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公元1901年11月7日,清末一代重臣李鸿章在代表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抑郁而终,享年78岁。中国人一向喜欢“盖棺论定”,而李鸿章死后却无法论定,有人称他是卖国贼、外夷奴仆,有人称他是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治世能臣,其中与他同时代的梁启超的评价算是最为中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然而,在老百姓的眼里,评价一位官员的好坏往往喜欢用一个标准:是不是清官。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李鸿章显然不是一个好官。当时就有一副对联来描述李鸿章的富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以此来讽刺李鸿章(合肥人)、翁同酥(常熟人)的富有。那么李鸿章到底有多富有呢?我们从1904年4月,他留给直系子孙《分家合同》可以了解一二。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这份《分家合同》没有包括金银财宝等动产,仅涉及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市的土地、房产和一处当铺等不动产,没有注明其规模、价值,但若以当下的行情来估算至少上亿。另外,保存在上海图书馆的《李氏积善堂房地产契约集》中,李鸿章在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等都留有不少股份。从这些第一手史料可以看出,李鸿章无疑是相当富有的。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上述仅仅是登记在李鸿章名下的资产,若要算上李氏家族的家产,虽称不上富甲天下,富甲一方绝对是有的。据传闻,李氏家族在李鸿章发迹后开始大量购置田产,最盛时达250多万亩,光合肥东乡就占耕地约60万亩,占当地耕地面积的2/3。李氏家族采取“万亩建仓”的方法租借给亲朋管理以收取租金,而根据李鸿章名下的田产,他每年可从中收租5万石。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当然,李氏家族的富有除了李鸿章得势外,还得益于其中的几位富有经商头脑的人物。如李鸿章的四弟李蕴章,他能两手同时打算盘,盖房子绕着地基走一圈就能算出需要多少材料、工时;买地时在地里走一走就能闻出该地能产多少粮食;他在湘、淮两军攻灭太平天国时大发横财,曾买下太平天国陈玉成英王府和安庆的几十处房产,其家业连李鸿章都望尘莫及。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还有李鸿章的五弟李凤章,尤其善于利用二哥的关系,他经营过地产、商贸和典当行,曾买下大半个芜湖,堪称李氏兄弟中的首富。梁启超说:“世人竞传李鸿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约数百万金之家产,意中事也。”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几百万良白银,那也相当于今人民币10亿元左右。然而,风光一时的李氏家族最终随着李鸿章的逝世而四分五裂。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李氏家族可谓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他们在李鸿章死后背负骂名,不得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而开拓了自己一番天地的,也有因吸食鸦片、打牌赌博而倾家荡产的。到了李鸿章家族的第四代、第五代,适值建国初期及文化大革命时,他们的出身又成了最大的障碍,他们不仅没有沾染到李鸿章的半点光,反而比平常百姓生活地更艰难。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如今,李氏家族中学术地位最高的是李鸿章三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李道增,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三子李道钧及其大儿子李国源和侄子李国栋三人先后担任外交官。李昭庆的第四代孙中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3人靠自己的打拼成为国内外负有盛名的亿万富豪,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如今,李氏后人遍布海内外各个领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他们正试图重建曾经的家族声望。

梁启超说:李鸿章财产也就10个亿而已,其家族后代亿万富豪有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