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打破了唐朝“開元盛世”的歌舞昇平,並由此使大唐盛世走向衰落。

安祿山號稱20萬大軍,他自薊城(今北京西南)誓師,打著討伐楊國忠的名義起兵。當時,他的進攻有兩個方向,一是自河東(今山西省)西過黃河,就像當年的唐高祖李淵一樣,這是進入關中的一條捷徑;一是直接南下,直驅東都洛陽。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事實上,無論走不走河東,對於朝廷和叛軍都是至關重要的。河東若在安祿山手中,就會直接對關中形成威脅;若是河東為唐官軍所控制,則官軍會以此為基地,直接威脅河北叛軍,並截斷河南與范陽的聯繫。

安祿山選擇的是直接南下,這就意味著他必然先佔領洛陽,然後向西入關。而走這條路線,就有一個重要的關口要克服,那就是潼關天險。

安祿山起兵初期,從范陽出發,僅10天的時間,就攻下了博陵(今河北定縣),在經過13天的急行軍,叛軍就飲馬黃河了。

有意思的是,唐玄宗在最初得知安祿山起兵叛亂的消息時,竟然認為這是假情報。後隨著叛亂的消息源源不斷地到來,唐玄宗終於相信這個開口必言“忠”的安祿山真的背叛了自己。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唐玄宗在第七天才確認了安祿山的叛亂,雖然他醒悟的太晚,但在先期的軍事部署上,還是較為成功的。

唐玄宗從兩個方面部署了兵力,一是在東都洛陽佈下重兵,阻止安祿山叛軍;一是在河東佈下重兵,阻止安祿山的大軍,以防安祿山自河東西入關中。

由於安祿山的叛軍是南下洛陽,所以官軍就把重兵佈防在河南,朝廷派往洛陽的有兩員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

封常清是蒲州(今山西臨沂)人,早年跟隨高仙芝在西域征戰,以驍勇、善計謀著稱。高仙芝是高麗人,長期在西域一帶戰鬥,頗有戰績。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安祿山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拿下了開封,當時據守在開封的守將是張介然,張介然也是蒲州人,他雖然拼死抵抗,但他只有區區一萬人馬,在安祿山有備而來的十萬精兵的進攻下,戰敗被殺。

對於朝廷來說,洛陽是必爭之地,自然是必須死守洛陽。雖然高仙芝、封常清是戰功赫赫的老將,但因為在洛陽臨時徵兵,缺乏訓練,雖然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最終洛陽還是失守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經過商量後,決定率軍撤到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潼關。應當說這樣的部署是正確的,這個時候避叛軍之鋒芒,在潼關堅拒,待四周唐軍圍殲叛軍,這絕對是上策。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但是,當高仙芝、封常清在潼關部署部隊完畢後,卻突遭監軍宦官邊令誠所殺。這個邊令誠早年就與高仙芝不和,此時看他們敗退,便向唐玄宗誣陷兩位將軍無故棄地及剋扣軍餉等。而唐玄宗在聽了一面之詞後,在急需穩定軍心的時候,派邊令誠前往潼關殺害了兩位作戰經驗豐富的高級將領。

之後,唐玄宗又派突厥人哥舒翰守衛潼關。756年四月,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他出兵旗開得勝,拿下了軍事重鎮雲中(今山西大同),之後又一舉拿下馬邑(今山西朔州),打通了朔方和太原的聯繫。安祿山原來計劃是攻下太原後,南下永濟,自永濟入關的計劃便泡湯了。

隨後,郭子儀和契丹人李光弼聯合出兵河北,與史思明叛軍展開廝殺,接連取得巨大的勝利,史思明損失慘重,部下被斬殺四萬多。經過幾次交鋒,郭子儀把河北完全地控制這裡了朝廷手中,截斷了范陽和洛陽之間的聯繫。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這樣,有潼關天險抗擊著安祿山的叛軍,關中是安全的,而河東、河北也都掌握在了官軍手中,按照正常的戰爭進程,安祿山的叛亂就該結束了。

誰料,在這關鍵的時刻,唐玄宗又發了一次昏招,直接導致長安失陷,自己在西逃的途中,還使心愛的楊貴妃馬嵬坡殞命。

這一昏招就是唐玄宗看到局勢已對自己有利,他聽從楊國忠的建議,強烈命令哥舒翰率兵東出潼關,與安祿山的叛軍決戰。

哥舒翰是軍人出身,其南征北戰,頗有戰爭經驗,在當時,他是少有的能和安祿山抗衡的將領。他知道,自己雖然有十幾萬人馬,但守潼關是不成問題,而一旦離開天險,就意味著去送死。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先期部署正確,後兩大昏招導致丟長安貴妃殞命

哥舒翰雖然不願意東出潼關,但唐玄宗一再派使者督促哥舒翰出關,前有高仙芝、封常清的教訓,最後,哥舒翰在慟哭了一場後,被迫領軍出關。結局也是預料中的,哥舒翰參差不齊的部隊被安祿山的叛軍一衝即潰,哥舒翰也被俘。隨後,即天寶十五年(756年)的六月,潼關丟失。

潼關一丟,無險可守的長安陷落就是時間的問題了。六月十四日,唐玄宗出逃長安的第二天,便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嵬坡事件,楊國忠等楊氏家族的人,多在此被殺,楊貴妃也被兵變的士兵縊殺。

本文參考文獻:《隋唐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