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今年高考,超一本线40分,最后却去了一个三本。大家怎么看?

手机用户63958424601

不知道题主说的是哪一年情况,2018年很多省份的录取工作才刚开始呢。目前,大部分省份进行的是提前批次录取。

在2017年的时候,的确有部分高分考生最后去了三本院校,造成高分严重低就的情况发生,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的志愿填报出现很大的疏漏。

有些时候真的是“考的好不如报的好”。其实,志愿填报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次人生的选择,但是很多家长或者考生对于志愿填报存在很大的误解。

甚至,有的家长和考生根本就不理解高校的录取流程和规则,简单的认为分数决定一切。

在给自己的学生解答志愿填报的问题时候,发觉学生之间最大的差异不仅是成绩的差异,而是见识的差异。

不同认识水平的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表现的差异十分的明显。有的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去咨询志愿填报专家的意见,参加目标院校的宣讲会以及志愿填报的讲座。而有的家长和考生查到成绩以后就万事大吉,然后是随意在网上找一点资料,然后就开始填报志愿。

实,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不同考生之间的差距要比成绩表现的差距要大的多。

“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就报什么样的志愿”这是很多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候坚信的规则。

就是这样的想法,害了很多考生,也让一些考生在志愿填报时候很盲目。

有不少家长认为志愿填报其实很简单,不就是看下自己排名,然后找到对应的院校呗,直接把那些历年录取名次和自己相近的选出来就可以。

在不正确的理念下,有的家长把志愿填报完全交给考生。但是由于考生受到自己认识的局限,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往往会显得茫然无寸,胡乱的填写一些志愿或者是简单的仅仅凭借自己的喜好盲目的选择专业和院校。

还有的家长虽然自己也参与,但是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各种道听途说的零碎信息来做决定。简单认定某个院校就比较好,或者某个专业比较热门,于是就开始知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选择。

甚至,有的时候就不关注批次的问题以及录取规则的问题。

就是因为有的考生对志愿填报有不正确的认识,志愿填报显得十分的随意。下面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现象。

1、志愿填报没有分开档次。

有的考生会盲目详细,自己的成绩就一定能上某个学校。因此,就选择了一两个院校,其他院校全部是凭借自己的感觉选择的,甚至有的志愿就是空着的。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往年的录取数据只是一个参考。只能通过往年的数据,对今年的录取情况进行一个大致的预测,但是只要是预测都会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虽然说大部分院校历年的录取情况都会比较稳定,但是也不排除有一部分院校每年的录取波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一些省外的学校,和一些省内的重点院校。

如果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出现了扎堆的情况,可能就会造成录取的分数波动比较大,而自己选择院校也没有拉开档次,那最后很有可能会出现踏空的现象。

所以,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尽量要把自己的志愿分开档次。

2、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填报志愿。

每年有不少考生以一本批次的分数报考三本院校,或者是以二本批次的高分报考专科院校。

之所以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三本院校和高职高专类的院校一般宣传力度都比较大,有很多考生对于信息的来源不加甄别。

盲目的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就业率,或者是毕业生的平均薪酬情况,然后仅仅根据听到的片面信息去选择院校或者专业。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十点深谈

看了一下,不知道这是哪年的问题,因为今年的高考尚未开始录取,何来已经被录取?

不过用了“今年”二字,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年年可以用,这就是文字陷阱,也是文字的魅力。《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是玩了文字游戏,将荆州从东吴长期借用不还,借条上写的就是“今年借了明年还”,所以在此顺便提醒一下大家,借钱时候一定要把年日月写上,以防不必要的麻烦!

高考脱胎于过去的科举考试 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是普通人改变人生的非常重要途径。过去的科举考试,有这样的说法: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此话虽然失之偏颇,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笔者已经高中毕业十多年,对高考的填报志愿早已没有研究,即便当时自己高考,也是糊里糊涂填报志愿,虽然超出一本线50多分,但也未能读到心仪的大学!

