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高手操盘心得:十六个字,看懂的都是高人!

为什么巴菲特能够成为股神?为什么索罗斯能够成为金融巨鳄?为什么同样的市场他们就能够脱颖而出?

这些为人所知的成功背后,是否有普遍规律?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好奇,也是所有交易者苦心钻研的问题。

短线高手操盘心得:十六个字,看懂的都是高人!

大多数的投资者初入市场时,都要经历一段艰苦而又漫长的学习期,巴菲特和索罗斯也不例外。早在1956年巴菲特创办合伙公司前,他就已经从20年的储蓄、投资和研究企业以及资金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同样的,1969年索罗斯创办双鹰基金前,他就已经用了17年的时间来锻炼自己的投资技能了。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同样是世界著名的投资者,巴菲特和索罗斯虽然投资方法不同,但两人对于市场本质的看法却是相同的,故而,在投资思路、决策过程等方面都有着一些相同之处。


决定交易成败的不是技术而是策略

在市场赚钱的凤毛麟角的交易者中,基本上都是高手和专业人士。而发人深思的问题是,期货、股市都有一个大家公知的现象:普通交易者对行情的研判正确率要大幅度高于高手和专业人士,这也就形成了交易的悖论。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工夫在诗外”呀。决定交易盈亏的不一定是技术分析,至少核心的决定因素不是技术分析。

在市场,98%信奉技术,2%奉行资金管理并深谙交易策略,赚钱的只有0.3%。显然,通过上面简单、朴素的分析,仅仅信奉、精通技术分析是很难、甚至无法赚到钱的。

这一点简单到有些粗暴的逻辑所揭示的真相,是沉浸在技术分析之中并幼稚得无法自拔的普通交易者所认识不到和不敢面对的。

多空双方信奉的是同一个技术分析,但是最终的处境却是冰火两重天的不同,或者是拉锯一样的焦灼,或者如过山车一样的翻覆,说明交易的决定因素不是技术分析,而是技术分析之外的交易策略、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交易理念、交易心理等等。在战争中,如果红蓝两军使用的是同一种武器,而一方获得大胜而一方惨败,只能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战略战术、指挥员的军事才能以及补给的后勤保证。


决定交易成败的不是技术

包括市场的大势、品种行情的节拍、交易的频率。也许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交易策略、资金管理、交易频率,但市场诡异之处就在于此:几千年以来只有一个人不会走路,那恰恰就是特地跑到邯郸学步的公子,而未学过走路的人却走得行云流水、格外轻盈、自然。这一点应该给沉浸在技术分析的不成熟的交易者一点启示了。

当你的交易节奏、频率和市场意外吻合时,想不赚钱比普通交易者在市场想不亏钱都难。市场有时就是具备这样的颠覆性。

交易策略的作用举足轻重

和技术分析相比交易策略的作用举足轻重,每一笔成功的交易都源于交易策略的得当。何时建仓,何时平仓,何时观望以及交易的管理,这些对于亏损的交易者都是茫然的。比如研究技术分析的交易者可能知道了支撑和阻力位,但是他没有入场准则、实施计划、仓位控制,一切皆是枉然。交易策略一般是成熟的交易系统的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需要长久的实践才可以成型并逐步完善成熟起来。

交易理念、心理至关重要

在交易中,交易理念和交易心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科学、合理的执行能力的前提条件。交易理念需要铸就,不是像技术分析那样比较好学,交易理念完全是内功,类似一个人的信仰,是交易的灵魂。

大家都听说过所谓的市场的贪婪和恐惧吧,这属于交易心理在交易过程中的起伏、变化。打造良好的交易心理,建筑赢者的成熟心态对于一个盈利的交易者异乎寻常的重要,这一切也是和资金管理紧密相连的。

市场是一个多维时空

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多维时空,对于一个交易者来讲:技术分析只是简单的一维,是线条化的对市场价格等因素简单的勾勒。交易策略是第二维度,能够二维的、平面化的展示交易。第三维是资金管理,体现的是纪律性、严谨性,使交易变得立体、可行。第四维是交易理念、心理,他们给交易注入灵魂而使之丰满。交易的时间维蕴藏在交易策略之中,形成了交易的时间框架和周期。

一般的普通交易者的交易行为是两维的,也就是平面化的,处于原始发育状态;有的交易者的交易空间形态虽有第四维,但是缺少第三维的资金管理,也是坍塌的形态。要想建立完善的交易的多位时空,就必须这几个维度一个也不能少。

而沉浸在技术分析中的不成熟的交易者实际上所处状态是一维的交易空间。

通过以上的论述,简单而准确的揭示了一个真理:交易“工夫在诗外”。决定交易盈亏的不是最低端的一维的技术分析,而是构筑更高维度交易时空的交易策略、资金管理、交易理念和心态。这就是市场简单的认知所揭示的真理。


时刻惦记这十六个字,炒股一辈子也不会输

势在股在,势增股增,势减股减,势走股走

无论是庄托放出来的股,还是好朋友介绍的股,亦或是你自己选的,只要坚持"势在股在,势增股增,势减股减,势走股走"就不会被忽悠.

