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漢字是中國最基本的文化載體,而書法確是中國文化在全世界最有影響力,最具東方特有的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在書法藝術中分別有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等書體,下面就分別介紹歷代最著名的書法家及書法作品。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篆書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令後人追捧,他的文章論證嚴密、氣勢貫通,洋洋灑灑,如江河奔流,魯迅曾經大力稱讚李斯,被稱為書法筆祖。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李斯

曾國藩:“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近世如陸、何、肅、陳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秦篆

隸書

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張遷碑》

隸書的代表作應該是《張遷碑》,碑文系故吏韋蔭等為追念其功德而立。碑文書法多別體,未署書者姓名,刻石人為孫興,所以有人懷疑是摹刻品,但就端直朴茂之點而言,非漢人不能,所以決為當時之物。碑陰所刻人名,書亦豐富多姿。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陳清泉書法(當代)

楷書

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也是一種官名,《新唐書·百官志二》記中書省史館有楷書二十人,寫國史楷書十八人。楷書作為官名也稱作楷書手,掌繕寫之事,在同一機構中並置,因具體分工有所不同。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歐陽詢楷書作品《蘭亭記》拓本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楷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王羲之

王羲之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在中國書法寶庫中,狂草是最有情調的一種書體藝術,談到狂草就不能不提張旭、 懷素,被世人譽為“顛張醉素”的狂草藝術。這兩位狂草書聖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張旭性格豪放,好飲酒,是大詩人李白的酒友。李白有“斗酒詩百篇”的美譽,張旭和李白一樣,每當酒醉後,藝術才思格外敏捷,創作激情無比高昂,寫出的字放縱,猶如龍飛鳳舞,連綿迴繞,氣勢非凡,宛若旋風急雨,煙霧翻騰,變化多端。他的字被稱為“狂草”,他也被叫做“張顛”。

傳世珍品:每一幅書法都是國之瑰寶,中國最高的文化形象

張旭之後又出了一個叫懷素的和尚,他豪爽隨便,不拘小節,好喝酒,好吃肉,自稱“狂僧”、“醉僧”。他“以狂繼顛”,也是在喝得酩酊大醉之後,提筆寫字時,如神相助,筆在紙上任意馳騁,墨在紙上恣縱淋漓。寫出的字,在筆法的放縱、旋律的高亢、氣勢的宏大上,都較張旭的狂草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人的書法令世人叫絕,於是也就有了狂草書法“起於張,成於素”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