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外婆,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用的人多?

姥姥和外婆,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用的人多?

姥姥和外婆,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用的人多?

甲骨文:老

姥姥和外婆,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用的人多?

很明显,“姥”这个字最初的本意一定是指“年老的妇人”。

所以。你看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是这样用这个字的:

思黯南墅赏牡丹刘禹锡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还有宋代大才子陆游
阿姥
城南倒社下湖忙,阿姥龙锺七十强。
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可见,从来没有见过“姥姥”两个字连用的,而且也没有指外婆的,都是指年老的妇人,或加上特殊称谓。

《为焦仲卿妻作》:“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南朝。

《说文解字》没有收录“姥”字。按《康熙字典》的解释是:

“與母同。諸韻書分母姥爲二”。

那么,“姥姥”代指外婆,最早是怎么来的?

“女婿称妻父曰爹,妻母曰妈;外甥称母之父曰老爷,母之母曰姥姥,呼舅母曰妗子。”——明朝/沈榜《宛署杂记》
姥姥和外婆,有什么区别呢?哪个用的人多?

而作者对这一篇章的命名就是《民风二》,“民风”,即指方言,作者开篇就写到:

“辇毂(京城)上民声音可入律吕,第民杂五方里巷中言语亦有不可晓者。姑记其略。”

“民杂五方”——明确说的就是方言。

“里巷中言语亦有不可晓者”——作者表示他听不懂。

沈榜何人也?
答:正是明朝时的顺天府宛平知县也。

沈榜既是读书人,又是官员,他肯定会官方语言,而且他所写的文字,铁定100%是标准官方语与书面语,他说“姥姥”的叫法他听不懂,又是“五方里巷中言”。

这就说明,明朝的时候“姥姥”还仅仅只是宛平一地之方言。

没想到,仅仅500年后,它到成了“标准”词了?


《尔雅·释亲》:
“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母之王考为外曾王父,母之王妣为外曾王母。”

传统汉语里,女方的母亲之称呼,一直就是“外字当头”。

可见“外祖父/母”、“外祖母”,以及外公/外婆才是正确的叫法。

当然,本人其实也并不反对使用“姥姥”代替“外婆”的传统称呼。因为:都是汉字。

只是,把外婆说成方言的,显然是故意挑事,其心可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