不过人生就是如此,岂能尽如人意,但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从毕业后的人生发展来看,笔者也不逊色于其他同学,学校是一方面,后天自己的努力也是一方面,歌词里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希望你弟弟能够调整心态,生活不会听弱者的自怨自艾,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


打虎拍蝇

警惕三本这个坑,这是一个大坑,劳民伤财害人。

以往的报考,是按照批次的,一本二本三本,泾渭分明,考生绝不可能出错,甚至包括二本专业三本的独立学院,也不可能鱼目混珠,但今年是全都混在一起,一共16个报考学校,从A开始,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有考生报错志愿,尤其是高分考生,本来一本一批的,报到二本甚至三本绝对有可能。

所以切记:先分学校,再分专业,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历年录取排位,做好统计,尤其要区分好本校,分校,校区,独立学院,等等,别掉坑里,路上有坑,就得自己加小心。

说说三本,我发现今年最受益的是三本,而三本大部分都是私立学校,哪怕已经升为二本,但也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而这个是特别容易忽悠家长的,这样学校基本都有一个正派的校名,绝对高大上,有华丽的宣传册子和完美的数据,很容易让学生和家长一见倾心。

切记:分辨方法,第一看学费,学费通常是公立学校的四倍以上,一般都是1.5万到2万,公立学校也就四五千的样子。第二看排位,这些学校的排位基本都在后40%左右,第三看学校的老师因为成本核算的缘故,这样学校很少会花大价钱聘请名师,在老师介绍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家长要擦亮眼睛。


韩东言

哎!本人经过两次高考,没有一次报考志愿命中的!

我不是个迷信的人,可是有时又不得不信命运这个事情。

我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老师甚至在高考前对我说:“高考时好好发挥,奔着名牌大学前进!”

呵呵,我两次高考,每次都比平时成绩低几十分!

平时年级前五十的成绩,到了高考都在150名以后了!

我不想承认我心理素质差,可是赤裸裸的分数差异在这里,不承认也不行!

每次虽然都超过一本线三四十分,可是两次报志愿,报哪个学校,哪个学校就涨分!!

(一)第一次

第一年,我在华中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三选一,研究这三个学校录取线的曲线变化,招生人数等,综合考量后,报了华南理工大学。

我还觉得这个离家远,报的人也许会少一些。

结果,那一年,只有华南理工提档线涨了,其他两个学校不但没长,反而落了一些,如果报了那两个任意一个,都走了。

第一年,我只报了这一个志愿。

后来,没录取上,我妈妈才对我说:“没录取上也挺好的,报完志愿的那天晚上,我一晚上都没睡着。广州太远了,我实在不放心。”

爸妈都是尊重我意愿的父母,我听到妈妈这样说,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么担忧距离的问题。

自欺欺人的想:命运给你的,也许是最好的安排。

虽然我没去广州,可是让父母安心了,也挺不错的。

(二)第二次

然后,复读,又是超过一本线四十分的分数。

这一次报的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服从分配。

提档线下来,发现我的分数超过了提档线足足6分!很开心的等了好几天,也没查到录取信息。

后来,才失落的发现,居然自己没被录取!

专业服从分配,超提档线6分,居然没被录取,估计没有几个谁还会像我这么点儿背吧!

当时在农村,很傻,不知道打招生电话问一问,也许是被别人顶了也未可知。

当时就那么傻傻的等通知。

很憋屈,很失落。

那几天,感觉天都是昏暗的,心情都是死灰的。

因为,去不了这个,我就只能去一批B的院校了。因为我不能再复读了,我真的不想面对高考了。最后,我也确实去了一批B的一个离家很近的学校。

(三)没有让失落继续在我生活中的我的后来

好在我是个乐天派,随遇而安的,在即使不满意的学校,也快乐的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很充实,很开心。

后来工作,也不断得到领导的认可,自我价值感还不错。

别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影响到后面脚步的坚定;

别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不再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

人生的路还很长,高考只是其中一个插曲。工作成绩的好坏,与学校的高低,有关系,但绝不是决定关系!

最后,举个例子,激励一下你。

我弟弟,也是高考失利,他不是因为心里素质,是因为考前彻夜照顾一个生病的同学,很疲惫,状态不好。

他没复读,去了一个二本院校。毕业后工作很努力,公司的图书馆的书都被他看遍了。工作成绩一直很好。现在是一个美资企业的

技术主管,还受到了当地电视台的采访呢!

