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纍纍

——“產學研協同推進水果產業新舊動能轉化研討會”暨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10週年慶側記


2018年2月1日,由山東省農技協主辦、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承辦的“產學研協同推進水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在山東煙臺海悅大廈召開。全國有關農業大學以及各相關科研部門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來自全國蘋果主要產區的蘋果生產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共100多人參加會議。會議以“產學研協同”、“現代水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為主要內容,探討通過產學研合作來推進水果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累累

青島農業大學副校長原永兵教授主持會議

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累累

青島農業大學劉成連教授主持會議

青島農業大學原永兵教授、劉成連教授分別主持了研討會。山東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張軍主任為研討會致辭;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院長隋秀奇介紹了煙臺現代果業科學研究院發展情況,表示通過新品種引領,現代栽植模式示範、新技術的推廣助力水果產業的新動能轉換。

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累累

山東省農技協張軍主任為研討會致辭

中國農業大學韓振海教授、山東省果茶站蘇桂林研究員、河北農業大學徐繼忠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渠慎春教授、山西省農科院牛自勉研究員、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王少敏研究員、青島農業大學李保華教授從不同側面做了大會發言。

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累累

與會專家強調了積極尋求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對實現產學研協同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性,強調實現果樹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的基礎是改進栽培模式、大力推廣矮化集約栽培,實現果樹管理機械化、智能化。同時通過加大技術研發、宣傳和培訓力度,促使技術落地,讓果農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與會專家還就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鼓勵企業介入水果行業,引入新的經營主體來共同參與新舊動能轉換談了自己的看法。

推動果業轉換動能 開拓創新碩果累累

煙臺市果茶站研究員馬德功發言

研討會還對引進更多國內外優秀品種,整合早中晚熟蘋果品種資源,砧木選擇,雙脫毒苗木,蘋果脫袋栽培等關鍵技術展開研討,並進行了現場問答。研討會對促進當前我國水果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將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產學研協同推進水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研討會”專家觀點集錦

1、山東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張軍主任

山東乃至全國的水果產業面臨種植結構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加大等突出問題,果品價格波動加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栽培模式落後,低效園比重較大,生產設備及機械化水平偏低,果園防災能力減弱,創新能力不強,新品種創新沒有重大突破,現代栽培模式的綜合配套技術不夠完善。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發展動能的問題,過去依靠拼資源、拼消耗,釋放的傳統動能正在弱化,依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產生的新動能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要想再創發展新優勢,必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儘快構建新的核心競爭力。

2、中國農業大學韓振海教授

產學研協作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對水果的新舊動能轉換來說,也是一個很實際、很重要的話題,對一個行業來說,結合好的時候,行業發展就快;結合不好的時候行業發展就慢。就水果行業來說,不管是舊動能發展還是新動能發展,都是一個持續的合作過程。在改革開放以前,果業的產學研協作更多的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包括鄉鎮一級、縣一級農技推廣的“八大員”,實際就是發揮把信息技術傳遞到生產載體的功能;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土地承包以後,都是每家每戶進行生產,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差不多20年的時間,更多的高校科研單位的科技工作者以個體的形式,向千家萬戶、每家每戶的生產者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在那時候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隨著水果行業的發展,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過程,特別是新模式的引進、新技術的推廣,這種方式已經顯示出侷限性,所以近年來又有很多新的探索,比如說院士工作站、專家大院,也有像我們學校企業搞的科技小院等等很多方式,都在探索怎樣在新的形勢、新的模式下使產學研更緊密的結合。近日教育部公佈了第二批企業和高校合作共同育人的企業名單,這也是政府來推廣產學研更緊密合作的方式。無論是企業也好,人才也好,都應該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積極尋求與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對於高校來說,大學的功能就是教育教學、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所以如何使社會服務更好的服務於產業,高校也在積極尋求與產業、企業合作的有效方式。

