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习了很多年书法的人反对初学者学习欧体楷书?

碑帖经典

建议初学者不要学欧楷的人绝大多数是真正的书法高手,也是善良的人。

建议初学者学习欧楷的人基本都是骗学费的人。

看看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学欧楷的人能成为大书法家的啊?没有!半个都没有。

有个鼓吹文征明学过欧楷,首先文称不上大书法家,他只是个普通书法家,他只是沾了江南四大才子的虚名的光,最要命的是他学的主要的晋朝二王等人是书法,小楷学过唐朝人,和欧阳询没有一毛钱关系。也许也偶尔也临摹欧阳询玩玩,但是只是玩,真正学的是二王。

当代有2兄弟学了70年欧楷,都不被业内认同他俩写的是书法,只认同他俩写字匠,不是书法家。

70年的功底,按道理写的草书行书应该不错的,偏偏他哥俩写的不行。

是不是极大的讽刺啊?是不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啊?

建议初学者不要学欧楷,是真心为初学者好。


字画娱乐圈

《书法学习欧楷入门几乎已成业界共识;从田英章欧楷书入门都占壁江山以上》

一、书法学习不从欧楷入门几乎就是个伪命题;

书法学习从欧楷入门几乎是80%至90%以上的初学者的选择。欧楷好就好在笔法遵重了楷书的基本规范:横平竖直、笔画均称、规范平整、易识易写。

这四条规则基本上就和现代规范字一模一样。

学习欧楷规则书写直接与现代手写汉字规则一致,而主要规则继承于欧楷的越楷更是实用硬笔书法与实用毛笔书法馆阁体的发源地。

二、现代田英章欧楷更为提供了一套现代版本书法入门的最佳教材;

田英章楷书在中国年产值约240亿,完全是书法学习累计出来的业绩。更主有的是,田英章先生简化了欧楷的笔法与结构,成就了一套技法技术化工艺化的入门学习技巧,众多实习者从中受益非浅。现代从事田楷教学的人士都快20万人,欧楷作为入门学习的优势好可见一斑。

三、田英章欧楷技术给初学者更多学习实惠,甚至很多学习者观摩网络教学资源就可以学好欧楷;

田英章楷书笔法更明确地实现在笔画“一画三段写”思想。结构同样由欧陧询36法简化至28法,各种笔法与结构方法都精简到初学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下,因此不需要学习过多装饰性笔法与结构方法,从而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欧楷与颜楷柳楷比较,欧楷更为简捷规范,便于现代人书写,是方块字的代表;

比较几种书体,我们发现,欧楷笔画以直笔方笔为主,更好地体现了中国汉字的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规则。现代规范字基本上就是欧楷与赵体的一种结合,去除了欧楷中所谓的险绝笔法与结构,吸取了赵楷中的美观性。

而颜楷柳楷则有明显的冗余性装饰性笔法现结构远没现代规范字的干净利索。我想这也是现代人喜欢欧楷,甚至因为没有欧楷真迹进而悄习田楷的原因。

五、即便田楷已成为现代人书法入门首选,但是最有效率实用书法依然是以赵楷为基础的的馆阁体毛笔与硬笔实用书法;

笔者认为,欧阳询的书法,因为碑刻的原因,已明显示地“剑拔弩张”之感,当然我们并不容易知道欧楷手迹到底是怎样的形态,便他那种处处的方笔与停顿造型肯定不适宜日常实用环境下的书写。

从赵孟頫的书法性质来看,可谓雅俗共享的书法,其实用性远远强天欧楷与颜楷之类,顺锋入笔,顺锋收笔,这些特点让书写更有效率更有实用性,而从事艺术创新时,也有了更多自由性。

从赵楷(元代)衍生出来的馆阁体更是将实用法发挥到了极致。

明代书法家沈度先生的馆阁体写得一绝,至今超越者极少。其小楷是绝大多数硬笔书法家的练笔书帖!练习田楷至少5年6年才见写好书法作法。而馆阁体硬笔书法2年左右即可写得有板有眼,美观感人。

人生百年,效率有时很好重要。只因为人生苦短!!


