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支付寶「暖科技」如何給區塊鏈正「三觀」

楊國英

得益於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的突破,之前由比特幣輪番爆炒引發、籠罩在區塊鏈技術上的迷霧,正在漸漸消散。

“螞蟻金服是全球擁有區塊鏈專利最多的公司,但卻沒有一塊錢的比特幣。”近日,馬雲不經意間透露的這一事實,可謂讓我國區塊鏈行業中的技術派士氣大振,而且實際上更體現著區塊鏈技術應有的價值觀。

看支付寶“暖科技”如何給區塊鏈正“三觀”

具體到螞蟻金服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作為區塊鏈技術最新的應用進展之一,6月25日,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據悉,目前在這項服務中,港版支付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而且可以做到3秒以內的“讀秒”到賬。

從技術落地到到應用,明確區塊鏈技術的價值觀,在當下是尤為必要的。事實上,以支付寶跨境匯款領域的區塊鏈應用為例,在這款應用背後,螞蟻金服明確將其區塊鏈的技術價值觀闡釋為“暖科技”——用技術去改變普通人的生活。

什麼是螞蟻金服的“暖科技”?螞蟻金服“暖科技”的價值觀,是在堅守價值底線的基礎上提出的,其提出的不做“空氣幣”、不做違反法律法規的技術應用、不做任何傷害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的行為,實際上每一點均對當前的行業價值觀富有針對性和明顯的導向意義。應該說,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之上,“暖科技”是對區塊鏈價值導向的進一步拔高,其核心在於通過技術讓金融變得更普惠、透明、簡單、安全、可信,用金融的善意去真正溫暖每一個普通大眾、每一個小微企業。

看支付寶“暖科技”如何給區塊鏈正“三觀”

從堅守區塊鏈的價值底線到體現“暖科技”的普惠性,其間很重要的一點,是問題導向意識。實際上,在跨境匯款這一應用之外,央行此前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的測試成功,以及區塊鏈技術在公益捐款、食品溯源、租房管理等應用上的漸次落地,公共管理領域和產業界在不斷探索區塊鏈應用邊界的同時,均抓住了各個細分領域的一些本質問題和痛點。

區塊鏈技術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問題意識,決定著它能否以及如何重新定義一個傳統領域。區塊鏈的核心潛力在於分佈式數據庫的特性,及其對透明、安全和效率的創新性低成本的助益,從這個角度上講,至少就傳統繁瑣的“跨境匯款”而言,實際上已經被區塊鏈重新定義——從實際效果看,在支付寶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跨境匯款已經能夠做到像本地轉賬一樣隨時隨地以及實時到賬,傳統跨境匯款中存在的參與機構、法律法規、匯率等問題均被通過技術手段一一解決。

通觀近幾年區塊鏈在我國的發展,技術和行業前景其實是逐漸走向明朗的。在政策、官方層面,2016年是區塊鏈發展的政策定調之年,而在與區塊鏈優勢最易緊密結合金融領域,在一手抑制投機、炒作的同時,央行在去年7月已經正式掛牌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在產業界,以BAT為代表的頭部互聯網科技公司,對區塊鏈也均有不同形式的重要佈局。

區塊鏈標誌性應用的推出,意味著區塊鏈野蠻生長階段已經過去,行業發展的價值導向,則變得空前重要。 數據顯示,全球區塊鏈企業數量自2012年以來快速增長,複合增長率達到65%,然而,在這樣的高增長、大繁榮的背後,實際上存在著許多不可預知的盲點、風險點。

作為一項劃時代的技術,區塊鏈技術是中性的,但區塊鏈應用卻不可避免地體現著行業參與者的價值觀。實際上,區塊鏈技術之所以存在爭議,就是因為它有一些不可觸碰的禁區,因此要求行業參與者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最顯著的一點是,之前行業內存在的“發幣”、“一夜暴富”、“割韭菜”等屢屢成為熱點話題,很少能夠被理性看待。但實際上,圍繞區塊鏈,真正能夠檢驗區塊鏈核心價值、體現參與者價值觀的是,是能否在構建人類信用資產、技術契約的方向上解決社會問題,而非製造新的問題。

走出“幣圈”的區塊鏈技術,只有在價值觀的支撐之下,才能走得更遠。支付寶的區塊鏈技術被賦予“暖科技”的價值觀,意味著區塊鏈的參與者、受益者只能是少數人的固有形象被顛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技術普惠時代的開啟——這種普惠對於很多人而言,其實是生活方式跨時代的提升,畢竟,正如馬雲所說,“目前全球仍有17億人沒有銀行賬號,但絕大部分人都擁有手機”,僅此一點,就意味著未來可能有數億人尚未接觸傳統的金融服務,就已經直接跨步進入區塊鏈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