所以,如果可以选择复读,那么就认真复读,争取来年报个如意的大学!

如果,不选择复读,就接受现在的安排,并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学习一切想要学习的内容!

现在网络课程这么多,想学什么网上都有,只要你努力,一定会在社会上有一片自己的立足之地!

我现在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一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是为了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你也一样,人生才刚刚开始,加油!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高考成绩很重要,但是这次的事件告诉我们填报志愿更重要。如果没有认真谨慎填好志愿,再高的分数最后也只是徒劳。


我有一个同学,和上面的事例一样,15年的广东考生,当年考上了2a,比2a多出了30分左右,当时的2a线是519,他考了541分左右,不幸的是,都没有被学校录取。因为16年高考改革,想着全国卷会很难,也就没有选择复读,最后选择去读了专科。


卷毛八一八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今年的考生和家长来说,填报志愿的事现在就需要关注,特别是家长,一定要提前着手。

志愿填报是件非常复杂,又极具冒险性的事。短短几天,需要做出一个艰难而重大的决定,实属不易。为了到时候填报的准确顺利,各位家长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收集数据,近几年的所在省份的高考录取各种数据,应该是非常多的。了解本省今年招生政策,特别是变化的部分。学习填报志愿的基本知识,要尽可能的全面。

最后,建议各位家长多了解几个在历年填报中失败的案例,从反面增加填报志愿的经验水平。


优学优考策略
高考,就像人生一场重要的战役,我们都经历过。付出了汗水,考出了超出一本线很多的好成绩,211、985名校占据一席之地,就算功德圆满了。

今年的确有点不一样!

即便考了不错的成绩,超出一本线很多,也不一定能去到一本大学,甚至连二本大学都去不到!就像题主弟弟这个情况。

甚至,浙江考生高考646分上了三本学院的同学也是不只个位数。这个暑假,委屈的人估计着实不少。

原因呢?今天倍思校库网帮大家找出原因,真的希望明年高考的同学不要悲剧重演!

浙江考生高考646分上三本学院,问题原来出在这!

前不久,浙江高考普通类平行志愿第一段专业分数揭晓,按照各高校最低投档分数线,有五六所独立学院杀入了前100强,碾压众多985、211高校。尤其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计划招生80人,最低投档分数线为646分,比武汉大学、华东师大、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老牌名校的录取分数还要高。

而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这两所独立学院的投档分数比自己的“爹娘”——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分数还要高。

这样的现象,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原本录取名次在全省8万名之后的独立学院,能录取到如此之多的高分学霸?

6所独立院校杀入100强,碾压众多985、211

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平行投档(一段)分数线》中可以看到,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最低录取分数为646分,高于华东师大、南开大学的644分,紧紧排在厦门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后。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最低录取分数为637分,高于四川大学629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最低录取分数为631分,也高于南京师范大学625的分数线。

还有像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等六所独立学院在浙江第一段的录取分数与众多的985高校旗鼓相当,甚至像中国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海南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这些211高校的最低投档线都还要低于这6所独立学院。

据悉,独立学院在国内诞生时间并不长,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根据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学和财产管理、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此前,独立学院都在二本之后招生,所以被称为“三本”院校。

近年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独立学院也逐步开始进入到一本(一段)招生。

但由于办学历史,师资配比和生源等关系,以及独立学院只能颁发独立学院自己的毕业文凭,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还是远低于公办的本科高校。

学霸们填报三本院校,是失误还是另有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学霸不约而同去填报原来的三本院校呢?目前大部分的推测都认为这是“误报”!

但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高分考生误报呢?尤其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计划招生80人,难道真的有80名646分以上的高分学生填报志愿吗?

