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绪皇帝没有被毒死,他能挽救大清帝国吗?

玉面书昇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驾崩。时隔一天,慈禧太后也驾鹤西去。至此,长达50年之久的慈禧太后时代结束。



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载湉是被毒死的,但具体是谁下的毒目前存疑。从逻辑上推论,慈禧脱不了干系。慈禧昧于外事,但对付政敌,她的心机、决断和手腕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载湉对于她,不光是个不听话的儿子,更是一个政治对手,一个政敌。如果载湉比她活得长些,哪怕只是一天对她来说也是麻烦。

慈禧大费周章的目的是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当皇帝,并且当着她的面即位,造成了既成事实。这样,大清的权力就落在她侄女隆裕皇后和她妹夫的儿子摄政王载沣的手里了。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嫁给了他丈夫的弟弟,就是醇亲王奕譞,生的儿子就是载湉。载湉的同父异母弟弟就是载沣,慈禧选了载沣的儿子溥仪当了皇帝。




慈禧本来期望她的侄女能像辛酉年她和恭亲王奕䜣联手那样,对于大权在握的载沣有所约束。但后来的情况表明事与愿违,隆裕太后对权力没有什么热情,而载沣的才干和见识也远不及当年的恭亲王奕䜣。这个糟糕的安排其实加快了大清的这艘破船沉没的速度。

载沣这个人与他的父亲很像。他的父亲老醇王奕譞当年志大才疏,虽然对权力很热衷,但由于才能不济,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慈禧当枪使。但老醇王的家教很好,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起他的两个哥哥奕誴和奕訢来说要好太多了。他那两个哥哥的儿子们在晚清的朝野则声名狼藉。


所以载沣一出道就让人眼睛一亮,他代表清廷皇室赴德国就克林德事件向德皇道歉,整个过程有礼有节,即保全了大清的颜面又赢得了德国皇室的尊敬,是晚清大清外交工作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胜利。

所以慈禧当时选他监国摄政也不能说完全是出以私心。只是载沣的观念有问题,他与造成庚子之乱的他的那几个堂兄的观念一致,认为以往大清过于重用了汉人,他们满人受到了排挤。所以,他和肃亲王善耆、小恭王溥伟,还有一班亲贵子弟良弼等人大搞宗社党,架空军机和六部,弄了一个大清前所未有的皇室内阁。

载沣的做法很可笑,也很悲催。其实在慈禧死之前,清廷的立宪工作也渐次开展起来了,许多方面甚至比戊戌年公车上书要求的还要激进。而且,袁世凯、张之洞、盛宣怀他们分别主持的财政、工商、银行、交通、邮政、教育、警察等改革进行的也算颇有声色。载沣的做法实际上是倒行逆施,不仅掌不了权,而且还把地方的督抚大员都得罪了,以至于激出了民变,反而加速了清廷垮台的时间。


当时清廷主持中枢的是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个人在人才凋敝的晚清堪称是国之柱石。可是载沣在第一时间罢了袁世凯的官,接着又一句没心没肺的话气死了张之洞。如果张之洞不死,袁世凯是绝对不敢把隆裕孤儿寡母玩弄与股掌之上的。

但反过来,如果光绪没有死,还能健康地活着并掌控大局,情况很有可能更糟。

光绪皇帝被囚在瀛台近10年时间,无事以修理钟表和看医书为遣,在兹念兹的就是杀袁世凯。所以他掌权的第一件事肯定是杀袁世凯。杀了袁世凯,袁所训练出来的六镇北洋兵群龙无首,后果如何就很难说了。从日后的表现看,北洋三杰龙虎狗(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辫子兵统帅张勋、贿选总统曹锟、“常胜将军”吴佩孚等,单拿出哪一个也不是好相与的,更何况你惹急了他们,让他们一窝蜂对付你。

平心而论,光绪皇帝是个忧国忧民的好皇帝。但他所处的文化环境太差。这一点他远不及日本的明治天皇。甲午海战之前,明治天皇为了激励臣民励精图治,攒钱买军舰,每餐饭不吃肉,而且只吃半饱。光绪皇帝也想这么做,但他的母亲慈禧老佛爷把辛苦筹来的海军经费挪去修了园子,他不仅不能反对,还要小心翼翼地陪笑脸。太监们蒙他说一个鸡蛋要30两银子,他还以为那东西是奢侈品,以至于他的师傅翁同龢家里也吃不起。



他的情商差是致命的弱点。他性格容易偏激,不善妥协。他没有处理好与母亲慈禧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嫔妃之间的关系。

慈禧的确不好相处,但光绪亲政以后她还是很认真地在逐步放权的,这一点远比乾隆皇帝当太上皇时开明。可是光绪皇帝不能像嘉庆皇帝那样能隐忍,也不懂得审时度势,最终还是主动挑战慈禧,激化了矛盾,引发了庚子之乱。