创新炎黄

学欧学死的都是笨伯,天分有限,不知笔法。导致进入死胡同。

学书法要师其所师。欧阳询历经南朝及隋唐三朝,其笔法自古隶、北碑、二王而来,化为己意,终成一家。

历来学欧,不知欧之来龙去脉,一味求工整,既无险绝之势,也无隶意,越写越匠气。

欧阳通学其父,世称小欧,其书法继承大欧此两点,并有发展。黄自元之后所谓欧体,并非欧之正脉。小欧对欧体的理解,才对。

欧字要有二王意,有碑意,有隶意,识此三意,自然有百般变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大欧有行书墨迹传世,我曾见上海青年书家王玺拟其意,颇好。惜无图。

历来学欧者众。当代以欧为名者,多匠书者。

下图写写小欧味道。其中有隶意,有险势。读者细细品味。

白蕉说,要和古人做同窗,即师其所师之意。此金针度人之言。说与明白人听。不枉我一番答题。

(向金港)


下图作者,89年生之青年人,名石连坤,毕业于国美,其楷书创作,定位于初唐方向,以欧为主,加入褚的意识,亦可观。落款行楷略差。




向金港

对于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学习欧体,我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我大概也知道为什么他肯会反对学习欧体。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1、欧体结构难把握,很难学进去。欧体是结构大师,处处造险。本来可以在中间的,人家偏不在中间。


本来可以写直的,人家偏要斜。

本来可以平行的,人家非要发散。

2、学进去之后,又很难学出来。

3、即使学出来了,也容易写俗,或写成老干部体。

但是,事实上是,学习任何书体都可能遇到上述的这些情况。学习颜体也同样会出现以上问题,学习魏碑甚至还会让字体都像右上倾斜。

既然学习其他经典字帖,依然会遇到上述问题,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学欧体呢?其实也不是,还有很多人反对学柳体,有很多人反对写颜体,还有一部分人反对写魏碑。

他们各执一词,其实最终不是书法字帖的原因,而是人的原因。自己是学颜体的,就说欧体不能学,这样太狭隘了。

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成见带给初学者,应该给出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事实上,欧体被评为四大楷书,就是因为它高明,就是因为它适合初学。


不二斋

截一幅此朋友写的欧楷图,虽有些不清楚,但还是可以看明白的,再看落款行书:

欧阳询是学过二王,但后来主要取法六朝碑版,魏碑用笔的主要特征是一笔一画、一手一脚,在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上,可以说基本上谈不上使转,这样写久了或写多了以后相当禁锢手,在你在写其它字体的时候不自然地保持一笔一画的习惯,使转机械。如初学欧,更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就象初恋使你久久难以忘怀。

实际上从历史上学欧的情况来看,貌似没有一个行草写得好的,从欧阳询儿子欧阳通,到黄自元、姚孟起、绵勋、冯誉骥、吴郁生、王维贤到现在的卢中南、田英章,你认为谁的行草写得好?这又说明什么问题?

欧楷本身确实很好,不能否认欧楷的地位和美。除非你只朝魏碑发展,学书不建议从欧开始或沉迷于欧楷太久。


五美轩

欧体字做为四大楷书之首,是初学书法者的较好范本之一。为历代书学家推举。而在最近,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反对一样东西,要有足够的论据。一千多年都没有问题,学习欧阳询的大师也不乏其人,褚遂良,陆柬之,文征明。低一级别的如姜夔,成亲王,姚孟起,黄自元。而间接受到影响的人则不可胜数,其中张旭,颜真卿,柳公权,徐浩……这些如雷贯耳的宗师,都学习或间接受到欧阳询的影响。

