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很难想象一部对现实描写鞭辟入里的作品,是一部华语片,而且也不是那种半地下的文艺片,而是一部主流商业电影。徐峥与宁浩,一部《我不是药神》,嬉笑怒骂,让人动容,也如醍醐灌顶,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未来,越来越好的趋势,怎能不让人泪流满面?

《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本文全无剧透)

但到了《我不是药神》,原案件中的陆勇,在电影里分化出两个角色,徐峥饰演的程勇,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这样的改动个人认为很棒,一方面让程勇处于事件之外,最初以旁观者的身份和利益为驱动,为的是突出该角色后期的转变。而吕受益最初的人设,更像原故事中的陆勇,“印度代购”都是由他而起,电影却令他剥离了事件中心,从而真正以一个病人的身份,来突出事件本身对他的影响。

《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而这个角色最终的结局,也成了扭转故事走向、影响程勇心态的关键。这由现实案件一个角色分化出来的二位,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存在,同时也奠定了《我不是药神》最大的亮点——这是一部群戏出彩的作品。

徐峥领衔的“解药小队”,符合影视作品中群戏组队的一贯设定,从最初共同目标(利益)下的结合,到了中段陷入利益和人情的纠葛之中,短暂的分崩离析之后,以情感和真理来愈合他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发现真相的过程。各位可以参考各类“组队”电影,甚至《复仇者联盟》也是这样。

《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但让本片真正升华主题的,就是将这个组队的模式,放置在一个现实题材的作品之中,在成熟的角色设定模式基础上,再加上该片人设的人出彩,几位实力派演员精彩演出,所有的起承转合是那样的充满惊人的感染力。

电影的节奏很舒服,前半段点缀着些许的幽默桥段,后半段让人动容。但可赞的是,电影并没有大开大合的煽情,或者说《我不是药神》整部电影,所有的情感都显得很克制,根本没有煽情。电影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正因为电影丰富的故事、生动的角色,以及令我们感同身受的现实。

《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举个例子,就像徐峥父子在机场分别那一刻,煽情吗?并没有,反而角色一再克制着情感,但此时观众却无不动容。因为前期对该角色的成功塑造,他不是可能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父亲,也是一个好人。

个人最喜欢的角色,就是黄毛了,结尾那一刻,也就是倒数第二幕人群中的场景,看过电影的观众自然明了,顿时泪奔。“他才20岁,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

《我不是药神》:没错!这就是中国最需要的电影

这是我认为影片更有价值的地方,华语电影需要这样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