3、山東省果茶站蘇桂林研究員

實現果樹新舊動能轉換,首先,果樹栽培模式由傳統模式轉變為現代栽培模式,就是實現果樹的矮化集約栽培,山東已經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建立了一大批比較成功的現代栽培模式示範園。第二,實現機械化。現在人工成本比較高,生產成本高,生產成本中勞動力成本佔65.2%,如何降低勞動力成本?就是實現機械化,從育苗、嫁接、定植、起苗,一直到建園、開溝、栽植、噴藥、施肥。尤其是噴藥,質量又好、速度又快、又及時,有的地方1000多畝果園,2天就能全部噴完。實行果園生草制,生草後也是機械割草。第三,果園管理自動化、智能化。第一個方面就是肥水管理。與以色列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現在採用的滴灌技術大部分還是比較原始、比較初級的。現在智能化的灌溉也有了,前年威海的一個果園,根據需要能自動開關,已經實現肥水一體化。通過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節省了勞動力。第二個方面是病蟲防治精準化。有的果園打10多遍藥,有的打十五六遍藥,病蟲害還是不能很好的防治。目前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今天他看別人噴藥,他也趕緊噴藥,他是盲目防治,你問他這遍藥防什麼,他也不知道。植保專家李保華教授在這方面研究得比較透徹,提出了精準防治方案。在施肥和用藥上,要進一步楞準化,我看過一些資料,山東的化肥量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現在一些果園都是超量用肥用藥,只要精準化用肥用藥,使用量都會降低,農藥用量可以至少減少30%,病蟲害還能有效防治,化肥至少能降下來30%~40%。新舊動能轉換,最終目標就是節肥增效。把人工成本降下來,把生產資料成本降下來,來提高效益。

4、河北農業大學徐繼忠教授

河北農業大學在上世紀90年代探討“三優”栽培模式,實際上就是矮砧密植栽培,經過20年的推廣,在河北推廣面積比較大。新舊動能轉換,喬砧密植變成矮砧密植,我覺得有幾個工作應該做,第一個,就是要建立示範基地,可以作為成果展示的窗口,也是技術研發的基地。河北農大建立了“三優”栽培基地,雖然面積不大,卻吸引了全國各地蘋果栽培企業參觀,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對於促進蘋果栽培由喬化栽培向矮化栽培轉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的體會是:首先,建基地栽培技術必須是落地,也就是說,栽培技術必須符合或適合當地的環境條件,有些地方也在建基地,河北邢臺北部建的基地,矮砧密植砧木用的M26、M9或者M9-T337,抽條,今年抽20%,後年抽30%,在過幾年樹沒了,所以建基地一定要慎重。第二,建基地所採用的栽培技術,老百姓要能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能夠用的上。有些技術非常先進,但是老百姓一時掌握不了,等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他再用,對於現階段來講,就有些浪費。第二個,做好宣傳工作。宣傳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宣傳政府,如果是領導認可的事,會有助推作用;另一個是加大對果農的宣傳力度。第三個,要力爭一些企業來介入水果行業。中國的現狀,果樹栽培者90%或者95%以上是一家一戶,當然這是我們的經營主體,來共同參與新舊動能轉換,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河北,凡是一些企業進入的,他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政府的影響比較大,對果農的影響也比較大。第四個,要加大培訓力度。尤其是目前,都說蘋果品種富士過多,要調整品種結構,果農到底要選擇哪些品種呢?選擇什麼砧木呢?矮砧密植配套栽培技術如何搞?這些都需要進行培訓。最後一點,我覺得要搞好新舊動能的轉換,我們的科研單位,必須做好技術的研發,研究出符合目前果業發展形勢的一些實用技術。

5、南京農業大學渠慎春教授

江蘇水果面積有400多萬畝,有一半在蘇北,最近幾年蘇南發展的也很好。蘋果生產在江蘇是次適宜區,江蘇境內黃河故道地區有50萬畝左右。現在次適宜區問題還是比較多的,生長量非常大,比較難以控制,病蟲害比較重,生產成本相對比較高,產量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高,說明江蘇的蘋果還是有生命力的,而且現在一直還在發展中,而不是一直在縮小。最近幾年,建立了一批矮密示範園,主要用M9-T337做自根砧,通過這種栽培模式來控制樹體生長,提高效益。在矮化自根砧栽培模式下,如何配套栽培技術?從良種繁育、生產環節到產後處理,我們關注兩頭,一頭是苗木,一頭是產後處理。新探索的栽培模式投入比較大,苗木比較貴,設施也比較貴,由政府出面把地集中在一起統一建園,建園費用一大部分由政府出,一部分由當地村裡出,建好園後分包給農戶。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建園標準非常統一,分包下去的園子一般戶在10畝以上,便於機械化管理。所以,我們一直在推行這方面的做法。因此,形成了果業發展的新模式:標準化建園,分戶管理。