前人学习欧体字,产生了大量的大师级人物。今天的反对者是什么人?无名之辈。以无名无成的人之论可信,还是历史的事实可信?这问题根本就不值得一辩。



子衿tjk

我也是不建议初学者就学习欧楷的,至于为什么呢,很简单,原因就是太难了,我也有认识写了二十年欧楷的朋友,如今也写不活,写的倒是还算不错的,他也跟我说到了瓶颈,也没办法。


话说回来,你会花多少时间去写好它呢?五年?十年?还是一辈子?我个人是提倡兴趣式学习的,而不是去考验人的毅力,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奈何大多数人都是一开始有远大目标,真正坚持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果,实在没了兴致,就放弃了,道理其实我们都懂的,但要踏踏实实,能坚持十年二十年的人,实在太少太少。所以,给出这个建议并不是说欧楷不好,而是说写好欧楷太难,磨人意志力。

我其实也练过几年,自觉稍有悟性,最后还是半途而废,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现在没什么时间,反而学不长久。其实兴趣是你可以长久自己坚持的原动力,而不是被迫学习,那样最初可能有点效果,但不会久。



有人建议初学应该学习楷书,其实这个观点也对,也不太恰当,因为对于楷书,说实话最无趣,横平竖直,怎么也比不了行书来的畅快,亦无草书之洒脱,大多数人恐怕就是学习楷书发现太难,看不到成果,所以觉得无趣,也就放弃了,假如兴趣没有了,别说初学该不该先练楷书,坚持不下来,都是没有意思的,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我是不赞同如今很多书家的建议说初学者就应该学习楷书,观点本身是正确的,假如这个初学者是一直被迫练习楷书,那倒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如果没有监督,失去了兴趣,立马就失去了内在的原动力,大多数人也就放弃了书写,所以我倒是有时建议从行书练起,倒是无所谓,之后再练楷书,以兴趣为先,或者选择比较容易把握的楷书,比如说魏楷,结构好稳下来,亦或者先练习隶书,结构都相对于欧楷来说好把握,也是可以的,重要的是先让初学者爱上书法,先看到一定的成果,徐徐渐进,方可长久,其实到了最后,比的是谁坚持的久,而不是争什么初学该学什么的问题,能坚持,大多数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我是一开始从行书开始的,楷书其实是后来继续练的,倒是不至于太差


水墨天涯

欧阳询的楷书以方笔见长,以骨力见胜,横画善用仰势,竖画善用背势,以矩矱森严、险劲刻厉而独创风格。

他的字形方而势圆,形方而用笔圆,点画挺拔,沉劲入骨;结字险劲,平中见奇。代表作《九成宫》为奉敕之书,皇帝老儿让你写的,写的不好,轻者砍头,重者满门抄斩,谁敢怠慢?故其法度特别严谨,一丝不苟,真可谓“纤微向背,毫发死生”。

初就楷书,宜先构骨力,从这个角度讲,欧字是最理想的书体。

但欧字比较难写,特别是《九成宫》。因其严谨,故学欧不当,十之八九易滑入板滞一路。即将人禁锢了,肌肉僵硬了,这对以后学习更加灵活的行书、草书是不利的。

这是一对矛盾,一旦将这个问题解决,你的书法一定会突飞猛进。

欧阳询小楷《心经》


千年兰亭


这是自己可能学习方法不正确带来的后遗症。我的经历和题主提的问题有些类似。我是先学的柳公权的《玄秘塔》,不过并没有象科班的学习那样进行过系统的学习,非常不扎实,现在看来,有些非常惭悔。还是扎实的去学习为好,后来有转学了欧阳询,水平也不高,总是一些原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知道不对,但总是静不下心来。积累了不少的毛病。



在转学欧阳询的书法是的认为是柳公权的书法不好学难度大,感觉欧阳询的字相对好学一些,容易一些。后来,才想明白,之所以感觉欧阳询的字好学,实际上是有了学习柳公权的学习经验。把学习柳公权的学习经验转移到了学欧阳询的书法上面了,比如用笔技法,读帖技法等方面。



