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众所周知,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洪荒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民族。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经过了5000年的时间,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中华56个民族。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我们先来说说华夏族的形成。我们知道,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共祖,但是在我们的认知中,华夏族就是中原地区的人组成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华夏族的基础不仅是黄炎部落,还有周围的各个少数部落,因为黄帝并没想偏安一偶,而是不断向外发展。

到了夏商周时期,不仅有夏人、商人和周人的相互融合,与其他民族融合更是频繁。当时在给贵族分土地时,有些不少贵族就被封到了占领过来的蛮夷地区,毕竟人多,肥沃的土地并不多。于是,这种杂居的生活状态为华夏族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相对来说,这个时期还是以同化为主,高文明同化低文明。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就算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同化依旧没有改变。据《国语》记载,当时的楚人被称为“荆蛮”或“苗蛮”,属于南蛮族系,但是他们接受华夏文化较早,所以也是最早融入华夏族的。长江流域的吴国吴人,也是南蛮族系;越国的越人,本属百越族系;中山国的狄人,原属北狄族系;可是他们最终都被同化成了华夏族,成为华夏族的一份子。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我们再来说说汉族的形成。汉族就是在与匈奴、羌族等强大的少数民族不断竞争中形成的。秦朝时期,将50万罪徒之民迁到岭南,与当地的百越族杂居,一部分人华夏人融入了百越族,而有些百越族人也融入了华夏族。西汉时期,将70万山东贫民迁到关西,朔方等地,与匈奴人一起生活;还将乌桓族迁到辽东、辽西、上谷一带,与匈奴和华夏族一起生活。

东汉时期,有些匈奴人归附了汉朝,称为南匈奴,而汉朝将他们分别安置在了北地、朔方、雁门等偏远地区,与华夏族杂处;随后又将20万北匈奴人迁到那里,与华夏人一起生活。还有将南蛮族支系7000余人迁到江夏地区,和华夏人一起生活。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到了晋朝,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史上最乱的时期了。据《晋书》记载,当时关中人口百余万,光戎狄就占了一半,可见当时少数民族大批涌入中原。北魏孝文帝可谓是为融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制定的一系列向汉族学习的政策,让许多少数民族融为了汉人。他将太阳蛮8万人口迁至荆州,随后宣武帝又将约3万户迁至各地。

融合是相互的,不光是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汉族也有不少人融入了其他族。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当时就有10万多汉人为了逃避战乱迁往乌桓;到了晋朝,百姓本应该休养生息,谁想晋朝竟然这么不争气,于是又有几万户汉人不得不去依靠鲜卑。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到了隋唐,华夏文化已经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且经济和军事也是前所未有的鼎盛。但更重要的还是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李世民曾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当时的已经减少了民族之间的压迫。虽然这个时期人口迁移减少了,但是唐王朝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光公主就嫁出去21人之多,还有许多的宗室女子为了国家,和公主一样付出了她们的青春。

到了五代十国,又是一个大混战时期,跟晋朝有一拼,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又开始四处奔逃了。到了元明清时期,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了。

秦始皇是华夏族,为什么刘邦之后是汉族?揭秘华夏族血脉的演变!

其实,秦汉时期,就是华夏族到汉族的变化的时期。大家可以百科一下,看看秦始皇是不是华夏族,再看看刘邦之后的皇帝是不是汉族,不过,其中刘邦夹在中间就比较难定义了。那么汉族和华夏族到底什么关系呢?

汉族还是以华夏族为主体,以华夏文明为主干,融入一小部分已经归化了的其他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一些先进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也许有人会说血脉不纯,但是又有何妨呢,一个人好坏看的又不是血脉。

以上均属个人观点,如有异同,欢迎留言讨论!关注我,每天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