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急于上市,对此你怎么看?

IT小妞

上市是确定了,而且已经公布了具体的财务数据。


成立3年就上市,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在国外,即便是刚刚成立的公司也能够上市。而在几年A股上市的富士康,其前身福匠科技也不过才成立3年而已。


2016年拼多多净亏损为人民币2.92亿元,在2017年亏损为人民币5.251亿元(约合8370万美元)。下图为拼多多近2年及2018年一季度的营收情况,注意单位是10亿元。


上市最主要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融资,二是变现,拼多多也不会脱离这两个范畴。对企业自身来说,融资可以支撑后续的发展;变现则稍微复杂些:现有的投资人有了便捷的渠道,可以兑现之前的投资收益;公司拥有期权的员工或者高管,也可以实现财富的大幅增值。


不过,对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来说,他在对外的公开信当中却没有提上市的“现实目的”,而是务虚地只谈上市的社会意义,诸如:让社会公众分享拼多多创造的经济价值;将拼多多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中;云云。反正大家随便听听就好。(下图为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首先,我们需要肯定拼多多存在的商业价值,毕竟更多的消费者获得了便宜的价格(质量先不论),得到了实惠,对这3亿消费者来说,是有价值的;同时,拼多多作为一个后来者,其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让淘宝、天猫、京东这样的平台巨头,不至于现在就开始利用垄断优势来收割消费者。



和其他几乎所有科技类上市公司一样,讲故事是必须的。比如雷军就说,小米是:苹果×腾讯;好吧,黄峥也借用了这个创意,说拼多多是它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你听得懂黄峥说的这句话的含义不?反正孔方兄是没太懂,好吧,黄峥你赢了。


不管怎样,拼多多上市,很多人会大赚,很多人也会套现;但好在,拼多多不在A股上市。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新闻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孔方财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今年的资本市场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那些曾今都很低调的互联网“独角兽”企业都开始纷纷的着急了起来,着急什么呢?着急IPO。

我们会发现像小米、美团、滴滴这样的或快或慢的都已经在筹备自己的IPO,如果时间倒回去年,关于IPO这些“独角兽”的回答一定是“不急”。所以,可以见得今年或许是IPO的最佳时期。因为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的竞争确实很激烈,如果不抓住这波热潮的话,再大的“独角兽”也很有可能就此倒下。

那再来看拼多多,拼多多可谓是近几年来跑出来最快的“独角兽”了、拼多多的出现本身就是从一片红海中拼杀出来的,竞争压力自然不用说,前有阿里堵截,后有京东追杀。

然而笔者认为阿里、京东的竞争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拼多多口碑不好。现在网友们只要提到拼多多都是骂声。关于拼多多骗子、套路、假货等信息在网络上无处不在。

所以拼多多在此时选择上市,首先是顺应今年的IPO热潮,其次就目前而已拼多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竞争压力大,口碑不好等问题在未来资本市场上很有可能成为变数,所以拼多多趁着自己品牌知名度最高时IPO是最明智的选择。


政商参阅

企业上市大多是有这两个目的:第一、原来的股东寻求变现的退出渠道,第二、公司后继发展确实需要资金!拼多多的上市有第一个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要洗白转型而缺钱!


拼多多创业三年多累计亏损超13亿,而且亏损仍在持续,虽然业务增长还算居迅猛,但口碑的负增长也不示弱啊,这让拼多多对原有商业模式有强烈的转型冲动,比如,拼多多的自营业务的变化即可管中窥豹,2016年自营收入4.57亿,占营收的90.4%。2017年已是“性情大变”,自营业务被平台业务替代,占比落至0.2%以下。2018年Q1,全部转型为平台业务,如下图:

这只是一个业务转型的缩影,拼多多这种靠拼消费者的下限起家的公司并不容易轻易洗白,例如,之前靠拼道德下限起家的“校园现金贷”的趣店,赴美上市后,至今股价已跌去最高价的80%了,至发行价也差不多跌了有70%左右了!

但不管是洗白还是转型,钱是最需要的了,现在上市的行情这么好,所谓独角兽公司动辄就是上百亿美元的估值,拼多多有机会上市没理由不上啊!不过,综合来看:

上市是股东财富飙升的狂欢,有时甚至只是财富数字的狂欢,但其实对于上市公司本身而言,上市只是更大规模的商业冒险旅程的开始!