如果学习方法正确,路子正,就不会有这种认识了。因为我们无论学习任何一种字体,一开始方法正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由易到难,其实后来的难也不在难了,因为我们有了基础和学习经验了。我们知道,学习什么知识之所以感到难,是因为我们不理解,不懂,不得法,所以就感觉特别难,得法的话,难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其实,也就是如果要人让学习变的不难,也就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和浅尝辄止。就像该楼一样,打好地基,然后一砖一砖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标准去砌就可以了,只要不停止,假以时日,就能盖起高楼大厦。


翰墨书道

我就是题主说的那种人。我从小练书法,起步就是《九成宫》,算起来至今已经有五十年,当然了,期间穿插着学过不少其他帖,而且在多年书法教学过程中,也教授欧体,总的来说欧体并没有全扔掉,直到现在也偶尔写几笔。



由于多年来,我没有把欧楷作为专工目标,所以,学的不精到。尽管如此,对欧体的笔法、字法特点还是很熟悉的。

尤其是我学过好几种楷书,或许是经历多有比较的缘故吧,总觉得欧体的形象很美,但想获得精髓实在不易。或者说欧体不适合所有人,可能它只属于那些有天赋、有缘分的人。

如果,训练方法不科学、不系统、不正规、不专业,加之执笔法不正确、运笔法不规范、结字法不熟悉、临摹法不精通……只知道照着字帖写,想把欧体学到家? 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因此说,学欧体像是过独木桥,跟抓奖券差不多,成功的机率非常低。所以我认为,书法浩瀚无垠,历代都有楷书,而且风格迥异,百态千姿,可以用碑海帖山来形容,比如魏碑、晋楷,以及隋唐以后各代都有楷书,当中比欧体艺术性好、容易学的字体,不胜枚举,为什么非得都去抢着学它呢? 况且它是最难学的,岂不是自讨苦吃。



所以,凭我多年书法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初学者最好先不学欧体,应该从赵体《读书乐》入手比较好,而后再学欧体、颜体或其它书体,这样符合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再者说,学哪种楷书都有发展前途,也并不是只有欧体最正宗,比如魏碑、晋楷,也都非常规范,十分讲求法度。其实,隋唐以后的楷书多是从魏碑、晋楷演化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高峰! 是楷书的发源地。书法上,不是讲取法乎上吗? 不是讲书宗二王吗? 那为什么不喜欢魏碑? 不愿意练王義之《黄庭经》、《乐毅论》? 说来说去,恐怕还是审美取向与艺术价值观有问题。



总之,我认为,欧楷好看不好练,特费功夫,训练周期漫长,尤其兼容性不好。即使自以为写的很好,当写行书或练其它字体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笔性手感过渡十分困难。

因为,欧体多是中楷碑文体,也就是说是雕刻出来的工艺字,本身带有美术字特质,加之字体结构过于规矩、严谨,与手写体书丹性质完全不一祥。如果按字体原大(3厘米左右)对等临摹,可能效果会好一点儿,倘若放大两三倍,直接临写(照着字帖写),难度太大了!事实上,欧体不适合写成大字。



基于多种因素所致,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学欧体这类碑帖,很难把握好火候。其中,笔法动作就是一大难点,例如节奏感、韵律感、力度感非常不好控制,写快了韵味不对,写慢了神采不佳,要么写得太生硬,要么写的特绵软,或者是“植物人”、算盘子。

缺少艺术含量,没有发挥余地,容不得半点儿差错,这即是欧楷与众不同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固有的先天性缺憾。之所以很多人练欧体始终不得要领,原因就在这里。



尤其是初学自学者,对书法知识了解甚少,在技法不熟练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懂刀痕与毛迹的差别,自然不知道怎么变通了,极容易产生对笔法、字法误读错觉,导致临错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说,欧体不宜作为入门首选。

如果有谁不信,非要拿出来十年二十年,甚至认可花费毕生精力专门去研究欧楷的话,我只能说你很执著,值得敬佩,除非你想当欧楷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