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一隻從數百公里外的海洋遊蕩過來的綠海龜,正要前往那片曾經孕育出他生命的海灘,他要加入上千只海龜的隊伍,回到最初的起點,哺育下一代。當他們聚在一起,便成就了這個世界上最壯觀的繁殖景象。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他們齊聚在由珊瑚巖組成的小島上——珊瑚小鎮,有些小島在漲潮時就會被淹沒,有些則被植物覆蓋比較穩定,在千萬個小島中,總有那麼一座小島,適合他們哺育後代。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在大堡礁的北部腹地,有一座雷恩島,它很廣茂也很特別。很少允許他人登陸,因為它是地球上最受保護的島嶼之一。大洋中的這個小不點,只有一公里長,卻引來成千上萬的海龜和海鳥的駐足。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這些海鳥從幾內亞起飛,經過日本達到北方、東邊的斐濟,甚至數千公里之外的亞洲大陸。夏天,這座雷恩島成了最熱鬧的時節,看著很擁擠很無序,其實井井有條。和來島上繁殖的鳥類不同,他們要前往最佳的巢穴地區——那片環繞整個島嶼的海灘,當它離開了海水的失重狀態後,他笨重的身體就會變成一個負擔,只能步履蹣跚,艱難前行。一個晚上,就有26000多隻海龜從四面八方而來,註定了這夜晚的漫長。而這些海龜,只是來訪大堡礁的其中一族而已。另一個到訪者未見其身,倒先聞其聲了。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這是一隻小鬚鯨,鯨魚中最小的種類,他們從更遠的南極洲游過來,到雷恩島南部的帶狀礁,在溫暖的熱帶海水中繁殖或者交配。觀賞鯨魚,成了當地旅遊的奇觀,有些鯨魚還扭轉局勢,觀賞起了人類。用巧妙的方法靠近他們,他們並不感到害怕,還用特殊的方式和海底的遊客打招呼,併為這些觀眾上演了一出水下芭蕾。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巨大的鳴響意味著體型更加龐大的鯨魚的到來。座頭鯨,和其他九類鯨魚一樣,每年都會拜訪大堡礁。他們曾經因為被獵殺而幾乎瀕臨滅絕,但現在的數量雖然反彈回了15000頭,但仍大約只有之前的一半。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這隻座頭鯨剛剛生產,她的寶寶就已經超過2噸重,超過6米長。和小鬚鯨一樣,它們也從南極洲過來交配和繁殖。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對於海龜媽媽來說,這個艱難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在這個海龜密集的地方,她要來來回回地喘息移動,尋找合適的產卵地。她們滿懷熱情的挖著窩,卻沒有意識到附近其他海龜媽媽有被活埋的危險,有些甚至還挖出了早已埋好的蛋。經過數小時的尋找之後,終於發現一個角落,於是利用厚重的鰭狀肢,精心地挖出一個洞,產下像乒乓球一樣的卵。到了早上,她們就會成為離島的部隊。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較量,因為炙熱的太陽正在冉冉升起,那些留在島上的海龜面臨著被烤熟的危險。當海龜離開海洋的庇護後,他們就賭上了自己的性命,如果他們所在的岩石區有潮水漲起,那他們才會有離開島嶼的希望。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雷恩島是外堡礁的一部分,因此也靠近外海。淺礁處斑駁的色彩,和深海的深藍色交相輝映。

堡礁牆垂直深入一千米的海底,在這裡珊瑚和深海的生物相互依存。所以,遷移的活動也可能來自海底的深處。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跟隨著遠程遙控探測器的鏡頭,彷彿進入了外星世界,漆黑一片襲來,而且及其寒冷。

