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2018年县域经济百强,江苏独占25席,包揽前四名

厉害了!2018年县域经济百强,江苏独占25席,包揽前四名

6月28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及“县域经济100强(2018年)榜单”。百强县人均GPD为10.6万元。

百强榜单中,江苏有25个县(市)上榜,占总数四分之一。苏州、无锡的县域均进入百强并位居前十,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分列前四,宜兴、太仓分列第八和第十。

从全国县域看江苏,前十强有六强——昆山(1)江阴(2)张家港(3)常熟(4)宜兴(8)海门(18)——被江苏城市夺得,并独居前四。

赛迪是直属于国家工信部的研究机构,本次排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2018中国县域经济百强评估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建立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0个,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

2018中国百强县-县域经济100强全部名单

排名

县(市旗)

所在省区

1

昆山市

江苏省

2

江阴市

江苏省

3

张家港市

江苏省

4

常熟市

江苏省

5

晋江市

福建省

6

慈溪市

浙江省

7

长沙县

湖南省

8

宜兴市

江苏省

9

义乌市

浙江省

10

太仓市

江苏省

11

龙口市

山东省

12

荣成市

山东省

13

诸暨市

浙江省

14

浏阳市

湖南省

15

胶州市

山东省

16

宁乡市

湖南省

17

余姚市

浙江省

18

海门市

江苏省

19

福清市

福建省

20

丹阳市

江苏省

21

乐清市

浙江省

22

海宁市

浙江省

23

温岭市

浙江省

24

如皋市

江苏省

25

启东市

江苏省

26

准格尔旗

内蒙古

27

瑞安市

浙江省

28

广饶县

山东省

29

迁安市

河北省

30

靖江市

江苏省

31

泰兴市

江苏省

32

溧阳市

江苏省

33

南安市

福建省

34

新泰市

山东省

35

莱西市

山东省

36

平度市

山东省

37

桐乡市

浙江省

38

南昌县

江西省

39

滕州市

山东省

40

邳州市

江苏省

41

石狮市

福建省

42

莱州市

山东省

43

海安县

江苏省

44

招远市

山东省

45

诸城市

山东省

46

寿光市

山东省

47

仁怀市

贵州省

48

邹城市

山东省

49

新郑市

河南省

50

如东县

江苏省

51

东台市

江苏省

52

荥阳市

河南省

53

平湖市

浙江省

54

肥城市

山东省

55

肥西县

安徽省

56

扬中市

江苏省

57

三河市

河北省

58

伊金霍洛旗

内蒙古

59

巩义市

河南省

60

兴化市

江苏省

61

神木市

陕西省

62

新密市

河南省

63

乳山市

山东省

64

仪征市

江苏省

65

嘉善县

浙江省

66

永康市

浙江省

67

东阳市

浙江省

68

长兴县

浙江省

69

玉环市

浙江省

70

嵊州市

浙江省

71

沛县

江苏省

72

临海市

浙江省

73

青州市

山东省

74

句容市

江苏省

75

宁海县

浙江省

76

闽侯县

福建省

77

惠东县

广东省

78

蓬莱市

山东省

79

瓦房店市

辽宁省

80

宜都市

湖北省

81

醴陵市

湖南省

82

高邮市

江苏省

83

登封市

河南省

84

大冶市

湖北省

85

仙桃市

湖北省

86

苍南县

浙江省

87

禹州市

河南省

88

高密市

山东省

89

西昌市

四川省

90

邹平县

山东省

91

新沂市

江苏省

92

库尔勒市

新疆

93

射阳县

江苏省

94

海盐县

浙江省

95

潜江市

湖北省

96

海城市

辽宁省

97

新昌县

浙江省

98

昌吉市

新疆

99

鄂托克旗

内蒙古

100

德清县

浙江省

2018年县域经济100强区域分布

厉害了!2018年县域经济百强,江苏独占25席,包揽前四名

评价结果分析如下:

一、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是未来中国县域发展的主旋律

区域不均,东部占优。百强县东部地区占74席,中部地区占16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2席。与2017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2位,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各增1席。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初现成效。

强省强县,江苏领先。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6席,并包揽前4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22席和19席。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青海、宁夏、云南等省份的县域均无缘百强。

二、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第二产业是发展主要动力

百强县总体实力突出。 2017年,百强县的土地总面积、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5万平方公里、9105万人、8.2万亿元,以占全国约2%的土地面积,不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1%的GDP。

第二产业是百强县发展的主要动力。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6:53.8:43.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9万亿元,占比53.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3个百分点,也远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等发达省份。百强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减少第二产业的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第二产业整体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三、总体处在工业化后期,科技创新成为县域经济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

百强县的人均GDP为10.6万元,度超过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按照钱纳里工业化进程阶段划分,处于工业化后期。从产业结构水平看,百强县的三次产业结构为第一产业增加值<10%,且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也处于工业化后期。如何引导中国县域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向到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进而到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是处在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县域在新形势下应当积极把握的机遇。

四、进一步对外开放,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

百强县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28.0%,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不同县市差异大,昆山、义乌、如皋等地占比均在100%以上,但超过四成的县域不足20%。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平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的关系,依据自身区位条件,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

五、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内生需求增长动力不足

2017年,百强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7.5%),但高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依然是以投资作为主要内生动力,但在经济新形势下,积极刺激域内消费才是百强县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

百强县中,8个县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大于100%,78个县域介于50%-100之间,表明大部分百强县的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驱动,仅少部分百强县告别投资依赖,转向消费、服务为主的经济结构。

六、资本吸附能力弱,盘活金融渠道,推动资本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

百强县资本吸附能力不足。2017年,百强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1万亿元,较GDP体量相近的广东省相去甚远。较强的资本吸附能力能够保障正常的经济运行,百强县应当在发展过程中注重金融市场的管理,优化资金融通渠道,使域内资本高效有序运转,实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联动发展。

百强县人均存款较低。2017年百强县人均存款额为11.1万元,远低于浙江的18.97万元、广东的17.42万元和江苏的16.18万元,表明中国县域金融资本活力不足。储蓄总额偏低同当前经济形势及居民投资渠道拓宽有关,但储蓄是货币创造的主要来源,县域经济主体在注重引导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杠杆效应的同时,应当加强金融监管力度,以避免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

七、消费需求旺盛,生活性服务业亟待转型升级

2017年,百强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万亿元,占全国的8.5%,其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6万元)高出30.8%,与广东省持平。

较高的收入水平是消费需求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百强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42417元、19955元,分别比全国水平高出17%、46%,也高于广东、山东等发达省份,与江苏省大体持平。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百强县发展的优势,引导市场形态由大众基础型消费向精众深度型消费过渡,使供给侧升级催生和匹配消费升级,是对百强县产业优化升级,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机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