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北供銷社:因遊客找冷和避暑再次「翻紅」,拎瓶子打醬油成時尚


在北緯53°座標上,坐落著我國最北的小村莊—黑龍江漠河北極鎮。北極鎮,地處中俄界江黑龍江源頭南岸、大興安嶺森林腹地、中國最北端、與俄羅斯隔江相望,下轄3個鄉,轄區面積2380平方公里,與香港面積大小相當。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大多數以耕地、捕魚為生,民風淳樸。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北極鎮還保留著一個建國初期興建、流行的供銷社,它就是北極鎮供銷社,也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最北的供銷社。

鄉村供銷社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在“保障物資供給,促進生產發展”為使命的解放初期,一直是我國物資生產資料分配製度的一個主體。在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在農村布有健全的網絡,甚至在村、組這樣的“市場神經末梢”都有自己的銷售網點。改革開放後,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供銷社體制開始衰落,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叢秉武,一位有著36年工齡的供銷社老職工,也是一位和供銷社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老人。目前,他和老伴兒張鳳榮打理著的北極鎮供銷社。每天一大早,叢秉武和愛人都會早早來到供銷社賣貨。雖然顧客時多時少,但他們兩口子並不太在意,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圖為:早晨開門後,叢秉武將寫有貨品的小黑板掛出來,他又一天的供銷社生活開始了。


與現在流行的大大小小超市不同的是,北極鎮供銷社最富特色的就是保持了原有的經營模式。如今它經營的基本上還是商品大全,從服裝、副食、日用品,到農藥、化肥,種子,甚至連花圈都有。在鞋帽包專櫃,世界名牌阿迪達斯、耐克比比皆是,當然都是“山寨”版。這些商品除了中老年村民喜歡外,也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很多在縣城裡打工的姑娘小夥由於本身每個月掙的就不多,為了節省開支,他們每次回家時都會購買一些衣物和必需品。

叢秉武和老伴兒張鳳榮在北極鎮供銷社門口,這是他們為數不多的合影。他們在身後的屋子裡一干就是36年,從帥小夥俏姑娘變成了帥大叔和俏阿姨。

走進北極鎮供銷社,高高的櫃檯,陳舊的貨架,琳琅滿目的日雜商品等等,都能喚起很多60後、70後兒時美好的記憶。一位70後遊客坦言,那個時候,對很多孩子而言,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去供銷社玩。因為供銷社的房子不但最大、最高,而且在裡面工作的阿姨又特漂亮,說話細聲細語,很迷人!“那個時候,每到一處鄉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供銷社,供銷社的房子也是當地最好的建築!”談到供銷社的歷史,叢秉武滔滔不絕。


兩位遊客正在遊覽供銷社,尋找兒時美好的記憶。

北極鎮供銷社使用的秤,依然是老式檯秤。

由於歲月久遠,北極鎮供銷社的櫃檯已經被磨出了明顯的歲月痕跡。

“這些五金配件都是本村的村民來買,釘子什麼的還是按照老規矩論斤稱著賣,醬油醋還是像幾十年前一樣散裝著賣,我們這裡,還有不少孩子拎著瓶子來我這裡打醬油或醋呢!我不認為這是落後,反而更是一種懷念和美好!”叢秉武感慨地說。圖為:叢秉武夫婦正在賣貨。

談及緣何守著供銷社待了大半輩子的原因,叢秉武深有感觸地說:“我是供銷社的老職工,改革開放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發展,供銷社就慢慢地不行了。當時,我既沒有工資又沒有地,別的也不會幹,想來想去,最後,決定還是在供銷社做點小買賣!”。稍後,他又接著說:“不過我的店面沒有租金,成本小,價格低,既利己又惠民!別的店得承擔工資和租金,我沒有這個擔心,多賣多得,少賣也能湊合!”。


在北極鎮,像叢秉武經營的類似供銷社原本有3個,由於種種原因,另外兩個已經消失了。叢秉武介紹,改革開放以前,供銷社職工依靠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也只能維持日常生活開支,沒有住房,多數職工都住在櫃檯後面存貨的小配房裡,沒有電視,沒有傢俱,甚至連取暖的爐子為了貨物安全都不能看見明火。“那時,我們的生活還不如種地的農民兄弟呢!”叢秉武這樣感嘆。圖為:一位村民到供銷社購買塑料布,用於鋪設地膜。

近年來,隨著冬季前來北極鎮“找冷”和夏季避暑“找涼”的遊客越來越多,叢秉武看到了商機,他有針對性地多進了一些棉衣、遮陽傘、充電寶等遊客必需品,堅持現金和微信雙支付,最關鍵的一點是,無論是賣給熟悉的村民,還是賣給陌生的遊客,他都堅持做到一點:誠信經營,薄利多銷,絕不抬高物價,更不欺騙顧客。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北極鎮供銷社隨著時代的發展,搖身一變再次“翻紅”,一年下來的利潤也相當可觀。

“幾十年了,咱賣貨講究的就是質量好、斤兩足、服務好,這也是咱供銷社的老傳統!”談到供銷社近半個世紀的變化,叢秉武這樣語重心長地感慨:“其實,我們最應該感謝的是黨的英明的領導,和國家經濟的繁榮發展,如今,大家都有錢了,才可以出來遊玩,否則,指望著北極鎮這點人口,我們老兩口也只能混個溫飽,大量遊客的到來,也讓我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奔上小康了!”。圖為:傍晚期間,當地邊防派出所民警到供銷社走訪。


旅遊給供銷社帶來了效益,生活富裕了,叢秉武也開始玩起了手把件,他笑談“生活條件好了,也該享受一下夕陽紅的美好生活了!”。若喜歡,敬請轉發圖集,關注上方“北疆記錄者”,查看更多東北獨家原創風土人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