拼多多靠着突破人们对低价的想象,和挑战人们对质量下限的容忍而策马狂腾。终于到了要越过“靠挑战下限不可持续发展”的悬崖边上。

没有回头路的拼多多在补足能量(上市融钱)之后能否纵马一跃?变成腾讯真正阻挡阿里的万里长城,亦或成了失足葬身崖底的堆堆白骨?(前者从淘宝到天猫的华丽转身中可找到线索;后者,上市后的趣店、人人网也是前车之鉴!)

所以,上市只是拼多多这场大戏的真正开始!

迈克专注投资20年,无论对于投资还是投机,只有实盘经验没有现成理论,欢迎大家来讨论各类稀奇古怪的投机问题和各类故作高深的投资理论,迈克争取有言必复哦

迈克尔学投资

拼多多“拼命”的上市,这种急切的姿态,我们不禁有个问题要分析:如果拼多多晚一年以后再上市,拼多多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情呢?那么,如果能看明白这个问题,就直接回答了: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急的上市的原因了。


拼多多如果晚一年再上市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其实问题一出答案就已经出来了,我们还是以“拼多多的3大硬伤为核心”分析一下吧:


1、供应链的问题和供应商的矛盾:就这一点就很可怕,如果拼多多晚一年再上市,必将在这一点上出现严重的问题。

比如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以“低价”为核心手段,以“拼团即社交化为裂变模式”,其实,低价策略是一种“内伤”,而拼多多这种商业模式为了保障运营,必将会把所有的供应商绑在“战车”上,挤压所有供应商的利益,比如押金问题、货款问题,回款周期、管理问题如罚款等等,拼多多在面对质疑时说:“我们把所有的罚款和没收的押金全部100%的返给了消费者。”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比如某一个消费者投诉了,但这个比例应该是极少数吧,那么这个补偿是赔偿给了所有买此类产品的全部消费者,还是只此这个投诉的消费者呢?这个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仅此一事便表明供应货与总部间的矛盾之深了吧,就在拼多多提交上市时,当天晚上还有供应商在总部维……如果这时资金链出现了问题,拼多多将会面临生死大难……这才是急上市的一个大内因。


2、拼多多的品牌质疑问题,特别是产品的假货问题:这是严重影响拼多多的再次裂变发展的,当第一波红利抢完后,接下来就要面临:流失和无法继续裂变的问题了,这才是拼多多急于上市的另一个内需所在。因为如果人群流失就意味着现金流的减弱,那时真是内忧外患了:外部有竞争对手,内部供应链和供应商的矛盾,再加上人群流失,销售减弱,那时可就玩蛋了。




当我们能看到拼多多的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应该明白: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急的上市,而不是再壮大一点再上,3年就急于上市,这种传奇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目的”,但有一点我们特别意外:就是陆奇为什么会加入战营,后来一想也就明白了:必定是商人嘛,商人就是为了利益嘛。上市就估值300亿美元,那这里面有多少“奶”呢?有奶便是“娘”,何况这里的‘奶水又多又有营养’,为什么不吸呢?




孙洪鹤

【高频的拼多多,缺钱的拼多多】

美国东部时间6月29日(北京时间6月30日),创立三年,人们口中常常提到的“社交电商”代表拼多多,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根据文件显示,拼多多计划通过IPO交易筹资最多10亿美元,此次IPO由瑞银、高盛和中金联合承销,尚未最终确定挂牌交易所。

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上市对于一些发展态势较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大家依然会问道,为什么拼多多需要上市?有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上市呢?难道是看到最近各路互联网同行纷纷开始准备上市,所以也赶了一回潮流?要想要搞清楚拼多多上市里面的玄机,我们还得从招股书中找到答案。

根据拼多多提交的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个月,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为2.45亿,而如果按照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来算的话,年活跃用户更是高达2.95亿;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拼多多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这些用户和商家为拼多多带来了可观的订单数量,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

根据拼多多官方解释,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尤其自从2017年4月份上线广告系统之后,新的营收模式带来了滚雪球效应,推动拼多多平台收入实现呈几何数增长。从具体的数据来看,2016年平台收入为5.05亿元人民币,2017年全年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2018年的Q1收入为13.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倍。