6、山西省農科院牛自勉研究員

煙富8在運城主要產區,栽培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國外的,現在大概有四五年生的樹。產量、品質方面都不錯。在有些地區,M9-T337存在越冬抽條的問題;在黃土高原地區,應探索怎麼能有效的將其利用起來的方式。SH砧木有品種搭配問題。神富6號短枝特性比較明顯,在管理方面整體表現非常不錯。在山西不宜利用M9-T337的地區,用SH與神富系列短枝型或半短枝型品種搭配,效果良好。煙富系列品種比較多,包括現在的神富系列,在山西地區反應也是良好的。關於品種的推廣,引進品種、自選的品種、還有國內外育成的比較成功的品種進入一個比較好的平臺,最好能有一個主流品種,從早、中、晚不同熟期建立一二十個品種的示範園,從幼樹開始做,一直做到產、供、銷,從整體來說,為產業做一個比較好的示範。利用現有的條件和精力,把現代果業確實好的品種、同時包括日本、美國的一些好品種,像維納斯黃金、密脆等,也包括我們國內的好品種,金富4號比紅將軍晚熟,做成現代果業新品種的一個示範平臺,使果農在品種選擇上更有信心,對全國果樹產業來說,都是有益的。

7、山東省果樹研究所王少敏研究員

現在蘋果一統天下,山東紅富士佔80%左右,它的特點是果個大、著色紅、品質好、耐貯藏,深受消費者喜愛。但隨著經濟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的改革,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科技工作者要研究新形式下果業的需求。要注重水果消費方式的個性化和多樣化,蘋果品種的選擇要依據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考慮綠色品種,如澳洲步。現有品種要實行無袋栽培、怎麼樣免袋?一是可以培育極易上色的品種,不需要套袋;二是再從栽培環境、生態環境、病蟲防治上加以改進,發展綠色果品,大力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和精準高效施藥技術,集成一套高產優質低殘留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8、青島農業大學李保華教授

現在脫袋栽培勢在必行,果樹栽培已從傳統果園模式(一家一戶的栽培模式)到現在大的現代化果園模式(都是上百畝,上千畝),再採用套袋技術成本非常高。要實行脫袋栽培,在這裡,我談幾個觀點,第一,改善生產環境。蟲也好、病也好,得有蟲源、病源,才造成危害。改善環境、主要是減少果園病源菌量,減少蟲量。只有減少了病菌和蟲量,才能解決脫袋栽培的問題。第二,提高樹體抗逆性。果樹很多病害,輪紋病、炭疽病,這些菌屬於弱寄生菌,樹勢增強了,這些病原菌在樹上的菌原量就少,就可以少用點藥解決問題。苗木不僅要無毒,還要沒有苗傳病、蟲害。山東的苗木最大的問題是輪紋病,因為大的環境,栽培密度這麼高,到處都是輪紋病菌,輪紋病菌是氣傳的,培育苗木的地塊都是老果園,而且離的非常近,病原菌非常容易傳播。如果是苗木帶有輪紋病菌,進入結果期就不容易控制了。第三,病蟲害防治不要單單打化學農藥。套袋就是為了減少化學農藥,通過一層紙就可以把好多的病菌阻隔在外面。現在脫袋,也不能完全禁止化學農藥,像梨小食心蟲,用一層紙就可解決所有問題,波爾多液對果苗有刺激,而高嶺土沒有刺激,現在這項技術正在往國內引進。第四,有針對性的防治病蟲害。認真研究每一個品種上的每一種病蟲害,每一種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什麼時間防治最好,用什麼藥及多大藥量。不同品種的樹上有不同的病蟲害,不同的病蟲害有不同的發生規律,這些問題要研究透,脫袋栽培才能成功。將來的果樹管理,就是要用更加創新的技術,用少量的農藥解決大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