他对皇后和嫔妃们也很不公正。他不喜欢慈禧给他找的表姐皇后,不仅冷落她,还要对她进行家暴,开创了有清一代皇帝打老婆的先例,简直骇人听闻。他宠爱珍妃和瑾妃俩姐妹,就把其他的嫔妃视同草芥。而珍妃则利用他招权纳贿,干预朝政。

他如果执掌大局,首先要面对的是北洋军。即便他摆平了北洋军,在辛亥革命与南方革命军对峙时也会死扛到底。那样的话,玉石俱焚。以他的性格,估计会和崇祯皇帝一样以自杀殉国。

晚清之败,败在社会转型失败。中国当时是个农耕为主的社会,没有现代工商业,没有社会服务业,当人口急剧增长时仅靠农业根本无法养活,于是就引发了一拨又一拨农民起义。就在清廷忙着镇压时,帝国主义列强又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强迫中国接受西方国家的扩张结果。这种剧烈而浩大的社会转型要想成功非常困难,仅靠一两个开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官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遭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抵抗的时候。更何况,轮到光绪皇帝接手的时候,大清国连苟延残喘的资格都没了。

所以,不管光绪皇帝能不能活下来,大清王朝都是没有希望的。


国史馆

决不可能。中国就是一个长期集权的政体,皇帝一个人说的算已经千年,尤其到了清朝,皇帝集权已经达到了巅峰。对于权力的欲望是进入到骨髓里的,掌握权力的人不到咽气绝不会撒手放权。康雍乾三代皇帝能力强,虽然啥事都是皇帝一个人决定,大臣就是只动手不动脑的办事人员,国家也还是至少表面运转正常。但到了道光之后,烽烟四起,边将也没有不经请示直接迎战的权力,必须等皇帝的旨意。军情紧急皇帝都不许边将的便宜行事之权。这皇帝对于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多么重视。

光绪是要变法,但在他的主观中是真正的君主立宪啊?还是从老太后手里夺权啊?也许后者更是他的愿望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绪颁布的一些变法的措施,从理论上讲都没错,但在实际操作中给变法带来的助力是致命的。比如,裁汰冗员——把闲官都裁掉;废除旗人特权;废八股废科举……。这些似乎都是应该做的,都是国家的弊端,但变法的时候想的都是裁撤,而没给这些人指出出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在变法中看到前途,支持力量没培养起来;而原来的官僚集团本事皇帝的支持集团又被逼到对立面。在戊戌变法的一百多天里光绪帝发布了三百多道诏书。这个频率啊,前面一个还没推行呢,下一个命令就又来了。命令多了而来不及执行和废的有什么区别,也许副作用更大!

所以,光绪是空有一腔热情、实际执行能力不强的被太后压制太久的年轻人。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所谓挽救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讲。

若维持传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根本不可能

我们知道,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创建最早,但解体很晚,保持时间最长。之所以能维持这么久,原因相当复杂,而闭关锁国是重要原因。

如同一个人被关黑屋,他会觉得外面世界皆如此,甚至是还不如自己这间屋子!中国自明朝中期开始实施海禁,延续到清末,四百多年时间,中国人还在做着天朝迷梦。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门户被迫开放,西式物品(包括毒品)涌入中国同时,西式民主思潮也在涌动传播。可以说若没有这种被迫的开放,辛亥革命就不会成功。



当此之时,皇帝不再神秘,更不再神圣不可侵犯,人们忽然发现,坐在龙椅上的那个家伙也是人,他本身并不高贵,只是广大愚民把他捧得太高!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若掌握实权后,还实行专制君主制,只有找死,说不定死得比英国查理一世,法国路易十六,俄国尼古拉二世还惨!



“世界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若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清王朝有可能延续

从世界来看,君主立宪制还是有生命力的,例如欧洲、中东、东南亚多国均实行这种政体,延续个王朝的名号,延续个世袭的皇(王)室体系,享受国家专项供养,这都是民众所能允许的。

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清朝出了个慈禧,注定了这个王朝必死无疑!


历史的脉动

当时的清朝已经被慈禧彻底玩坏了,别说是年轻的光绪帝就是康熙、雍正复活,也不可能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

首先,光绪帝用人能力有限,不能最大发挥人优秀人才的才志。其次,光绪帝的皇权受限,他也不完全控制袁士凯及其北洋军,所以他不能完全控制住当时的王朝机器。最后,光绪帝的才干也不足以撑住清朝欠下的负担。

总之,清朝灭亡不只是最高统治者的问题,而是它的体制机制都已破败不堪,烂透了,最有效办法就是将它推倒再重新构建,所以辛亥革命才会一举推翻它!!





市井讲史

肯定不能啊,光绪还不如慈禧呢,所谓戊戌六君子那都是神马玩意儿啊?又要扔掉东北又要扔掉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的。光绪再怎么样它还是螨人皇帝,眼睛里也只有螨人的利益,国家不过就是它用来政治斗争的工具,喊两嗓子败败火而已,它不会当回事儿的。只要能让它当皇帝,卖啥都无所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