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震最爲嚴重的是哪一次,造成了怎樣的後果?

王新阿寶

我國幅員遼闊,境內地質環境非常複雜,在歷史上就出現多相當多的地質災害。其中,明朝時期是我國地震多發的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在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發生於渭河流域的一次特大地震。

華陰縣重修西嶽廟記碑

據史料記載,明代共發生地震165次,其中人員傷亡最大的當屬1556年的這次大地震,長期以來,此次地震多被稱為“嘉靖乙卯大地震”,進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多被稱為“華縣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位於華縣附近,重災區波及陝西、山西、河南、甘肅、寧夏五個省區,達三十餘萬平方公里。而有感地區包括陝西、山西、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山東、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十一個省區,面積達三百餘萬平方公里。地震爆發時,“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陝西渭南、華州、朝邑、三源等處,山西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中,或平地突城山阜,或一日連震數次。河、渭泛張,華兵、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三萬有奇”。在這次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陝西關中地區幾無人煙,部分官員甚至“無民可治,無廳事可處”。

嘉靖皇帝

由於此次震中地區之前就曾發生旱災,再加上地震的影響,故而出現了糧食短缺的情況,糧食價格飛漲,而災民卻無力購買,所以在震區內也出現了災民哄搶府庫的情況,一時災區情況混亂。又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奉旨賑災的戶部左侍郎鄒守愚也在期間因病去世,史載“疫大作,鄒公卒於長安。民疫、餓、震死者十之四五”。

明史

在地震發生之後,嘉靖皇帝便派遣官員前往災區祭祀當地的山川大河,並開始對災區進行救助。派遣官員前往災區進行勘察,針對災情的輕重劃分等級,以蠲免賦役。此外,在受災最重的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下發賑災銀十萬五千兩。另,明廷也命令各地方政府分別收斂死於地震的災民屍體。

再而,此次地震所涉及的地區都是北部邊防重地,因為地震的原因許多軍事設施都已經損毀,為了防止“北虜”趁機南下作亂,嘉靖皇帝第一時間安排災區軍事設施的重建工作,加強軍事防禦。

1.王建域,嘉靖大地震的重要史料——耀州文廟新發現明《重修廟學記並詩碑》,碑林集刊,2005年00期

2.高峰,嘉靖大地震,尋根,2013年03期

3.張美麗,明代華縣大地震震害及救治研究,碩士論文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鄭成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