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19世界末期,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覬覦中國東北,內外蒙古,西北已久。想把這三地給侵佔了,連同外東北,外西北還有西伯利亞合併在一起,組成他心目中的“黃俄羅斯計劃”。為此,他下令從沙俄的聖彼得堡到外東北的海參崴修建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大鐵路——西伯利亞鐵路。

1891年3月,西伯利亞鐵路的裡雅賓斯克段率先動工建造,同年5月,海參崴段開始向北破土動工。一個東邊,一個西邊,兩者一同往中間修建。1898年,西伯利亞鐵路西段從伊爾庫茨克延伸到伯力。1904年,經過長達13年的施工,西伯利亞鐵路終於趕在日俄戰爭前建成,全長約為9288公里,跨越8個時區,是世界上最長鐵路。

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聖彼得堡的莫斯科火車站被認為是西伯利亞鐵路起點。到了20世紀中葉以前,西伯利亞鐵路的起點設在如今的庫爾斯克市。然而在21世紀初,西伯利亞鐵路的起點又被換成了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但無論起點再怎麼換,它的終點都沒變過,都是在外東北的海參崴。

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給沙俄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火車的轟鳴聲中,來自遠東港口,中國口岸的貨物及西伯利亞地區的豐富物產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沙俄的歐洲心臟地區。靠著鐵路帶來的勞動力與資金技術,西伯利亞一躍成為沙俄的主要農牧業基地。

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亞穀物產量已佔全國的17%。同時,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為滿足修路需求應運而生的採煤業、木材加工業、冶金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動了整個沙俄的經濟,極大的增強了沙俄的國力。還把沙俄在歐洲的人口吸引到了西伯利亞和外東北地區。

1863年時,西伯利亞和外東北地區總人口不到600萬,然而到了1914年,這兩地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1400萬。大量移民的到來,有效地緩解了西伯利亞和外東北地區勞動力匱乏的狀況。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在大鐵路沿線兩側,眾多的城市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也讓沙俄在這兩地區的統治逐漸牢固起來。

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西伯利亞鐵路的建成,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西伯利亞、外東北地區緊密的連結了起來。不僅讓沙俄原本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和外東北總共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繁榮了起來。還讓沙俄的亞洲地區的軍事力量呈直線上升。因為這條鐵路可以大大提高沙俄軍隊和軍用物質,武器裝備調動的便利性,由原先的一兩個月時間直接縮短為一兩個星期。

其實這裡還可以引申出一個問題,沙俄為什麼要趁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之際割佔中國的外東北和外西北?這是因為在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前,沙俄在這兩地區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上面都不如中國。所以它不敢與中國開戰奪取中國領土,只能趁著中國內憂外患之際,趁火打劫割佔中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沙俄在亞洲的影響力瞬間增加,還敢為了爭奪中國東北地區而跟日本開戰。在外蒙古地區,沙俄也是在一步一步的增強自己的影響力。1911年,沙俄趁著中國發生辛亥革命,支持外蒙獨立,並派軍隊進駐外蒙,包圍了中國駐庫倫的蒙古辦事大臣衙門,解除了清軍的武裝,並將辦事大臣三多及其隨從人員押送出境。

此後,無論是前面的沙俄還是後面的蘇聯,都藉著西伯利亞鐵路,源源不斷的把軍隊運送到外蒙,對外蒙加強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後來,中國政府雖然收復過外蒙,但最終還是被蘇聯的軍隊給趕了出去。

這鐵路建成後,繁榮了約1400萬平方公里領土,還讓中國一地區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