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铺就脱贫奔康路

四川新闻网泸州7月3日讯(周超文何启思 文/图)

“我们村的这些砂仁早的已经种10年了,这几年,每年的花都开得好,结果又多,亩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7月1日上午,泸州市江阳区分山岭镇回龙寺村75岁的村民杨召生看着家门口砂仁地头绽放的那一串串砂仁花,脸上的喜悦溢于言表。

砂仁铺就脱贫奔康路

砂仁花怒放让刘清贵欣慰不已

如今,在分水岭镇回龙寺村,象杨召生老人一样靠着种植砂仁增收的农户竟超过了80%,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

“我们回龙寺村规模发展砂仁产业,更多是缘于村里的土地不集中成片,田边土角多,这些年年轻人又都外出打工了,好多地没种。自从种上砂仁后,不但解决了地撂荒问题,农户还有几千元的收入,为留守老人们找到了一条脱贫增收奔康路。”回龙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清贵告诉笔者,回龙寺村因为没有产导产业,多年来,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几乎都选择外出务工增收,一度导致村里的土地撂荒十分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在2013年经考察论证后,果断引种砂仁进行规模。在种植砂仁时,村委通过项目对大部分土地进行了整治,原本不容易发展生产的土地得到再利用;同时,村两委干部和有劳力的种植户带头按照旱地每亩每年500元、水田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租用无劳力或贫困户的土地进行种植,让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既可“坐收”土地租金。

砂仁铺就脱贫奔康路

昔日光山坡也被砂仁取代

不仅如此,砂仁种植大户用工还优先聘用出租土地的农户或贫困户,只要有劳动力、有意愿则可参与,农户便在自己地里获得劳动报酬,“管理地每天可以挣上80元,划得来哦,还相当于把自己的地管理好了!”贫困户李海成笑眯眯地说。李海成算了一笔账,地里以前主要种植高粱、红苕和水稻,而作为经济作物变卖的是高粱,一般每亩可以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种上砂仁后,投入的劳动力是现金,土地也直接“生钱”。“靠着出租土地和帮工,想不摘掉贫困帽都难呀!”

在一些种植期较晚的砂仁地里,笔者看到,农户利用砂仁生长期的空隙,还套种黄豆、绿豆等季节性强的豆科作物;在已挂果的砂仁林子里,放养着一只只“土鸡”。“如今砂仁陆续结果投产了,村党支部今年已着手成立专合组织,通过统一种植和管理及销售,让砂仁真正成为回比寺村脱贫致富增收的大产业。”

据悉,今年回龙寺已开花结果的200亩砂仁,预计亩可采收鲜砂仁750公斤,按目前与某公司签约的4元/公斤计,今年砂仁亩收入就可达到3000元。“再过两年村里的砂仁全部投产后,村集体公司还将购回烘干设备,对砂仁进行粗加工,以延长销售时间,确保村民的种植效益。”刘清贵自信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