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美物计主编 美物计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文 | 美物计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声声慢》

这首歌,

相信很多人没听过。

某日,

文先生忙碌工作了一整天,

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

随手打开了一个歌单,

就听到了这首《声声慢》,

明明是很简单的歌词和曲调,

却莫名被它惊艳到了。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青砖、白马、山花蕉叶、

屋檐雨滴、炊烟袅袅、

还有不知道在哪里的你……

安静,舒缓,干净的声音,

唱出了一个个悠长意韵的场景。

仿佛那时光悄然流转的

一幅幅古老画卷就在眼前,

非常美。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听着这首歌,

便想起童年的老屋,

拾柴回来打招呼的老水牛,

蒸红薯的灶炉炊烟升起来,

园里的瓜,长得如此饱满。

可惜再也寻不到踪迹。

听着这首歌,

便想起江南古镇里的雨巷,

骑马之人穿过暮色,

穿过炊烟,穿过冗长的岁月,

寻觅意中人,

最后蹉跎辗转,无终而归。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1

世间万物

都似有你踪影

长发引涟漪

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有人说年轻就是热血,

可以不顾一切的向前猛冲;

有人说,年轻就是一张白纸,

唯有经过染缸才能沉淀出本色。

可偏偏有一种少年,

不猛冲,也不想染色,

用《声声慢》,用干净和安静,

对这个世界微微一笑。

2017年,95年出生的崔开潮

发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急驶的马车》,

他那仿佛被岁月浸过的声音,

瞬间就吸引了无数人。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那一年,

崔开潮独自一人

来到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

只为替远方的爱人

去看一场她喜欢的音乐节,

因为她在很远的地方,

所以他愿代她去听。

音乐节结束后,

崔开潮走在古老的街子古镇里,

碰巧有人骑着一匹白灰色的瘦马而过,

他猛然一怔,停下脚步,

想着骑马之人是否在寻觅爱人,

那一刻,时光在脑海中流转,

穿过了几个世纪,

仿若置身于一幅古老的画卷里。

夜晚的街子古镇

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

雨水零零碎碎地洒落屋檐,

靠在客栈二楼窗台的崔开潮

写下了这首歌。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巷》

我有个小小的梦,

是在江南的小巷里,

擦肩遇见撑伞的你,

一起踏过微微贱起雨渍的青石板。

少年用自己诗意般的歌词

和独特的声线,给我们讲述了

一个美好而悲伤的故事,

“当我置身山间的时候,

依然会想,你在哪里。”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何为思念?”

“日月,星辰,旷野雨落。”

“可否具体?”

“山川,江流,烟袅湖泊。”

“可否再具体?”

“万物是你,无可躲。”

时光蹉跎,

一个故事跨越千年,

那句“你在哪里”,

早已是目光所至,皆在追寻。

世间万物,都似有你踪影。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2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这首《声声慢》

用了中国古代的词牌名做歌名,

并摘取了李清照最经典的两句诗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世间最美的爱情,

都藏在中国古诗词里,

崔开潮的这一份“寻觅”,

千年前的李清照早已深有体会,

人难念,情难断,欲笺心事声声慢。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公元1129年,

李清照的丈夫病入膏肓,

弥留之际,他把毕生的心血,

所有的文物和著作,嘱托给李清照,

因为他知道世上只有这一人

能读懂他的灵魂。

古代女子独立生存本就困难,

何况是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

她一个弱女子带着文物一路逃亡,

找人托运怕被人劫走,

就寸步不离将它们守在身边,

可是觊觎宝物的人太多,

文物屡屡被盗,

每次都像在挖李清照的心头肉。

历经十年漂泊,

好不容易局势稳定下来,

李清照终于在杭州定居了下来,

她下了一个更大的决定:

要帮丈夫明诚完成《金石录》。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此后漫漫的岁月里,

孑然一身的李清照一心写作,

终于,《金石录》付印了。

她和他的心愿已了,人生再无牵挂,

于是李清照又爱上了喝酒,

可总是越喝越寂寞,越喝越思念,

醉后提笔,她写下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其实,哪是《金石录》完成后爱上喝酒,

只不过曾经对酌,现在独自一人罢了,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每每读《声声慢》,潸然泪下。

清照啊清照,寻寻觅觅,

你究竟在寻觅什么呢?

寻一份真挚的感情,

亦或者是寻回少年时代的快乐?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她曾是一个明媚的少女,

溪亭日暮,乘舟误入藕花深处,

说不出的意兴盎然;

她曾蹴罢秋千,遇见喜欢之人,

羞怯而去,却忍不住倚门回首,

把那青梅浅嗅。

她也有过羡煞世人的爱情,

二人意趣相投,时常诗词唱和,

共同研究金石书画,

有过赏花赋诗,有过赌书泼茶,

谈笑风生,岁月静好。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后来花落了,故事也黯淡了,

江山破碎,世事飘摇,

深爱之人不幸离世。

两个人的花前月下,

变成了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何为孤寂?”

“清风、艳日,无笑意。”

“可否具体?”

“左拥、右抱,无情欲。”

“可否再具体?”

“不得你。”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原来有故事,才有好词,

一生波折坎坷,有欢笑有落寞,

得一知己,此生无憾。

那种“一眼万年”的感觉怎会忘记?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

听着他唱啊唱

时间它晃啊晃

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

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木心

亦舒说:

“如此深情,却难以启齿。

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

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甜言蜜语,

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有多少的情深,

就有多少的心事与惆怅。

常常听人感慨岁月蹉跎,细想,

时光不曾辜负任何人,

也许是我们自己怠慢了时间。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寻寻觅觅,点点滴滴,

宛然模糊的身影,

停留在哪里。

这是一种美,

一种从千年前穿越过来的浪漫,

它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在我们心中,

等待着某一天某一个时刻被唤醒。

一首孤独了1000年的歌:最深的情,给最懂的人

“何为欢喜?”

“晓风、明月、新生绿。”

“可否具体?”

“把酒、赏月、话天明。”

“可否再具体?”

“和你。”

人生短,声声慢,

日子就该像歌词唱的那样,

一声一声慢慢流淌,

心底藏着一片宁静的湖,

任凭疾风骤雨,依旧波澜不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