中方仍然坚定支持伊朗,印度却当了叛徒

伊朗是遇到了麻烦。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以后,真正的考验来了。2018年5月伊朗平均每天出口280万桶石油,到6月下降到大约220万桶,而今美方要各国禁止进口伊朗石油,无疑是要断绝伊朗的外汇来源、重创伊朗的经济命脉,从而把制裁措施做绝,让伊朗经济窒息。除了要促使伊朗“改朝换代”,美国还想为本国出产的页岩油清除一个国际竞争对手。手段之毒辣,用心之险恶,令很多国家都感到错愕与厌恶。

尽管以色列一直叫嚣要对德黑兰动武,但美国似乎还没有这个打算。于是从经济上扼杀伊朗的着力点就在于“连坐”,即谁敢进口伊朗石油,美国就针对谁。

伊朗油气资源的大买家主要有欧洲的英法德3个国家和亚洲的3个经济大国中印日。美国的盟国比较容易摆平。在美国的淫威下,欧洲国家和石油公司退缩了,不少都随时准备退出伊朗。包含道达尔、壳牌在内的欧洲大公司在过去一个月已经开始停购伊朗石油。日本也顶不住美方的压力,计划在10月底就与伊朗石油说“拜拜”。而俄罗斯并非伊朗石油的买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原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这次却站出来要美国“给个说法”,并斥责美方的霸权行径。

面对美国的恐吓,中方仍然坚定支持伊朗,印度却当了叛徒

作为欧佩克组织的第三大产油国,伊朗出口的石油大约有25%都运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则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买家,目前每天大约进口70万桶伊朗石油。伊朗也是印度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伊朗与印度的距离很近,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给予印度不少优惠。美国的扼杀措施能否顺利实施,其实取决于伊朗这2个大买家。

东亚大国旗帜鲜明地反对美方的做法,第一时间就表态:中伊是友好国家,一直在符合国际法与国际准则的框架内进行正常交往,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并未违反联合国相关决议……探客认为,这实际上已经拒绝了美方的无理要求。

印度口头上是很硬的,声称“不接受美方的单方面对伊制裁,只会遵守联合国的决定”。新德里方面则表示“印度是伊朗的传统伙伴和老朋友”,表现出一副愿意为伊朗两肋插刀的架势。自诩是“不结盟运动盟主”的印度还拒绝特朗普“”全部且按时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的命令。而美国也没手软,干脆利落地取消了原定在7月6日安排的美印外长与防长“2+2”会晤。

吃到苦头的印度很快就缩了回去。据印媒报道,尽管仍然不赞同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但印度主管石油产业的部门已经做好了妥协的准备,包括敦促印度国内各个炼油企业大幅减少乃至完全禁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并紧急寻找替代供应方。印度国内的反应也很迅速,最大的炼油企业决定停止进口伊朗石油,第二大民营炼油公司也转而向俄罗斯采购石油。看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印度裔)给莫迪带去的讯息还是把这个“南亚霸主”镇住了。印度当然在嘴上依然会谴责美国,但身体却很诚实,已经遵守美国的指令,在11月底之前断绝伊朗原油的进口。

面对美国的恐吓,中方仍然坚定支持伊朗,印度却当了叛徒

伊朗应该意识到,印度是一个靠不住的软骨头。当觉得伊朗有利用价值时,就满嘴甜言蜜语,充满浓情蜜意。譬如印度为了绕开巴基斯坦打通“中亚战略管道”,平衡瓜达尔港的影响力,需要利用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就从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拉拢伊朗。莫迪在2016年5月访问伊朗时,双方还确立了“长期盟友”的关系。可美国稍稍施压,这对“盟友”的情谊就暴露出塑料花一样的虚伪本质。

事实上,如果欧洲国家和中印日一同联合起来与美国谈判,肯定不会白宫的极端措施轻易得逞。可惜的是,真遇到事,有些平常咋咋呼呼自诩是“朋友”的国家就如鸟兽散。更令人不齿的是,印度这种做法比较阴险,就是希望东亚大国单独与美国抗衡,去得罪华盛顿,然后新德里在后面坐收渔利。印度一心想成为被世界承认的大国,却毫无大国胸襟,只会斤斤计较眼前利益。2018年4月,印度曾建议与东亚大国一起争取石油定价权。可如今新德里向华盛顿屈服,直接葬送了合作的可能性,石油定价权依然牢牢掌握在西方集团手中。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现在伊朗应该明白谁是真朋友,谁是叛徒。该软的时候硬,该硬的时候疲软,对印度不能抱有什么期待就对了。用《大染坊》里陈六子的话来说:它也就长了个狼的样子,实际上还是一条狗。(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