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村更美丽 让群众更富足

记淇县黄洞乡柳林村第一书记丁宪明

“丁书记吃早饭了没?来俺家吃点儿吧。”6月22日一大早,淇县黄洞乡柳林村村民见到第一书记丁宪明,习惯地打着招呼。

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却也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13户人家中112户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市地税部门派遣的第一书记,丁宪明从2015年9月开始驻村,到现在已经快3年了,每户人家都和他很熟。

让山村更美丽 让群众更富足

帮助清理废品、修葺房子,让老人过上舒心日子

“院子再弄个门,就更好了。”我们来帮你弄,钱的事也不用担心。”

在五保户栗长安的农家小院,丁宪明走出修葺一新的房子,和栗长安讨论着下一步的生活打算。

栗长安曾是一位住在“垃圾堆”的老人家。今年75岁的栗长安很勤劳,数间砖房是他20多年前盖的。因为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屋里又堆满了他捡拾的废品,居住环境恶劣,谁也不愿意来他家串门。

可是,丁宪明却来到他家,找人帮他清理了废品、修葺了房子。

如今,告别了“垃圾堆”的农家小院被青色的砖墙、红色的门窗装扮着,院子里的梨树结着累累果实。“俺虽然老了,也希望过上舒心日子。”栗长安开心地和丁宪明站在农家小院里拉家常,并憧憬着更好的生活。

与栗长安类似,村里另一位五保户郑麦喜家年久失修的房子也焕然一新,日子越过越好。

按照上级扶贫部门的要求,丁宪明完善了户档村档,落实了各项扶贫政策,制订了有效的帮扶措施,使每户贫困户享受到了各项优惠政策。他给每个贫困户发放贫困户精准扶贫明白卡、政策明白卡、帮扶计划等资料,方便了贫困户了解政策。建档立卡的112户贫困户的档案得到进一步规范完善,顺利迎接了省第三方交叉评估检查并获得较好的成绩。2017年通过落实异地扶贫搬迁政策,使44户138人实现了脱贫。而难舍故土的栗长安、郑麦喜等人,也通过帮扶措施过上了舒心的日子。

打了两眼深水井,解决了村民吃水和灌溉问题

“出水了!好大的水啊!”6月15日,在柳林村一处山丘上,伴随着打井机械的轰鸣声,300多米的深水井喷涌出数米高的水柱。

“丁书记来了后,帮我们争取投资40多万元,打了两眼300多米的深水井,解决了村民吃水和灌溉问题。”村党支部书记焦富海说,村里正在修自来水管道,很快村民就能吃上自来水。

为大家办了实实在在的好事,让焦富海和村民们对丁宪明连声叫好:争取投资1.3万元给村里安装路灯33盏,方便村民夜间出行;修建柳林村至和尚滩村公路1.5公里;争取党建资金,维修村委会旧办公室,改善了办公条件;投资2万元改善村容村貌;购置垃圾桶40个,购买1辆垃圾清运车,及时清运垃圾……

一件件好事实事,改变了这个贫困山村的面貌,让村庄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丰收在望的花椒树、核桃树,让村民有了脱贫的底气

沿着村里的小道,丁宪明来到了贫困户焦胡印家里。焦胡印的爱人闫会英正在整理药桶,准备给花椒树打药。

“花椒很快就可以摘了,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闫会英高兴地说。在帮扶贫困户的过程中,丁宪明为他们家争取到了60棵核桃树苗、150棵花椒树苗。“丁书记还给我们发了化肥,扶持我家养羊。粮食增收了,羊出栏后也会让我们的日子好过很多。”闫会英感激地说。

为了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丁宪明帮助村民争取3.76万元资金,给村里每户农民发放化肥80公斤,共计发放了17吨。他还帮助村民成立了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薄皮核桃6000棵、皂角树1.7万棵、花椒树1.8万棵,丰收在望的花椒树、核桃树,让村民有了脱贫的底气。

丁宪明还积极助推村里的金融扶贫、光伏发电、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惠及每户贫困户,农户收入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我们通过努力,让贫困户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树立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计划今年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丁宪明说。

总值班:刘善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