原来,今年的浙江高考招生进行了重大改革,志愿填报方式从以前人们熟悉的“分批报”,改为“不分批次,专业平行投档”。换言之,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不再分别报名了,而是混在一起,各个学校也不分批招生了,原先的三本院校和重点大学可以同时招学生。并且,原先报志愿是先确定学校再定专业,现在每个志愿就是一个“高校+专业”组合,并且可以打乱。

在模拟志愿的时候,不止一个人被三本学校录取。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XX大学XX学院,还有一个学霸,直接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填在了第一个。

为此,老师也反复提醒过,同学也嘲笑过,还曾经发过相关的书籍。其实,这些学校看似名称相似但代码和名称都不一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只能说考生和家长太马虎了。

不过,也有过来人表示,不能埋怨学生和家长,这些独立学院太“坑”啦。一位浙大毕业生表示,她父亲到他大学毕业都没能弄清浙大竺可桢学院和浙大城市学院的区别。

仅从用词上判断,不了解相关情况的人确实难以区分二级学院和独立学院;不做好功课的家长和考生更不会知道除了部分医学院外,其他二级学院是不会独立出现在招生名单当中的。

提醒:考生与家长需多了解情况,遇到问题主动咨询老师

不过,真的有80名高分考生填报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吗?

而据相关专家分析,这次浙江高招改革,设立了“分段填报”的制度,第一段是排名前20%的考生,第二段是排名20%~60%的考生,第三段是排名60%~90%的考生。目前完成和公布的,只是第一段而已。所以,真实的情况就是,在这排名前20%、成绩较好的考生中,只有极个别填了三本学校,然后被录取,他们的分数自然也就成了所谓的投档分数线。往往这些三本学校录取的大头在后几段的学生之中。

对此,宁波一位教育专家说:“新高考利大于弊,尤其是80个志愿填报,完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取消分批录取,也有利于打破一二三本批次的壁垒,有助于倒逼高校提升办学质量,有利于激发高校竞争热情。”

但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呢?他认为,首先,家长和学生都需要了解新高考,了解高校,填报志愿要慎重,遇到问题主动询问老师。同时,老师作为一些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和身边最有见识者,建议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予以关心和帮助。


倍思校库网

这就是考得好不如报的好,高考生报志愿最重要的是如果分不清一本和三本,最好的办法是看收费,一般三本和独立学院一年收费都上万,而一本和二本收费一本都得是5000-6800元,第二看位次,比如南航2016年河南录取位次排名在9千多名,分数是617分以上,而今年南航位次9千多名,分数却是595分左右,那595分以上的同学可以大胆的报了,另外要注意大学有吃香和不吃香的专业,好专业要比冷专业要高出2-5分,有的甚至更高,并且大学专业分是从高往低录取,你虽过了进档线,若报的第一专业没录取然后第二专业录,注意有的985,211大学第二专业录取要有绩查,一般一分,(三四五专业好像没绩查),就是把你的分数减去一分放到第二专业去录取(也是从高分往低分录)。因为我孩子去年参加高考,报志愿研究了几天,彻底明白咋回事,而且贫困地区的高考生专项计划(就是提前批)比正常重点一本院校分数可以减10-6分(国家专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比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分又低点,许多贫困地区孩子没电脑不知道这个计划,不买报考院校的高招录取书(140元,对农村孩子来说太贵了,而且一次性),希望国家在贫困地区抽出专人辅导农村孩子报志愿,如需要我愿当志愿者。另外希望国家免费发放报考录取书,哪怕五人一套。


汗王猩猩

基本都一样,中国高等教育很菜比,大学老师上课不好好教,交了也是些理论的东西,工作根本用不上,成天就知道搞科研,评教授,拿项目,然后吃喝拉撒全都从项目报销,本科教学谁管你?本科生根本学不到什么,本科毕业不如技校毕业的会的多!所以本科生之间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办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虽然三本毕业证不如一本毕业证好看,但也不绝对,毕竟真金不怕火炼!


VideoCutter

我们没法理解,各省不一样,我们这是一本和二本志愿还有一、二本的提前批同的报,有的分挺高的,结果把提前批报了志愿,因为题前批分低点,被提前批录走了,所以你不是提前批的,提前批不能填报,把一、二本志愿埴好,首先录一本,一本录了,二本志愿就没用了,但如一本滑档,还可以录二本,填上有好处没坏处,我们这三本是一、二本录完再填三本志愿,所以错不了,你们这种错误我不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