所谓"势",可以是上升通道,也可以是均线系统,也可以是某个指标,因为你的交易不可能是依据感觉而没有实质性的依据吧?当然,这里是指大多数的交易者,因为大多数的交易者都是追求技术性的投机套利,个别依据基本面估值等交易的同学,大可不必钻牛角尖.

有了"势",何谓"势在"呢?举例来说,就是股价运行在上升通道或均线多头排列之上.

有了"势","势在",何谓"势在股在"呢? 举例来说,就是股价运行在上升通道或均线多头排列的上升趋势时,你就可以持股做多.炒股你不炒上升趋势的,难道要炒下跌趋势的吗?当然这是在一般散户在我们A股市场做空不可盈利的情况下.

那么,何谓势增股增呢?这就简单了,上升势头越来越明显,节奏越来越强,上升通道刚开始得角度缓的像爬,随着运行,角度加大,开始像走,然后跑着进入主升...这样就是一个势增的过程.操作者随着最初的势头不明显到越来越明显,当然是做的越来越胆大,下的筹码越来越多,即是势增股增了.

何谓势减股减,势走股走呢? 例如,上升通道的股,从45°运行到了60°,然后到了75°,最后进入了90°的垂直拉升,而后转为75°,60°...,这就是明显的势头减,持股量当然要随着势头的减弱而减了.所谓势走股走,是上升趋势从减弱到跌破上升通趋势时,已不构成持股的最基本条件,即势在股在,所以当然是势走股走了.

带着这十六个字,在势头转多后,果断介入,在势头转空后,果断出场.别明明破位了,还在说加仓补仓,疯狂做多,也别明明确立升势了,还在看空做空.就轻松达到了截断亏算,让利润奔跑的投机高手境界。

短线高手操盘心得:十六个字,看懂的都是高人!


良好的心态是炒股最重要的盈利法宝

为什么有的股民在股市上由小散户起步,身经百战,屡有斩获,利润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身家亿万,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大多数股民却成为庄家的盘中餐、口中食甚至连仅有的血汗钱都全部亏掉呢?个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是不是他们的自有资金太少了?广州的石开从4万多元起步,如今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大户了,上海的老陶从1400元开始,如今谁不敬佩他?他们在开始炒股的时候资金也不是太多,但是他们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显然资金并不是主要的因素!

是不是他们的智商不够高?有一个笑话说,一个人死后进入天堂,天堂的管家问他的智商有多高,此人大惑不解。管家解释说,在天堂上是按照智商来分配住宅的。如果你的智商是160,就可以和爱因斯坦住在一起,这样你们就可以讨论相对论了;如果你的智商是120,你就可以和丘吉尔住在一起,这样你们就有时间讨论政治问题了;如果你的智商只有80,那就和股民住在一起,你们一起讨论股票正好合适。

那人更是大惑不解,问管家,炒股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吗?管家说,请问华尔街的金融家们,有那个的智商可以和爱因斯坦相比的,可是,他们不是一样比爱因斯坦更有钱吗?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损人,却是一语中的,炒股并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很显然,智商的高低也不是炒股成败的因素之一。

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是他们缺少了某种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将某种简单的炒股技术通过经验的积累而升华为某种境界的心态。

在目前中国的股市上,大多数股民还是以短线投机为主。实际上,短线投机虽然具有短期内获取巨额利润的可能,然而却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情。一般散户要想在短线投机中赢利,更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这是因为,大多数散户股民常常在认知方面走入了误区。

平心而论,中国股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全成熟的操作理论,许多来自国外者港台的操作理论,并不一定切合中国的实际,或者根本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仅仅具有参考作用而已。

但是,许多人却不明白这一点,竟将这些操作理论奉若神明,甚至到了亦步亦趋、教条式的照章炒作的地步。这样做显然是很不理智的,哪有不亏钱的道理?

实际上,股市上真正的高手,他们赖以制胜的并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而是靠将各种所学与人生经历、感悟等等凝结而成的一种理性操作的良好心态。

这种心态来自于时间的累加、来自于各种知识的融通和升华,即来自于比舶来理论更高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如果从肤浅的层面上来理解的话,也许仅仅是一些十分平常的套路和招式,即某些股评人士所说的“有招”,如果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它们却是融会贯通的、出神入化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无招”的东西。

所谓无招,其实并不是指没有套路和招式,而是指将某种简单的技术的所有套路和招式融会贯通之后,升华为一种发自于心灵的素养,已经再也看不出原来套路和招式的痕迹了,给人们的感觉似乎就是无招一样。无招胜有招,指的就是将经验升华之后的某种境界。这种境界的获得,需要用心去体会、琢磨,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需要有较高的的悟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才能把握和领悟其中的精髓。

当然,人的悟性并不完全是由天分高低来决定的,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比天分更为重要。

因此,要想在股市上赢利,要想达到无招胜有招的良好心态,除了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之外,别无它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