然而这般收入的增长并没有让拼多多赚了个盆满钵满,由于销售和市场支出,拼多多三年总计亏损13.12亿元(含期权支出)。2016年、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分别亏损2.92亿元、5.25亿元和2.01亿元。因此不难看出,拼多多的上市,除了因为这两年发展模式逐渐打磨完善,有了向外扩张业务发展的意图,同时也可能是因为,缺钱了。

【融资都去哪儿了?都投广告去了?】

然而我们纵观拼多多这三年来的发展史,即便是在在共享经济像大功率吸尘器一样卷走各方投资的这几年里,拼多多依然获得了四轮融资。在今年4月,也就是最新一轮腾讯领投的融资中,虽然官方未正式确认融资金额,但有报道认为拼多多达成了30亿美元融资金额。获得这么多的融资,为何拼多多依然缺口这么大呢?

如果将拼多多比作一个由不同长短的木板组合而成的桶,其长板就是流量,就是营销。据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拼多多赞助的综艺节目包括《非诚勿扰》《欢乐喜剧人4》《我是大侦探》《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极限挑战第四季》,在这些大热的综艺节目中,每个主持人都要飞快地念介绍拼多多为“三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

不得不说,这种铺天盖地的广告配上洗脑循环的神曲(开头唱的那段),耗费了拼多多大量的资金,但也正因如此,才能在消费者心中营造出一幅“大家都在用拼多多了”的印象,从而降低用户使用拼多多时的心理门槛。就像开头说的那样,爱它的人很爱,讨厌它的也大有人在。另一部分潜在消费者心中,拼多多的形象可能就会沦为“钱都花在营销上了,质量很可疑”。为了能进一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消费者,也为了自身的企业形象,拼多多似乎也想借着这次上市的东风重新包装自己的形象。

【想当下一个马云?黄峥还需狠抓审核】

然而品牌定位不是拼多多最为致命的短板,货源的可靠和稳定性最终才能决定拼多多这个平台最终留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如何。在庞大的流量冲击下,拼多多上不缺想来赚钱的商家,所以消费者们也能发现,大到各种家用电器,小到今晚洗碗的抹布,几乎生活中用得上的商品都逐渐能在拼多多上找到。但是,根据招股书中介绍,目前拼多多1159名员工,有该如何在处理订单的同时做好平台商品的“把关人”呢?

虽然这些试图“维权”的拼多多商家们在法律上难以获得支持,但是对于拼多多“宽管严罚”的机制,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但正如张信宇在《拼多多怎么了?》里面写的,“作为杭州人,黄峥见识过2011年数万淘宝卖家向阿里要求维权,导致整个西湖交通都陷入瘫痪的盛况。与之相比,拼多多上海办公楼下大约二三十个商家的聚集,似乎远不能与之相比”,而拼多多整顿的脚步,更不会因此停下。

总体来看,拼多多目前的发展意图相当明显了——一个平台的迅速成长需要大量流量的扶持,可是要让平台扎稳脚跟,令其不被淘汰,还得重视品牌定位及品质。拼多多此次上市,除了拿钱扩张业务之外,或许也试图趁此机会进行平台治理、供应链调整和品牌整体转型的优化。毕竟黄峥在招股书中是这样强调的,“在公众的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三易生活

很正常,一家新兴经济下的爆发型企业,盈利模式尚不明确,不在借力融资高速发展中能上市先上市,接下来的变数将加大,甚至可能陷入衰退,影响力难以再达到独立上市的条件。更何况在拼多多的电商领域还面临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已经深耕多年的大牌互联网企业竞争围猎,对于此类新兴但迅速崛起企业而言,谁知道是不是昙花一现?自然可谓越早上市越有利。



不过,从拼多多的IPO招数书数据来看,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05亿元、17.44亿元,净利润分别对应为亏损2.92亿元、5.25亿元,其主要收入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营业收入和用户量增长较快,但也是铺天盖地地烧钱做广告出来的,支出成本费用庞大,可持续性存疑。加上对于客户而言假货、质量差等投诉也一直存在,对于入驻商家而言,近期的大量商家前往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的事件也影响较大。此刻的拼多多还是能上市先上市为妙,其是赴美国上市,相信国内很多投资者也不会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