4度左右,和南極洲海水的溫度一樣,800深處還不見底,一簇珊瑚矗立在堡礁牆上,斜斜地伸進深淵中。這裡,我們發現了一些深海生物的痕跡。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不過這隻鸚鵡螺就沒那麼熟悉了,它其實和章魚和烏賊的古代近親活化石,5億年前統治世界海洋。夜晚,他們就要進行遷移了。這支鸚鵡螺只有3釐米左右長,他們每天進行著晝夜的上下游動。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在大約150米處的堡礁牆上,有許多大的海扇,它們看起來像植物,其實是用分叉的手臂捕捉上升的浮游生物。隱若其中的是隻豆丁海馬,它是微小的魚類,以浮游生物作為食物。成年的豆丁海馬也只有1釐米多長,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魚類之一。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困在岩石區水池裡的海龜,因為潮水開始浮了起來,這是她們重生的機會。現在這些媽媽要做的就是橫跨環礁湖到達海礁邊緣。但是在這裡也是非常危險的,他們會遇到能夠肢解自己甚至撕裂硬殼的虎鯊!但是虎鯊一般不會攻擊,因為它們會選擇直接漂浮在海面上的鯊魚的屍體,它們在海龜的繁殖季節等了很久,就為了這最後的美餐一頓!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雖然有虎鯊在周圍,但是海龜們媽媽們還是會來回遊動,在一個繁殖季節中,來回八趟左右,每一次都會產下100多顆蛋。海龜和虎鯊都有庇護,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島上隨時會下起雨,這些暴風雨很有可能會升級,也就是美國人稱之為颶風,當地人稱是旋風的氣候。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這是大堡礁必須面對的最具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在2011年2月,大堡礁遭受到了最厲害的一次暴風襲擊——亞歷旋風。那是澳大利亞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旋風,旋風達到五級, 它所觸及到的一切都被摧毀了,巨大的暴風流嚴重破壞了風眼附近500公里的珊瑚群。等潮溼度和氣溫達到一定比例時,旋風就形成了,並非有旋風時才有高溫影響大堡礁。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夏天,氣溫飆升,靠近地面的陽光和沙石反射著熱氣聯合作用。在雷恩島上,海龜蛋在地下孵化是很安全的,但對海鳥幼崽來說,珊瑚礁變成了灼熱的火爐,無論如何,他們也要找到他們的庇護所。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隨著全球變暖,氣溫比平常高出了許多,夏天的水溫異常的高,這幾乎和暴風雨的破壞力是一樣的。沿著大堡礁沿岸,一條明顯的白熱線,表明它正在受到高溫的威脅中,珊瑚群失去了鮮豔的顏色。但它們還沒有死亡,它們能在這種褪色的狀態中存活數週,等待海水降溫的時刻。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20世紀80年代,大堡礁開始出現珊瑚褪色的現象,然而現在這種高溫褪色的現象經常發生。人類活動活動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變高,同時也讓海水變成了弱酸性,抑制了珊瑚的生長,同時也不能生產出白至質的骨架,再加上氣候變化旋風發生頻率的增加,大堡礁的未來令人擔憂。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但是,還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支撐著大堡礁的治癒能力,滿月過後的2到6周,大堡礁的珊瑚會開始產卵,然後形成大量的幼蟲,它們比針頭還小。一隻珊瑚蟲就像一個太空艙,它們在海底裡橫跨上數千公里,在洋流中漂洋過海,然後再尋找能落定下來的地點。在新的地方開始新的生長。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只要破獲不是太嚴重或者太頻繁,這種生命的持續傳遞或許可以幫助衰弱的堡礁恢復生機。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雷恩島上太陽昇起, 海鳥們日出而飛,向洋覓食。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夏末時節,雷恩島又稱了託兒所,石沙上成長著海鳥幼崽,石沙下孵化著海龜蛋。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等到某一刻,海龜們破殼而出,他們必須躲避蒼鷺的捕食,但終究難逃其口。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幾百只小海龜的犧牲,成全了其他小海龜能回到海里。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而在海洋裡,等待他們的還是未知的大冒險~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雷恩島吸引了大堡礁上絕大部分的生物

許多的動物只是參觀者

在啟程的時候

它們將大海的保護拋至腦後

海鳥們跨越邊界

飛到這裡的動物都失去了保護

那意味著它們的生死

與世界各地的大事緊密相連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大堡礁

至今還是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水下世界的神奇和美妙絕倫

時時處處都在創造著奇蹟

大堡礁已經證明了它的生命力

在巨大的自然變化下存活了下來

但什麼也不能和

人類所帶來的變化相比

特別是氣候變化

正如我們所見

大堡礁和世界各地都緊緊相連

因為無論多遠

我們都是相互聯繫的整體

我們所做的一切

都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我們的小海龜回來時

會如何呢?

大堡礁上的海龜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